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尽快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俯下身子、扎根基层,用一串串体现温度的数字,一件件彰显温暖的实事,成为贫困群众心中名副其实的“贴心人”。10月17日是中国扶贫日,衡阳市扶贫办联合红网推出系列报道聚焦衡阳市扶贫先进典型,看他们如何谱写精准扶贫战斗进行曲!
红网时刻记者 石珊 通讯员 张奇平 邹高峰 衡阳报道
一年3万多公里,为了扶贫工作,她的车轮滚过每条村间小道,栗江镇哪个村哪个组哪里有近路她都一清二楚……
栗江镇是衡南县最大的乡镇之一,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时间紧,贫困户期望值高,扶贫形势不容乐观。2017年5月,李华华到任该镇扶贫工作站站长后,以“绣花功夫”一针一线理清镇里扶贫思路,为贫困户量体裁衣、因户施策,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同事眼中的“汉子” 工作中的“拼命三郎”
2017年,栗江镇获评全县扶贫先进镇,李华华被评为扶贫先进个人,栗江镇“三化”经验在全县作为典型推介。
“华华是衡南县唯一一个乡镇女扶贫站长,她不仅在工作中有男子的拼劲韧劲,还有女子的耐心细心,是个拼命地‘女汉子’!” 衡南县扶贫办主任刘向群表示,取得这些成绩源于李华华的勤奋扎实,务实高效。
做好扶贫工作要先做好精准识别材料,为了做好全镇3474人的台账资料,李华华把家搬到了办公室。去年9月底至11月,她几乎每天都加班到晚上2点多,晚上就躺在沙发上休息几个小时,早上6点多起来继续工作。
李华华的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也带动了镇里、村里的扶贫干部,林泉村党总支书记王会军说:“从没见过这么拼命地,她经常加班到深夜,慢慢与她共事的人也习惯她的节奏主动加班了!记得有次她阑尾炎住院,因为有材料要补,她不顾自己的身体硬是从病床上爬下来回到办公室加班!”
而李华华却说:“首先我们要摆准自己的位置,不要以为自己是干部,我们是为贫困户服务的扶贫人!”
栗江镇有22个村,其中20个村有工作队队长。李华华以“进京赶考”的心态,坚持镇、村、组三级联动,创新“三定”工作法:定位服务,讲究实效;定期培训,随机抽考;定时督查,督导精准。通过“三定”工作法,该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群众的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
家人眼中的“疯子” 为了扶贫工作走火入魔的人
在李华华家人眼里,她是一个为了扶贫工作走火入魔的人。2017年,栗江镇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那时正是她女儿初三最紧张的阶段,自己没时间管,李华华便经常委托亲戚朋友去学校接送读寄宿的女儿。今年端午节,她就回家吃了一顿中饭,匆匆又赶回单位加班。
“以前她开车水平不好,一年时间她就练成了赛车手!”她的姐姐李欢欢经常打趣她。“以前都是在她家吃饭,现在别说吃饭了,见个面都要预约,就是偶尔一起吃个饭也是工作电话不断。刚开始不习惯,现在我们都理解她了!”
为了做好扶贫工作,李华华还特意自己花钱升级了“装备”,新电脑、新打印机、新手机……一台手机用来存各类表格等扶贫资料,一台手机专门用来接电话。
贫困户眼中的“傻子” 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
“她真傻呀,知道我家急需要钱用,为了让我安心,自己出钱垫付!”东方红村贫困户王桂成不无感激地说。
原来,王桂成因名字被登记错误(他平时习惯写诚,户口本上是成)导致产业扶贫分红款一直打不进他的账户。为了打消他的顾虑,今年6月份,李华华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1350元(一家三口人,每人450元)为他先垫付分红款。
70多岁的西山村民肖标新患重度瘫痪,知道他家的情况后,李华华主动帮他的两个小孙子办理好教育扶贫资助;接龙村沙塘组贫困户王元保是移民户,家里土砖房倒塌,她就一直把这个事情记在心上,在今年5月底把他列入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安置房11月底将建好,年底就可以入住新家……她就是这样一心扑在扶贫第一线,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栗江镇。
如今的栗江镇干群思想观念明显改变,一条条扶贫路正在延伸,如期实现全镇完成脱贫摘帽任务指日可待。
来源:红网
作者:石珊 张奇平 邹高峰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