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0月11日讯(华容县分站记者 刘立武 吴巍伟)清新隽秀一热土,蓬勃朝气今名城。金秋时节,徜徉于全国文明卫生县城华容街头,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柏油路纵横交错;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建筑群鳞次栉比;十里沿河风光带上,八方来客流连忘返……
过去的五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的复杂形势,73万华容干群攻坚克难、积极进取,发扬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华容精神,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好,实现经济总量、人均均量、发展质量“三量齐升”,谱写了一曲曲全面小康路上的胜利凯歌——2012年至2016年,华容地区生产总值从216.54亿元增至305.17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37%;财政收入从6亿元增至8.26亿元,总增幅超过37%。
过去的五年,华容精心打造了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中国棉纺名城“三块品牌”,先后获得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与改革建设试点县,国家教育信息化工作试点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等多项国家荣誉;2015年,荣获全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十快进县”;跻身全省经济强县,十快进县行列。
五载历程,一座丰碑。豪情回望,激情满怀。
农业大步迈向产业现代化
五年来,华容县连续保持主宗农产品生产面积和产量全省领先,8个农产品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是全省最多的县。插旗菜业等一批龙头企业扩规升级,“插旗”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注册认定家庭农场496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54家,创建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8家,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带动作用逐步增强。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全县已初步建成粮、棉、油、菜、鱼等五大优势农产生产基地。2016年,华容农民人均收入16449元,增幅连续8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
规模出效益,农业更具竞争力。五年来,华容大力推进规模种养,已形成50万亩双季稻、30万亩优质棉、70万亩绿色油菜、30万亩无公害蔬菜、20万亩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板块经济加速形成。围绕五大特色板块,华容县加快土地流转,扶持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促进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2012年以来,新增流转土地面积37.5万亩,发展种养大户1265户,达到2924户,增长45%;发展家庭农场578家,其中粮食家庭农场462家,粮食家庭农场经营面积近16万亩,种植率达31.5%,居全省首位。2015年,华容县粮食家庭农场实现纯利润9240万元,带动周边30万亩粮田增产5000万斤,增收6900万元。截至目前,全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56.03万亩,占比55%。
园区建设引导农业产业转型。2012年以来,华容县发展现代农业园区43个,经营面积15.5万亩。2015年,S306休闲农业园区共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营业收入5000多万元,现代农业产业园让园区农民驶入增收致富的快车道。同时,华容县创造性地在规模产业中发展观光农业,注入“文化”元素,打造了10万亩观赏水稻、洞庭湖油菜花海、华容芥菜节,有效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华容芥菜”成功入选全国百强区域公共品牌。
发展农业产业化,才有农业现代化。华容不遗余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共连接基地86万亩,形成优质稻、棉纺、油料、蔬菜4条产业链。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221家,其中产业化龙头企业309家;2012年以来新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643家,占比53%,其中产业化龙头企业171家。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28家。
工业园区引导产业集群化
工业集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华容工业集中区于2002年6月开工建设,由石伏工业园、三封工业园、洪山头工业园和杨家桥创新创业园组成,该工业集中区2010年进入全国农副产品加工基地行列,2012年设立为省级工业集中区,2013年被评为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4年荣获省和谐劳动关系模范园区,2015年“135”工程年度建设进度排名全市第一。今年以来,华容新增工业规模以上企业5家,增幅全市第一。
近年来,华容县工业集中区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坚持产城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配套,着力培育产业集群,现已形成纺织、食品加工、医药卫材和新型能源等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一园一特色、一园一品牌”。石伏园区主要以发展纺织产业为主,现已集聚了纺织企业10家,其投产和在建纱锭达到70万锭,产品涉及各类纱线、各类缝纫线和不同规格的被巾等。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来,华容县纺织龙头企业共投入6.34亿元新上4个重点纺织项目,进一步擦亮全省纺织产业基地“名片”,除明盛织布外,科创纺织投入2.02亿元,科力嘉纺织投入3.02亿元,宝丽纺织投入8000万元等三个精纺和印染项目全部投入满负荷生产,实现了产销两旺;三封工业园正在以赛隆药业、福尔康医用卫材和海济药业等企业为龙头,发展医药卫材产业,以铭泰米业、云龙菜业、宏绿食品和康杰食品等企业为基础,发展食品加工产业;洪山头园区为华容县沿江开发区规划建设的“三园三路两镇”中的一园,重点发展新型能源产业,另适应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杨家桥返乡创新创业园,首期投资3亿元,开发115亩,新建标准化厂房15.8万平方米,电子商务综合大楼4.5万平方米,主要承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及县内中小微企业。首期新建的标准化厂房于2015年底竣工,20层电商大楼已经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目前,已入驻福尔康卫材、新美佳婴童服饰、千岭豹鞋业、康沃医疗用品等企业20余家。
民生事业开创共享发展路
——抓饮水 解民生之困
过去五年,面对地质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内外夹攻”下日趋严峻的饮水危机,73万华容儿女团结如山、意志如铁,克服各种难以想象困难,完成了全省首例“长江引水”民生水利工程(项目进入国务院三峡后续规划),创下单体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工期工段最长等多项华容县民生工程建设历史第一。
华容长江引水工程累计投资4.65亿元,建设工期21个月,共计铺设输水管道95.7公里、水质监测光纤110公里,开凿隧洞2处255米,取土25万方;配置大功率取水泵船一艘,配套建设高位水池、35千伏变电站、供水处理厂各一处,日供水能力达12万吨。
2015年3月,华容长江引水工程竣工通水。源源不断的长江水经由43.5公里输水管道送到沿途每家每户。该工程的建成投用,让沿线5镇1园区近30万城乡居民从此告别“饮水荒”,安全饮水实现全县100%完全覆盖。
——抓文教 育民生之智
2015年,华容县投资3000万元,启动实施“教师幸福提升工程”,计划分3年将“幸福工程”建设到位。目前,已经在全省率先完成了35所农村边远学校小食堂、小浴室、小厕所、小寝室、小菜园等“五小工程”建设任务,彻底解决10个乡镇22所学校用水困难和饮用水安全问题,完成18个乡镇53所学校的电力增容、线路改造和4所学校穿校高压线网转迁工作,并按照“一户一套,一人一间”的标准,在完成150套教师公租房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启动了192套教师公租房建设,全面改善边远学校教师居住条件,着力提升农村教师幸福指数。华容县还着力打造教育信息化升级版,以建设“专递课堂”等七大课堂为重点,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打造教育阳光服务等六个平台,深化教育资源淘宝;安装智能交互式一体机553台,改装使用水溶性粉笔黑板近1000个,老师上课吃粉笔灰成为了历史。
五年以来,华容县进一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完成了“4个乡镇、8个村场、6个社区”文体活动示范中心建设任务,完成80场送戏下乡、4583场公益电影放映任务。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文艺晚会与“万众欢腾闹元宵”“全民健身日”“欢乐潇湘·幸福岳阳·文明华容”等系列群众文体活动让市民广泛参与,耳熟能详。
——抓医卫 解民生之急
五年来,华容公办医疗卫生单位在编人员从1665人增加到1912人,是五年前的1.14倍;病床从1549张增加到4002张,是五年前的2.58倍。医疗就疹量从66.2万人次增加到84.9万人次,是五年前的1.28倍。五年时间,华容累计投入资金近5亿元,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已先后完成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设,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大楼建设,县人民医院成为华容周边地区建筑面积最大、开放床位最多的县级医院。县中医院建设项目已经启动,该项目总投资约1.48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以维修改造为主,总投资约2800万元,第二期工程规划新建一栋以医养结合、康养结合和中医特色为主的医疗大楼,总投资约1.2亿元,将采取PPP模式建设。
2016年,华容县引进的爱尔眼科、杨氏五官专科医院、同济医院等3家民营医院先后建成投入运营。16所乡镇卫生院住院大楼、10所卫生院职工公租房和89所村卫生室建设完成。
民生支出落地了,群众生活才得以改善。在加强医卫基础设施建设同时,2015年,华容县通过调整新农合政策、提高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范围、规范诊疗行为、完善监管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和新农合参合率均达到100%,累计支出资金2.53亿元。
——抓安居 固民生之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2015年以来,华容县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共新建公租房1400套,累计完成公租房建设4836套;改造农村危房3800户,更多的城乡居民圆了安居梦。
2014年,华容县全面启动“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以村民规范建房为突破口,科学编制全县村庄总体规划,选择将三封寺镇华一村、莲花堰村、东山镇江洲新村、万庾镇兔湖垸村、工业集中区毛家村等7个乡镇部分村场作为第一批县级农村村民集中建房示范点。由乡镇规划委员会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编制村民集中建房简易规划,报请县住建、规划部门联合编制建筑标准施工图案,免费提供给村民选择使用。与此同时,华容县住建部门还专门组织美丽乡村“泥水匠”培训班,培训符合资质泥水匠400余名。县财政每年专门预算安排3000万元作为农村村民规范建房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投。对符合规划要求、依法取得建房手续、按标准图集建房的农户,予以2千至2万元不等的现金奖励。
截至2016年6月,华容县各农村村民集中建房示范点均已全面启动建设。据统计,华容县第一期共铺开农村集中建房工程建设7个,总建筑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
——抓城建 强民生之本
华容城市建设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将每一项工程实施的落脚点都放在利民、惠民上。“十二五”期间,华容县仅规划编制资金累计投入就达2800多万元,按照“一城四区”(商贸集聚区、行政服务区、科教文化区、产城融合区)的发展布局,将县城划分为不同城市功能区。大力优化城区路网结构,打通城区所有“断头路”,拉开“五纵七横”城区干道骨架,实行主城区街巷道路全面升级改造。
五年以来,华容县投入建设资金近30亿元,升级改造主次街道36条,硬化小街小巷4万平方米,新增单位、社区附属小游园120余个;升级华容河风光带建设,新建长工、东门水码头、华容河等5大广场;亮化绿化街巷80余条,亮化景观等设施100余处;建成省内领先的国家I类垃圾填埋处理中心1个,污水、污泥处理厂各1座;疏洗下水道2万米、新建改造公厕12座。华容县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对城乡绿化实行以奖代投,累计造林13.7万亩,封山育林3.6万亩,城区建成绿地473.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4.2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4平方米。
三年城乡环境同步整治攻坚,成效显著。如今,华容县“三大专项行动”已经细分为数十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形成国长效工作机制。现在无论何时身处华容城乡,都见不到成堆成片的垃圾,农村庭前屋后干净整洁、大小沟渠疏浚一新,村级道路全面绿化,一派文明、整洁、生态、和谐的田园景象,让人心旷神怡。
在过去的五年中,华容县财政一般预算将78%以上用于民生保障重点领域,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城乡一体、全民覆盖,率先建立保障性住房体系;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就业扶持,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低于全省控制标准0.6个百分点;“小农水”攻坚行动累计投入资金4.68亿元,全县14个乡镇、总面积50000余亩的内涝低洼田,26个村场、总面积30000余亩干旱死角的排水、灌溉问题全部解决,真正实现旱涝保收;累计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15处,解决了72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100处公路主要进出口限高、限宽、限载警示标志及固定限行设施标准化建设;创建“示范路”400公里,完成24座农村危桥改造;加快推进220千伏华容东变电站建设……这一件件民生实事,这一份份民生清单,描绘出五年来华容县域发展中温暖的民生底色。
行进在又一个五年交替的时空坐标上,华容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大气魄,肩负起建设全省全面小康经济强县的时代使命,扬帆起航、谋求新跨越,全力以赴引领湘北县域发展强势崛起。
展望未来目标全省小康强县
未来五年华容具体目标任务:
——确保“四个增长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民生总支出实现增长翻番,到2021年,分别达到575亿元、460亿元、23亿元、200亿元以上;
——建成“四个百亿产业”,二、三产业比重达到90%,基本建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卫材、绿色能源、四个百亿产业集群,实现工业税收10亿元以上,上市企业3家以上;
——形成“两个区域中心”。努力打造湘北鄂南最具人气和美誉度的消费物流中心、生态体验休闲区域中心,全县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
——实现“两个整体提升”。发展优势整体提升,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初步形成,滨江畔湖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开放优势进一步放大,人民生活水平整体提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5万元、3万元左右,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实现这些目标任务,责任重大,意义重大,73万华容人民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正在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来源:红网
作者:刘立武 吴巍伟
编辑:唐韵 实习生 邓婕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