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改革开放40年】晒家底查发票精确到分 永顺马鞍村村务公开“真刀真枪”

来源:红网 作者:王宇晨 杨艳 编辑:李丽 2018-06-23 11:08:25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时代的每一点微小进步,都是由万千片刻不停进行中的实践推动的。

  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很多发端于农村。农村的变革,总是与这片土地有着天然的深刻的勾连,激荡着时代的梦想。

  四十年前,安徽小岗村的关键一步,让改革的热情在全国农村瞬间爆发。冰河解封,大地开化。四十年,山村巨变。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广袤的大地上,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这是一条在乡村振兴的宏大命题下,基层党组织探索民主管理的样本路径。村务公开“报告日”,顺了老百姓的心,顺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心。举网以纲,千目皆张,基层党建得以“生龙活虎”。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新时代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的历史坐标中,探索一条治理新路,推动农村新一轮改革发展。

  观世间万物,唯进步值得信仰。

  红网时刻记者 王宇晨 杨艳 永顺报道

  永顺县马鞍村村支书向言奎最近火了。他刚刚通过了一场考试,考官是马鞍村全村村民,他没有想到,这场三个半小时的考试,会成为全县,乃至全省的一个范本。

  这场考试是向言奎主动认领的。今年年初,永顺县委组织部推行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在全县范围内“海选”试点单位。3月9日,马鞍村作为试点村,接受村民们面对面的质询。

  “9万块钱的办公经费花在哪些地方,怎么用了这么多?”“到底什么人才能享受低保?”“猕猴桃没熟就有人来收的乱象,怎么解决?”这些平日里在村民口中嘀咕的话,被大大方方地提了出来。对于这些问题,村干部一一作答,光口头回答还不够,还得看发票,检查支出明细。

  “所有开支我们都一一核对了,没有异议,用得‘上劲’。”68岁的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彭善菊为这场考试总结陈词。向言奎说,“很舒畅,更坦荡,也更有干劲。”

  富起来的小山村

  马鞍村,位于永顺县东南,地势平坦,省道S229横穿全村,有447户人家。

  与许多沉寂的小山村不一样,走进马鞍村,听不到麻将声,也看不到荒地。依靠猕猴桃、烤烟、优质稻、黑猪四个产业,全村弥漫着奋斗的气息,印证“勤劳致富”这句老话。2017年,全村光猕猴桃种植便达4000亩,实现总收入1000万余元。

  这在15年前,村民们想都不敢想。

  原来的马鞍村村民主要靠种植水稻为生,2003年人均年收入为270元。彼时,凤凰县猕猴桃发展得风生水起,当时的村主任向言奎被派去凤凰观摩学习产业发展,随后,马鞍村开始推广猕猴桃种植。3年后,猕猴桃进入成熟期,村民们开始受益。到了2009年,人均年收入达3200元。2012年,全村改种猕猴桃米良一号,产量翻番,各地客商纷纷前来上门收购,猕猴桃逐渐发展成为致富马鞍村百姓的优势特色产业。到了2015年,借助电商,马鞍村的猕猴桃飞出了小山村,成为“淘宝爆款”。

  “家里就靠我一个劳动力,种植了十多亩猕猴桃,现在日子越过越好。”68岁的村民彭善菊说。优质稻、黑猪也发展得风生水起,村里成立了两个合作社。

  “原来,村里没有经济实体、没有集体资产、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现在富起来了,村民们的民主意识提高,迫切地想知道村里的收支情况。”彭善菊说,村民们对村里的事务越来越关心,尤其是成立两家专业合作社后,都想知道全村的家底。曾经担任过妇女主任的彭善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经常跟村干部们说,“经济、工作和作风都要过得硬,才能站得稳。”

  73岁的向梦生是村里的老党员,曾担任村干部、教师。在他印象里,村里从来没有真刀真枪地向党员群众公开工作情况,也很少组织大家一起讨论研究。“村里的钱和家里的钱是一个理,每笔都要精打细算,否则很快就不够用了。”

  “以前的村务公开,只是到村部公示栏公开,没有面对面,村民很难详细了解村里的大小事务,造成部分村民对村务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干群之间总是有一道坎。”向梦生说,老百姓不知道来龙去脉,久而久之,大家心里会有疑问甚至怀疑,而且这种怀疑通过口口相传蔓延,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信任危机与日俱增。

永顺县高坪乡马鞍村村民向梦生(左一)作为代表,向村支书向言奎(右二)等村干部提意见。

  被举报的村支书

  这种怀疑在2017年集中爆发了。

  2017年5月换届选举,新一任村“两委”班子诞生,当了多年村主任、搞产业也是一把好手的向言奎当选村支书。

  当月,一封实名举报信被同时送到了永顺县纪委和高坪乡政府。村民质疑“向言奎办养猪厂有猫腻,另外还私占了村里的两个门面。”接到举报后,县乡两级部门进行了联合调查,结果显示:猪厂是向言奎和几个村民合伙出资所办,而位于芙蓉镇的两个门面,租金都归村里集体所有。

  虽然结果证明向言奎是清白的,但这次举报让自认一心只想带着村民致富的向言奎有点伤心,却因为人多嘴杂,陷入无处辩驳的困境。“这事在全村传得沸沸扬扬,当时我就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只能干着急。”向言奎无奈地说, 明明是为村里办事,钱是办事花了,可村民就是不认账,认为村干部捞了好处。

  觉得有些无奈的还有村财务向凌云。2017年,村委会办公地址搬迁至村部小学,他负责购置了一批办公用品,花了9万多,但村民们都在质疑,“什么办公用品要用9万多?”

  “我认为,在马鞍村试点‘村务公开报告日’,是从上至下的制度创新,也是从下而上的实际需求。”虽然会有委屈,但向言奎始终认为,清者自清。与其被动应付,不如主动公开。

  所以,当高坪乡党委书记覃基星问“敢不敢公开村里事务和所有收支明细”时,向言奎果断回答“敢”。

  上级有号召,群众有呼声,基层工作有需要。村务公开报告日,就这样开启试点了。

马鞍村的村账务支出,都有账单明细。在村务公开报告日,这些明细都摆到了村民面前。

  “真刀真枪”的公开日

  报告日当天,马鞍村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有县领导:永顺县委副书记周建武,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延堃,有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有其他乡镇党委书记。向梦生、向显文等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马鞍村村“两委”成员,村民议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全体成员坐在前排。

  会议首先听取向言奎就党组织的建设、工程项目、资产资金、民生事项等村级事务和2018年工作目标报告,然后回答村民提问。

  果然,9万元的办公费用成为村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彭善菊提出,村主任向泽海回答。村民向言洲也来了,他没有提问,要求看开支项目的发票。很快,一份桌椅、文件柜和沙发的明细复印件被送到了与会成员手里。

  除了96059元的办公用品购置费,全年财务开支凭证也一并呈给了大家。门面租金16000元,收农业部结对帮扶资金100000元,上年结转20570.29元……23个收入款项,组成了马鞍村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408134.11元的收入。而村里全年共支出352198元,包括付垃圾费13400元、工作餐1616元、付烤烟奖20096元,付公路养护款3300元……共30个支出款项。

  还有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到马鞍村的工程项目共有5个,修耕道、开烤烟地、建垃圾焚烧池、改造村级小学……向言奎也一一向大家报告。

  不止关心钱的事,对于村民生活和产业发展的长远问题,村民们也问得很细。

  村民向显文关心的是影响猕猴桃产业长远发展的问题。他说,猕猴桃还没成熟就被外地客商收购了,影响全村销量和口碑。村妇女主任田志梅承诺:我会守着这道关,没有成熟之前不会让一辆卡车进到村里来。

  村民向心仁问,村里什么时候才能通自来水?向言奎拍着胸脯说,我天天跟踪这个事,保证2018年年底前让大家喝上自来水。

  村民向显寿问,公开日是不是只搞这一次,是一个形式?向言奎答,肯定不会,每个季度开一次。

  三个半小时的会议开完,向言奎最大的体会,是三个字:“很舒畅。”

  舞动起来的“龙头”

  高坪乡乡长成帆,是马鞍村第一次村务公开报告日的主持人。在他看来,村务公开报告日的效果,大大地超过了预期。不仅把党建工作的“三会一课”做实了,也是在制度上为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提供了保障。

  “舞龙”是湘西流传已久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而舞龙要好看,“龙头”很关键。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潘信林认为,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抓稳了基层党建的“龙头”,彰显了“舞龙”的主体,探索了“舞龙”的制度路径。报告日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实现了事务整合、制度融合、人心聚合,推动了农村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让党建龙头舞起来、基层民主实起来、村务公开亮起来、干群沟通畅起来。这是张贴在马鞍村村部的标语,同时也是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要达到的目标。永顺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延堃作为这个制度的推动者,对第一次报告日的效果非常满意。他认为,马鞍村的村务民主管理探索,在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通过组织振兴引领和保障乡村振兴上,走出了一条新途径。“从高坪乡的试点看,效果不错。下一步计划在全县推开。”

  马鞍村的成功试点,给了高坪乡信心,也让永顺县直至湘西州看到了这一模式的推广前景。湘西州委书记叶红专作出批示:村级事务“报告日”制度对农村事务管理、公开让群众参与评议、增强村民自治的参与性较好,州委组织部可总结经验,在成功效果的基础上推广。

马鞍村党员代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代表。

  6月29日,第二个村级事务报告日就要到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彭善菊等人每天都在收集民意,包括村支书向言奎之前承诺的自来水工程都在关注的问题之列。向显文关心的是村里产业走向问题,他认为,村干部们应该思考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比如,“是不是可以部分转型油茶产业”等等。

  68岁的彭善菊,担任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后,现在担纲起桥梁纽带的角色。一方面她代表村民监督村干部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会在了解更多村级事务的情况下,多向村民解释,消除疑虑和误会。面对压力巨大的村干部,她有时也有点心疼。她认为,村里致富要靠这些年轻的村干部,村民们要多支持。但同时,也要多监督、多鞭策,“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来源:红网

作者:王宇晨 杨艳

编辑:李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8/06/23/84114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