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陈登辉
8月,高校新生大多已收到了录取通知书。许多学生和家长发现,随着录取通知书一同到手的,还有一张银行卡。按照校方的普遍说法,这张银行卡是用来收缴学生学杂费的,有些甚至还兼具校园卡的功能。这一看似方便学生和家长的做法,却广受社会热议。部分学生、家长和法律人士认为,高校未经当事人许可包办银行卡,有侵权之嫌,不应提倡。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不同高校的学生,并咨询了律师,探讨学校之举是否妥当。
正方观点:学校代办既方便又安全
在记者采访的11位高校学生中,既有来自湖南的高校,也有外地的知名大学,他们手中都有各自学校代办的银行卡,而这些银行卡的开户行也各有不同,以国有四大行为主。
11位学生中,超过半数认为学校代办银行卡并无不妥。“这张银行卡不仅可以自动扣缴学费,还能充当饭卡、水卡等等,很方便。”湖南某高校的刘同学表示,自己以前初中、高中交学费用的银行卡,也都是学校代办的。
今年刚刚考上大学的马同学表示,自己的录取通知书里就有一张银行卡,“收到卡之前并没有让我签什么协议,但也没有感觉有什么不妥。”他还表示,现在校园贷等金融产品比较多,使用学校代办的银行卡,家里人更放心。
记者从长沙某银行了解到,一般办理一张借记卡是需要办卡人提供身份证原件、面核才能顺利开卡,仅提供身份证信息和姓名是无法开卡的。根据相关规定,有代缴款等需要的单位可以集体开立借记卡,但需要对其真实性承担责任,且须本人持有身份证原件到网点办理激活并当场修改密码后才能正常使用。
反方观点:擅自使用学生隐私信息不妥
来自湖南某大学的盛同学持有不同观点,他觉得这样是剥夺了学生选择银行的权利。盛同学认为,学校与银行之间存在合作关系,有利益交往,“因为学生这么多,一定程度上肯定是为银行增加了开户量,还能帮助银行揽储。”但是银行这么多,凭什么要求学生一定要在某家特定的银行开户呢?
还有学生表示,办理银行卡肯定需要个人信息,而这些个人隐私信息,未经本人同意就被学校提交给银行,欠妥。“收到卡的时候就觉得很奇怪,我从来没去过这家银行,银行怎么能为我办卡呢?”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高校工作人员不得擅自泄露、出售、偷换、更改考生的录取信息,其中就包括姓名和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
然而记者通过银行人士了解到,学校或单位批量申办银行卡,都必须以个人身份证开户,所以里面肯定包含个人信息。也就是说,不管学生是否激活使用银行卡,他们的信息已经被泄露了。
律师观点:学校存在强制消费之嫌
对于高校代办银行卡的这种行为,从法律上应该如何界定呢?湖南元端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周玉丽认为,这种做法有侵犯个人隐私、强制消费之嫌。
周玉丽表示,首先银行与客户建立借记卡服务合同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需要本人和银行签订,在无本人书面授权的情况下,高校无权直接代为办理开设银行卡业务。
其次,根据银行卡开设使用的相关规定,银行卡需本人持有身份证原件到网点办理激活并当场修改密码后方能正常使用。这意味着,学校提供的银行卡在首次使用前,必须由本人持有效身份证和银行卡到银行网点补全包括电话信息及交易密码等其他个人资料,才能够使用该银行卡的存取款、转账等基本金融业务。那么,学校向银行提供学生身份证信息并且集体开立借记卡的行为,是没有征得学生同意的,此种行为已经涉嫌存在民事侵权。
另外,如果学校在通知书中要求学生必须使用夹寄的银行卡,才可以办理报到及缴纳学杂费的流程,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使用该银行的卡,也可能涉及变相强制消费。
包办银行卡,莫好心办坏事
长沙晚报记者 曹开阳
如果不是记者进行深入的调查,或许家长也好学生也罢,很多人都不会想到菁菁校园为莘莘学子包办的这张银行卡,还涉及这么多法理。
权且把部分学生质疑的“银校利益”摆在一边,从善良的一面去思考,高校在未征得同意的前提下,就将私人信息交给银行,为新生包办银行卡,虽然从客观上可能会方便新生的学习和生活,但明显违反了多项规定,甚至涉嫌民事侵权。从这个角度看,高校包办新生银行卡极有可能掉进好心办坏事的尴尬。
不妨换一种做法吧!新生入学季,高校多邀请几家银行一起进驻校园,现场设点,各显其能,让广大新生自主选择心仪的银行办理业务,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陈登辉 曹开阳
编辑: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