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湘籍院士当选工程院副院长
其中岳阳湘阴籍的钟志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郴州宜章籍的邓秀新被称为“柑橘院士”
6月1日闭幕的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传来好消息:两位湖南籍的工程院院士当选副院长。分别为岳阳湘阴籍的钟志华,以及郴州宜章籍的邓秀新。
当天落下帷幕的大会宣布了中国工程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名单。经过院士大会选举,李晓红为中国工程院院长,陈左宁、钟志华、邓秀新、何华武、王辰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钟志华:从天才少年到“白头校长”
潇湘晨报记者 杨岚 长沙报道
“天才校友”“白头校长”……在不少湖南大学学子的眼中,前任校长钟志华有着很多的标签,但所有标签都仿佛离不开儒雅二字。
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钟志华担任湖南大学校长,此前的1995年至2005年间,他还相继担任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湖南大学校长助理,湖南大学副校长等职。在钟志华担任湖南大学校长期间,潇湘晨报曾多次采访过他。
学生回忆 谈吐儒雅,是著名的“白头校长”
“记得大一开学典礼那天特别热,但钟校长发言不紧不慢,我们五千多名新生都安安静静坐在体育馆里聆听校长的谆谆教导。”一名不愿具名的湖南大学2009级本科生回忆,“当时钟校长提到了岳麓书院敢为人先的精神,还谈到了学校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当时钟校长的头发就白了,有些同学以为他年纪很大了,其实他当时只有40多岁。”
头发泛白并未影响钟志华的形象,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2009级本科生程同学回忆,“虽然校长头发白,但面容很年轻,看上去总是很有精神。”为人亲切和蔼的他也受到同学们的爱戴,在学校里,很多学生亲切地喊钟校长“华哥”。
在很多湖大师生看来,钟志华校长的白头与他对工作和科研的认真执着密不可分。“我听很多老师说过,钟校长特别有魅力,他学历很高,又是院士,但仍然保持着早起看书的习惯。”另一名湖南大学2009级本科生张先生说,钟校长在学校时,师生们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潇湘晨报对钟志华的一次报道中提到,有一年毕业典礼,钟志华要给同学们送行。但北京突然召集他出席一个重要会议,他当天须飞往北京。第二天他返回长沙后直接赶到天马学生公寓,让许多毕业生十分感动。钟志华就在车旁为几百名学生签名送行,他的衣服全被汗湿。
个人经历 头脑聪明,16岁跳级考入湖南大学
“学校有一栋教学楼里挂着历任校长的照片和简介,钟校长的个人经历是让我觉得最具传奇色彩的,他16岁就考进了湖南大学,43岁又当了我们学校的校长,感觉非常年轻有为。”张先生说。
出生于洞庭湖畔农民家庭的钟志华16岁跳级考入湖南大学。很多认识他的人都说,他的头脑是精密机器,对时间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1982年7月,刚20岁的他就从湖南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出国深造。1988年5月,他相继在瑞典获得勒欧大学副博士和林雪平大学博士学位。年仅30岁的他成为瑞典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43岁时,他担任湖南大学校长,同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湖南大学调离后,钟志华赴重庆担任市科委主任、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曾在重庆与钟院士有颇多交集的一位金融界人士回忆,钟志华在重庆任职期间,组织团队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研发,引进了大的汽车产业项目,“对整个重庆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布局功不可没”。他说,相比院士的身份,钟志华看上去更像个科学家,没有任何架子,只要说到和汽车相关的事就非常投入。
潇湘晨报专访回顾
时尚校长与他的酷炫菱形车
“您是汽车专家,驾驶水平应该很好吧?”2008年12月,潇湘晨报记者专访钟志华时好奇地问他。钟志华说,“驾驶水平还可以,开过很多车,但那是为了解各种车的性能。”
记者第一次见到钟志华的概念车时有点傻眼,“前后各一个轮子,中间两轮”,严重“伤害”了常人审美情趣,完全是车族中的另类。每一款菱形概念车出来,钟志华都要亲自驾驶到公路上检测性能,引得市民评头论足。很多人评价他是“时尚校长”。可钟志华拒绝“时尚”说法,“多年来,我是在给老百姓设计一款舒适、安全、成本低、能耗小的小汽车。我一点都不时尚,我的工作也与时尚无关。”
邓秀新:从乡野少年到“柑橘院士”
据新华社电邓秀新有个外号,叫“柑橘院士”,因为他是新中国首位果树学博士,引领我国柑橘基础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的领军者。正因为他,国产鲜食柑橘全年不断档变为现实。从曾经懵懂的乡野少年到“柑橘院士”,他的事业一直与柑橘有着解不开的“甜蜜情结”。
“我是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的专业是果树学,我们希望能让老百姓通过种植柑橘尝到甜头。”回忆起自己从事柑橘研究的初衷,邓秀新打开了话匣子。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年轻的邓秀新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中农业大学攻读硕博研究生,师从中国柑橘学奠基人之一的章文才教授。从此,邓秀新与柑橘开始了一辈子的“情缘”。
从农村走出来的邓秀新,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认为,与种粮食不同,农民种柑橘就是为了增加收入。因此,科技推广必须要讲经济效益,让农民增收的技术才是真正的好技术。
“因为我国的几大柑橘产区几乎都是在贫困地区,比如在三峡库区,现在老百姓一亩柑橘种得好一年收入3万多元,最少也有近万元,这对贫困户脱贫增收有很大贡献。”邓秀新说。
邓秀新对于全国柑橘的产业分布了如指掌,三峡库区、赣南老区,柑橘是当地支柱产业之一,邓秀新和他的团队每年都要跑几趟,从品种改良到柑橘覆膜技术、隔年交替结果和果园密改稀等一系列技术方案,不仅提升了柑橘品质,更使老百姓的腰包慢慢鼓起来了。
“一开始,我们就有一个愿望,要让我国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柑橘。”十几年来,邓秀新带领团队,让这一不可能变为现实,使我国脐橙由进口国变成出口国。从国外的品种引进到品种培育,到新栽培模式的创新,到产后处理,再到市场营销,邓秀新团队的研究覆盖了整个产业链,支撑了整个柑橘产业体系。目前,我国柑橘年产量居世界第一。
2012年,邓秀新还带领团队自主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芸香科植物基因组图谱——甜橙基因组图谱,它如同打开了甜橙生命活动的“黑匣子”,破解了甜橙基因“密码”。
正是掌握了甜橙基因“密码”,研究人员可以锁定甜橙成熟期、色泽、含糖量、产量、抗病性等农艺性状,有利于培养出更好、更健康的品种。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2000多年前,诗人屈原写下《橘颂》,世代流传。如今在诗人故里秭归,柑橘连片成林,青山绿水间谱写出一篇现实版的“新橘颂”。
来源:红网
作者:杨岚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