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西这个制糖村慰藉了几代人的童年

来源:红网 作者:唐兵兵 编辑:马丽红 2017-11-12 09:30:02
时刻新闻
—分享—

  麦芽糖、桂花糖、柿饼、皮豆……

  湘西这个制糖村慰藉了几代人的童年

做柿饼选择柿子是关键,“削皮,然后就是晾晒,如果没有太阳还得用火烤。”

做皮豆的工序并不复杂,但是要耗费很多功夫。其中要用桂皮、八角、熟地、甘草、小茴香5味中药材煮四个小时。

麦芽糖冷却几个小时后,才能上桩拉糖,唐长青前进后退,几十公斤的麦芽糖在手上拉伸聚拢,像是一场舞蹈,金黄色的麦芽糖也逐渐变成了洁白模样。组图/卢七星

麦芽糖的制作过程,多半时间都在等待,等待麦子发芽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上桩拉糖之前的麦芽糖,“要等水分全部蒸发掉。”这一过程需要几个小时。

辰溪县石碧乡岩地村唐长青家熬制的麦芽糖,蒸米三个小时,发酵八个小时,熬糖八个小时,再加上拉糖、拌料,一锅麦芽糖完成大概需要二十四个小时。

  麦芽糖,大概算不得南方的特产,湖南不产麦子。不过,麦芽糖却藏在南方的童年记忆深处。村口、巷子里,挑着货郎担的卖糖者并不高声叫卖,只是用两块铁片敲击出“叮叮当当”的声响,麦芽糖也叫作“叮叮糖”,这是与孩子的默契,孩子们听到声响,就拿出积攒了许久的啤酒瓶、牙膏壳、塑料,换一块麦芽糖,含在嘴里,久久舍不得咀嚼。

  而我们这次乡间零食的找寻,也正是从麦芽糖开始。

  辰溪石碧乡岩地村

  一口甜甜的麦芽糖,吃上它要等24小时

  11月1日下午三点,我们赶到辰溪石碧乡岩地村时,制糖人唐长青已经熬完了当天的最后一锅糖,在墙角的一个木桩上拉糖。

  “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听说是一个外地人来到我们村教制糖,后来几乎家家户户都做麦芽糖,不过现在只剩下七八家了。”村里人说不清这里的制糖业是从何时开始,但却隐隐感到了这个行业的危机。“太辛苦了,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尽管制糖收益不错,却也难以留住年轻人,唐长青家三代制糖,但他的儿子不愿意继承祖辈的手艺,在外打工。

  制糖的确是辛苦的,制糖人的一天从凌晨三点开始。

  11月2日凌晨三点,唐长青起床,前一天准备好的麦芽拌上碎米的原料已经发酵好,倒入热水,导出来的就是糖水了。唐长青将糖水倒入熬糖的锅里,加入少量的菜油,“放些菜油不会粘锅。”唐长青解释,小火将糖水熬制成麦芽糖需要八个小时的漫长时间,等待的时间里,制糖人并不能走开,需要不时查看火势大小。

  “这个季节还好,夏天热得不行。”唐长青往灶里加炭,炉火熊熊,这时我们才注意到作坊里有一台巨大的风扇,看来在闷热的夏季,待在这里颇是一种煎熬。

  熬糖的灶是三孔长灶,连接着发酵池和熬汤锅,中间是一口烧热水的铁锅。在熬糖的日子里,蒸煮碎米、发酵、熬糖,炉灶24小时不断火,“发酵要烧火,不然会变酸。”当糖水里的水分蒸发得差不多时,变得浓稠起来,需要不停搅动,避免糖被烧焦。搅棍的是“T”字形的木制工具,唐长青不时将搅棍提起旋转,被带出的糖在锅里形成一个透明清亮的气泡,他以此来检验糖的成色和水分。“要等水分全部蒸发掉。”经过几个小时的漫长等待,第一锅麦芽糖终于出锅,唐长青熄了火,将糖迅速盛出,动作稍微慢些,就会黏在勺上。“其实,拉糖是最累的,需要力气。”麦芽糖冷却了几个小时后,才能上桩拉糖,唐长青前进后退,几十公斤的麦芽糖在手上拉伸聚拢,像是一场舞蹈,金黄色的麦芽糖也逐渐变成了洁白模样。

  麦芽糖的制作过程,多半时间都在等待里,等待麦子发芽、等待发酵、等待熬糖、等待冷却,“蒸米三个小时,发酵八个小时,熬糖八个小时,再加上拉糖、拌料,一锅麦芽糖完成大概需要二十四个小时。”

  唐长青习惯了这种漫长的等待,令他欣慰的是,他在这个村庄里24小时的等待和劳作成果,很快就能到达远方,慰藉某个素不相识的味蕾,“我的麦芽糖都是发往长沙、广西、广东、重庆的,光是在长沙,就有一百多人在等我的麦芽糖。”这个被等待打磨得无比沉静的汉子,脸上露出了一丝骄傲。

  与桂花无关的桂花糖,要五六个人一起完成

  岩地村最鼎盛的时候有七八十家制糖作坊,“村里的井水都不够用,要翻过山、走上几公里路去别的地方挑水。”唐长青的母亲张苏翠讲述着岩地村曾经的热闹。制糖业兴盛时期的岩地村,不仅做麦芽糖,也做饴糖和桂花糖,饴糖浓度较低,是糖类糕点不可少的原料;桂花糖其实与桂花无关,是浓度高的麦芽糖拉制成的中空的节状糖,工艺复杂。

  “要五六个人一起做才能完成。”唐明儒和父亲是村里少数几个掌握了制桂花糖技艺的师傅,但他早已不再制糖。沉淀了这个家族几十年的制糖时光,用来舂麦芽的石臼也已搁置在家门前的路边。“太辛苦了。”唐明儒直言。

  不过谈起做桂花糖,唐明儒依旧兴奋,“做桂花糖要求糖的浓度高,糖放在嘴里要像硬糖一样甜、脆。”传统工艺总是难以量化,全凭手艺人的经验,唐明儒特意从家里拿出一颗硬糖来演示对比。浓度高的麦芽糖容易硬化,要将其做成中空的节状,这是桂花糖最难的工艺。传统的软化糖的设备,是用来熬糖的甑,在锅里加上水,烧开,升腾的蒸汽能够让糖始终保持适度和软度。

  “蒸汽太过,容易把糖融掉;不够,又不足以软化。”拉糖、切糖、上芝麻的各个环节都不能离开蒸汽,没有一定经验的师傅很难把握蒸汽的火候,“做桂花糖比做麦芽糖辛苦,而且需要的人工多,所以村里很多人不做,甚至不愿意学。”

  桂花糖的成品脆、甜,“利润大概是麦芽糖的两倍。”不过如今村里已经无人再做桂花糖,显然,利益早已不是传统手艺存在的唯一条件。岩地村制糖人们每天凌晨三点起床的劳作方式,艰辛原始的制糖工艺,让人难以坚守。

  老手艺人的退出,年轻人的逃离,这个古老的制糖村落,似乎早已无力承载过多繁复的工艺。但值得这个村庄骄傲的是,他们坚守的“甜”,慰藉了几代人的童年。

  辰溪长田湾乡茶田湾村

  凝结柿霜的柿饼“不打算全卖掉,要留点给孩子”

  沈从文在《沅水上游的几个县份》的文章里写道,怀化镇过去二十里,“再过去二十五里名‘榆树湾’,地方出好米、好柿饼。”榆树湾如今早已是城区,那里的“好柿饼”自然也无处可寻了。不过沈从文笔下的“好柿饼”还能在辰溪长田湾乡找到,那里的甜柿,味甜多汁,适宜于做柿饼。

  傍晚时分到达长田湾乡茶田湾村,迎接我们的是村口一棵柿子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几个高处的柿子得以保存下来,在夕阳里显得格外红。村民们说,那棵柿子树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这样的柿子树在村子里多处零星散布。

  “你们要是早来半个月,我们就正好在摘柿子。”茶田湾村的村民唐清明正将晾晒在外面的柿饼收回家中,他家的柿饼已经晾晒了半个月。唐清明家有十几棵柿子树,“前几年可以收一千斤柿子,这几年不行了,柿子树结得果子越来越少。”他把原因归结于柿子树虫子太多,而柿子树太过分散,“杀虫太麻烦,索性就由它去。”往年他都要到集市上才能卖完家里的柿饼,今年收获的柿子不多,上门的顾客就可以消化。

  “霜降之后的柿子做成柿饼才好吃,不涩。”霜降吃柿子是村里的习俗,吃柿子可以御寒保暖,而多余的柿子就做成柿饼。

  做柿饼的工序简单,柿子的选择是关键,“削皮,然后就是晾晒,如果没有太阳还得用火烤。”唐清明家今年的柿饼就用火烘烤过,还有些许烟火的味道。“用手捏柿饼成形有讲究,一般要捏三遍,隔几天捏一次,要把果肉的硬块捏软,不能破坏表皮,慢慢地把柿子用手压成饼状。”柿饼成了形,晾晒半个月,随着水分蒸发,会在表层凝结成一层柿霜,“有柿霜的柿饼口感清甜,最好吃。”唐清明热情地让我们尝尝他家的柿饼,今年柿饼的价格不错,他却不打算全卖掉,要留一些给在外打工的儿女。

  浏阳亦多柿子,在茶田湾村的柿子已经成熟掉落,只剩枯枝时,浏阳的柿子树却依旧枝繁叶茂,柿子没有完全成熟,山上的野柿子树挂满果实,却无人问津,“吃柿子容易得结石”的说法似乎成了浏阳人的某种共识。也有人不信那种说法,料理柿子的方法远比茶田湾村随意,只是削皮、晾晒,或者切片晾晒,浏阳人认为直接晾晒的柿子味道比柿饼还好。

  邵东佘田桥镇佘湖山冲

  又皱又黑的皮豆是锁进柜子里的童年美食

  去邵东佘田桥镇佘湖山旅游的人下山后总喜欢去曾志红的农家乐,很多都是因为饭前的一份小食——皮豆。那份又皱又黑并不美观的豆子在邵东人的记忆里是特殊的,它关乎70后的童年。

  “我妈去世后,再也没吃到皮豆了。”申小满有空来爬佘湖山总会去曾志红家韵味,她记忆中,母亲做好皮豆的那天会让她家六兄妹多吃点,之后就会锁进柜子,兄妹们谁表现最好,隔一阵子会拿一些皮豆做奖励。“我47岁了,我们小时候几乎没零食,这份皮豆是最奢侈的零食了,老妈经常会藏起来,而我们总是翻箱倒柜找,也奇怪,怎么找都没找到过。”

  曾志红也有着皮豆的记忆,小时候家里没零食,她母亲就想着法子用手边能吃的食物给他们做。

  那时候,每年双抢之后就是黄豆收获的季节,这时农忙的活计基本都过去,暂时可以歇一歇,她母亲就利用这段时间来做皮豆。豆子在乡人眼里是非常普通的作物,只要将它种下,可以不闻不问,只等收割,它的产量也不会因为你的疏于管理而下降多少,所以,每年曾志红家种的黄豆、黑豆都比较多。“我们一般都用黑豆来做皮豆,也很营养,另外,它做出来皮皱得好看。”曾志红现在也会种些豆子,学着母亲当年的做法来做皮豆。“我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八月之后,那时候八月黄豆收获,也没打晚稻,正好得闲。”

  做皮豆的工序并不复杂,但是要耗费很多功夫。开始工序之前挑选坏豆子是必要的,选好豆子后用水浸泡半小时。豆子泡好后,用桂皮、八角、熟地、甘草、小茴香5味中药材煮四个小时,不能用大火要用文火慢慢熬,这样中药材的味道才会浸润豆子。豆子煮得绵沙后,将水沥出,豆子拿出去趁着好太阳晒,煮豆子的水里放糖(最好是冰糖),等到豆子晒干水分后就倒进放了糖的豆子水里浸泡一会儿,再拿出去晒,直到水分完全干,豆子皮起皱就可以大快朵颐了。“为什么要放在糖水里浸泡呢?一是入味,其二就是晒干水分的豆子放入糖水中皮就会起皱,这是皮豆的必要步骤。”晒好的豆子找个可密封的罐子装好,可以吃很久很久。

  “现在孩子们的零食多得吃不完,也没人来做这个吃了。”但奇怪的是,曾志红的皮豆仍然很受欢迎,因为少有人坚持做这份零食,反而很多年后再遇见,更显珍贵。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 唐兵兵

来源:红网

作者:唐兵兵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7/11/12/89267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