红网长沙7月21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赵晶 肖轲)一种瑰丽雄奇的字体,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沉浮几近失传,今由一位湘籍书画家苦心钻研,发扬光大。
7月23日,著名书画家罗少宇将在长沙举办特展,向观众们展示古朴而奇特的《天发神谶碑》体。7月21日,时刻新闻对罗少宇进行了专访。
震撼
《天发神谶碑》,又名《天玺纪功碑》,三国吴天玺元年(267)刻。吴的最后一位君主孙皓,因天降符瑞而立碑记功。
一直以来,它都被视为一块奇碑,中国书法史上少数的变与创新的产物。不但书体奇异古奥,非篆非隶,而且书写之人至今是迷,可谓既无师承又无来历。在历史上,其新奇瑰丽的光芒,总是吸引着人们的目光。齐白石就曾将这种风格引入自己的篆刻。
20年前,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罗少宇接触到了《天发神谶碑》体。他深受震撼,“它让我对汉字之美有了全新的认识。”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自幼就喜爱书法的他沉醉其中,不能自拔,决心研习这种奇特的字体。
解密
罗少宇找来笔墨纸砚,试着寻找一笔一划间的神韵。“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他发现,这种字体用碑刻和篆刻来表现时,那种力透纸背,疾风劲草的感觉,用纸与笔很难达到。他日夜苦练,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他还尽可能去寻找一切关于《天发神谶碑》的线索。在各地图书馆查找碑帖、拓片,又遍访泰山、孔庙、王羲之家乡等地,寻找能翻译碑文的人士……
《天发神谶碑》碑帖上的文字现仅存213个,但罗少宇并不满足于只临摹碑帖。他希望能将3000余个常用汉字,都用这种书体表现出来。“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每书写一个字,都是一次再创作。”罗少宇总结了《天发神谶碑》体的特点:非篆非隶,用笔方劲,点、竖画起笔均用方笔,如刀斩斧截,转折处则外方内圆,收笔又恰如悬针,尖锐如利剑长戈,落地如尖刀……
“我用了20年时间,如今总算可以说,已经将这个大工程完成了。”罗少宇说。用这一字体,他书写了《金刚经》《吉祥经》《弟子规》《三字经》《道德经》等长卷,领悟大美内涵,下笔幻化万千。
汉字之美走出国门
罗少宇希望,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多的走出国门,向世界传播。近年来,他先后奔赴多国进行展出和交流,2015年,因为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他被授予“丝绸之路贡献奖”。
“很多外国友人在观看我的作品时,也大加赞叹,尽管他们并不认识汉字,并不知道这些作品具体写的是什么。我想这就是汉字之美,书法之美,这种美是没有国界的。”罗少宇说。
来源:红网
作者:赵晶 肖轲
编辑:陈雪骅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