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谭氏父子:理想安放在田野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肖畅 肖晔 编辑:李丽 2018-10-07 08:50:24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日报见习记者 肖畅 通讯员 肖晔

  10月1日,湘乡市东郊乡三湘村,湖南亚栖亚现代农业产业园。

  “老乡,请问你们谭总在吗?”

  “谭总?我们这里没有谭总。”

  “从新疆回乡创业的谭总啊!他流转了近3500亩土地,建了一个农业产业园,为当地村民提供了600多个就业岗位,年龄应该在40岁左右吧。”

  “哦,你说的是鹏伢子呀!哪里有40岁咯,他是一个90后。这小伙子还真不错,脑瓜子活!喏,那边拿着锄头干活的,就是他。”

  顺着老乡所指方向,记者见到了“鹏伢子”——谭鹏。他穿着T恤,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正和村民一起平整土地。

  小时深受分离苦,长大立志回故乡

  “小时候我就是个留守儿童,与家人分开的苦,我深有体会。”谭鹏说。

  1991年7月,谭鹏出生在三湘村。8个月后,其父母远赴新疆塔城打工,谭鹏由爷爷奶奶带大。2013年,终于“熬”到大学毕业,谭鹏毅然背着行囊,只身去了塔城。

  这时,谭鹏的父亲谭建辉已在塔城闯出一番天地,创办了建筑公司,还拥有多家商场与酒店。

  “爸爸,我们回家吧!”

  “回家?你知道回家意味着什么?”

  “大不了我们从头再来……”

  “你懂什么!”

  2016年的一天,一起打拼的父子俩第一次红脸。

  谭鹏劝说父亲回乡,并不是头脑发热。在一次春节回乡探亲时,他看到一户亲戚家只剩下两位老人,一声不吭在埋头吃着餐桌上仅有的一碗萝卜炒肉。“孩子们忙,没时间回来。”老人说。这让谭鹏想起了小时候的心酸事。“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年轻人留在家乡,既能赚钱又能陪伴家人呢?”谭鹏一直寻思着。

  后来,在湘乡市组织的“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座谈会上,谭建辉也被家乡领导的一片热诚所打动。他谋划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家乡流转土地,开发现代农业,让年轻人在家门口就有钱赚。

  终于,父子俩一起踏上了回乡路。

  养鸡全程自动化,带领乡亲奔富路

  “走,去我的蛋鸡养殖场看看!”谭鹏带记者穿过稻穗金黄的稻田,走过果香四溢的种植基地,跨过特种水产养殖区,顺着一条与320国道连接的新柏油路,一路向北。

  占地150亩的蛋鸡养殖场绿树葱茏,花香扑鼻。这里养了35万羽蛋鸡。

  “秘密就在这里。”谭鹏指着厂房里全自动化的生产设备说,“它能提供喂料、集蛋、饮水、清粪等全套服务。”去年,养殖场养蛋鸡20万羽,收入近3400万元。今年养蛋鸡35万羽,收入有望突破6000万元。

  养鸡,其实并不在谭鹏的计划内。刚开始,谭鹏和父亲打算先喂养5000羽试试。相关部门了解后,主动派来专家指导,并安排谭鹏去沅陵等地考察。几次实地走访后,谭鹏决定引进自动化设备,扩大养殖规模。

  “工商、税务、环保等手续都办得很顺利,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市、乡各级领导还多次来现场办公,帮我们修了路、安装了变压器,尤其是派了科技特派员驻这里‘盯’着,要不然,我们发展不了这么快。”谭鹏说。

  政府为返乡创业者“铺路”,创业者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目前,谭鹏与父亲创办的亚栖亚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流转近3500亩地、300多亩水面,提供固定就业岗位600余个。农忙时,用工1000余人。

  一片希望的田野,引回更多年轻人

  “这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我把理想安放在这里,希望它生根、发芽,永远朝气蓬勃!”谭鹏说。

  按照计划,产业园将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农改超”模式,逐步形成环保养殖、绿色种植、农产品深加工与物流配送中心、生态旅游休闲等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初,村民刘建谷把自家5.14亩耕地全部流转给了产业园。“现在是种自己的田、赚别人的钱嘞,我把田流转了,又在这里干活,年收入要比往年多1万多元哩!”刘建谷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在离三湘村不过几公里的花西村,村民陈建卢也在产业园的“传帮带”下,建了一个占地近3亩的蛋鸡养殖基地,年收入可达100余万元。

  “我们同步培训农民掌握新的种养技术,通过产业示范,提高农民种养水平。”谭鹏说,“以后还会将生产交农民承包经营,所产农产品全部回收,实现合作共赢,真正把传统农业变成‘朝阳产业’,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

  ■相关链接

  近年来,湘乡市每年举办一次“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座谈会,每次邀请100余名“老乡”回家乡,聚在一起叙乡情、谋发展。去年和今年两次活动,共签约产业项目11个,达成投资意向497.6亿元。请进来,还得走出去。湘乡市成立了5支小分队,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台地区等开展驻点招商,重点联系湘乡老乡,取得良好效果。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肖畅 肖晔

编辑:李丽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