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刘璇 摄影 张必闻 长沙报道
长沙南门口附近有一条叫马益顺的老巷子。巷子里的便利店、理发店、小餐馆人来人往,空气中弥漫着寻常日子里的烟火气。
一堵院墙,隔离了周遭的喧闹。
安静的马益顺85号、89号,坐落着三栋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民国老建筑。它们掩藏在高大的梧桐树背后。仿佛一个“城南旧梦”,述说着近百年来的公馆老故事。
如今这里是民宿“马益顺捌玖”,主理人是两个女孩,性感帅气的台湾女生戴翎怡(以下称Andy)和干练文艺的长沙妹子周夕筠。为了这三栋老建筑的修复和再利用,她们相聚在长沙。
周夕筠:建筑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历史读本
85后的周夕筠,长发,戴眼镜,黑衣白裤,知性味十足。
5年前,周夕筠还在上海干着一份自认为“很无趣”的事业。也是在那一年,26岁的周夕筠选择回到长沙创业。“长沙是一座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城市,在我看来,她可还以变得更好。”
周夕对老建筑感兴趣,是源于父亲的影响。周父上世纪80年代从外地来到长沙创业,后来生意做大,辗转去了海外,前几年才回到中国。
长沙对于父亲来说,是他曾经奋斗过的城市,有着非同寻常的情感寄托。“回来以后,他经常走街串巷,收集一些古董、字画和老件。而每每对于老建筑,更是驻足观赏,想要深层次地探究一番。”
马益顺巷里的这三栋民国老建筑,建国后被收归国有,近年来都由长沙画院租下,期间有转租给一个娄底老板做会所。2015年,画院把三栋老建筑再次出租。
“建筑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历史读本。”在一些机缘巧合下,周夕筠接触到了这些老建筑。这一刻,她才真正触摸到它的肌理,记忆一下子拉回到10多年前。
周夕筠小时候就生活在南门口、书院路一带,家里离这些老房子并不远。当时觉得这样造型的房子很有趣,贪玩的时候跑过来瞅瞅。院门常年都是关着的。由于年龄小,周夕筠只能从外面看到高高的围墙和一点点屋顶。“很神秘的样子。”
不同的时期,这里住着不同的人。有段时间,一栋房子里住了很多个家庭。里面年久失修,下雨天会漏雨,居民就用脸盆去接水。
这些都在周夕筠清晰的记忆里。
从上海回长沙后,周夕筠发现很多老街巷在慢慢拆除。“这是一代人的历史和记忆,不应该就这么消失。”她认为,如果一座老建筑因为重新被利用以致于价值有了提升,那么它是有充足的理由可以被保留下来的。
“房子就是拿来住的,老建筑也可以还原它本身的功能。”周夕筠想把这里改造成民宿的想法更加笃定了。
三栋房子的租赁合同都是不同时期,周夕筠真正全部拿下来,中间隔了一年。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她相继去了上海和台湾,深入地了解当地对于这样的老建筑是怎么样利用的。
在台湾,周夕筠找到了Andy。跟Andy的缘分,源于她们的父辈。20多年前,周父去印尼做生意认识了Andy的父亲,成为了莫逆之交。
周夕筠跟Andy说了自己的想法,两人达成共识。Andy放弃台湾的事业,来到长沙。
Andy:不清楚自己从哪里来,就不会知道将要往哪里去
台湾女生Andy在东南亚长大,欧洲求学、美国工作。来长沙之前,她在台湾垦丁开过民宿,有很丰富的人生经历。
Andy第一次来到长沙就觉得这是一个有活力有机会的城市。当她在马益顺89号看到这几栋历经沧桑的老公馆时,眼里放着光:“这样的房子在台湾,人们都是当成宝一样地在使用。”
一定要把它们留下来,成了Andy一个坚定的信念。“我是谁?我家族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我们的城市有怎样的过往?”这样平时一些不太在意的东西,在这个瞬间,她统统都想要知道。“不清楚自己从哪里来,就不会知道将要往哪里去。”
老房子坐落在老城区,每天早晨,Andy一开门就能看见街上的嗲嗲娭毑走来走去,左手拎只鸡,右手牵着小孩;搞卫生的阿姨进来收垃圾;旁边就有人打麻将,有人哼歌;流浪的小狗跑进院子来找水喝。“出了这个门,就是地地道道的老长沙生活。”
Andy觉得,房子可以留下来,让后人去追溯前人在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样下来,历史的脉络也变得非常清晰了。
两个女孩:建筑是一个时代的载体,住在房子里头的人和故事才是时代的灵魂
这三栋老房子原本各自独立,都是典型的长沙民国居民式建筑。东南角的青砖楼,据说是前湖南省省长程潜三姨太的公馆,北面靠西的红砖楼曾经是富商的豪宅。北面靠东是一座八角楼,虽然是一栋市井民居,但却是长沙极具代表性的民国式老建筑,高挑窗,采光非常好。“长沙现在只保留了8栋,这算是修复得比较好的一栋。”
三栋民国老建筑在2005年公布为长沙市重点保护历史旧宅,2010年公布为长沙市重点不可移动文物,文物局对此有很多限制条款。在修复的过程中,两人多次向柳肃、刘三爹等古建筑修复专家请教,坚决不改动建筑的外观和内里的格局。
因为年久失修,老公馆破败非常严重。周夕筠请来的施工队“修旧如新”是在行的,但要做到“修旧如旧”,还是很挑战技术的。
八角楼以前是平民百姓住的,楼的用材和质量相较于其他两栋要差一些。修复的时候给Andy和周夕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当时,屋顶是坍塌状态,有可能会形成一个大窟窿。墙体脱落得比较严重,一面墙还一直渗水。“这比重建一栋新房子要难得多。因为我们需要考虑到它的新梁与旧梁交替的过程中,不会再次坍塌,过程很繁复。”
三栋公馆加起来一共有380多扇老门窗,腐朽严重。需要有经验的老工匠把它们一扇一扇拆下来,重新打磨、上漆。损毁的雕花图案,也要查找历史资料,遵循湖南传统的雕花工艺修复。在修复老门窗的过程中,换了三拨工人。最后,老门窗全部没有做替换,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修旧如旧”的。
在这期间,两个女孩也没闲着,繁重的工活,她们都参与其中。连地板上的那些红砖,都是她们亲手一块一块敲上去的。
经过两年多时间,2017年6月,包裹着三栋老建筑的雅致小院建成了,好像枯木逢春般重新焕发了生机。白墙里瓦、流水潺潺,通往各个楼栋之间的是麻石小道,充满了民国情调。70多年前种下的梧桐树被保留下来,在这里开枝散叶。
“建筑是一个时代的载体,住在房子里头的人和故事才是时代的灵魂。”虽然没有办法带回那个时代的人,但两个女孩希望,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器一具都可以让来到这里的人们寻找到八十多年前长沙城的记忆。
来源:红网
作者:刘璇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