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朱华
“能在家门口打工,当然好!”两排缝纫机前,望城区白箬铺镇黄泥铺村的几位村民正手不停、头不抬地缝制一批毛绒玩具。随着缝纫针的上下穿梭,一个个笑眯眯的蓝色“贝拉队长”已显雏形……
今年,黄泥铺村探索搭建农村劳务公共平台,整合村里剩余劳动力,通过与村里引入产业项目的贝拉小镇达成订单式合作,为其生产IP衍生品玩具。这也是白箬铺镇探索打造“一村三社”模式的创新举措,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找到了新突破口。
村民 足不出村月收入过三千
池塘边,一栋不起眼的民房里传来村民们劳作的欢笑声,这里就是黄泥铺村新建的玩具加工厂。走进去一看,各种机械加工设备占满了一楼,二楼则摆着数十台缝纫机,数十位村民正在这里接受专家指导培训。
作为大型户外寓教于乐主题性亲子乐园,贝拉小镇自去年10月开园以来备受青少年的喜爱,其结合品牌IP形象“贝拉队长”推出的各种IP衍生品更是成为了孩子们的新宠。黄泥铺村玩具厂生产的毛绒玩具,正是得到贝拉小镇授权后的“贝拉队长”系列IP衍生品。
“以前在外地打工3000多元一个月,现在在家里边带娃边干活,也可以拿到这么多!”20多岁的艾浩元开心地向记者展示了她亲手制作的“贝拉队长”。结婚前,她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几次家。婚后,为了照顾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公婆,她就“闲置”在了家里,这次村里办起了玩具厂,她当即报了名。
一旁的指导老师王琼烨来自广东一家玩具厂。她笑着告诉记者,艾浩元学习能力强,学得很快,现在一天能做20多个玩具,按平均加工费5元一个计算,一天可拿到100多元工资,“厂里按件计费,做熟练了后,还不止这个收入。”
黄泥铺村 村集体有了“生蛋的母鸡”
“我们的IP衍生品以前主要在江浙一带订制,除了运费,还要派出专人监制,采购成本不低。现在黄泥铺村能组织劳动力进行生产加工,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湖南酷贝岛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智泉说。
据悉,黄泥铺村将按照贝拉小镇提供的设计款式、品质要求进行原材料采购和加工,预计年订单额400多万元。在完成岗前培训后,村民们很快就可以正式上岗。黄泥铺村党总支书记朱权印说:“以后这栋小楼主要是用来做培训基地以及完成原材料裁剪和充棉,缝纫部分可以由村民带回家加工。”
单靠贝拉小镇的订单是否能走得长远?对此,朱权印充满信心地说:“除了做玩具,还可以做衣服。现在沿海一带很多加工厂都往内陆转移,订单绝不是问题,已经有服装厂老板跟我们初步接洽。”
以前村里集体经济全靠土地流转金,主要用于完善修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这次村里投入了近40万元购置设备、材料以及租赁闲置农宅,可谓是“吃螃蟹”之举。朱权印表示,等玩具厂走上正轨了,再寻找有能力的村民合作,村里不直接参与管理,“如果说以前是吃老本,那么玩具厂就是我们下蛋的母鸡,盘活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有了生财的造血能力。”
白箬铺镇 探索推行“一村三社”制度
今年,白箬铺镇出台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方案,鼓励各村根据情况搭建农村劳务公共平台,发展“乡村服务型”经济。通过对村里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考核,向外劳务输出,承揽劳动业务,获得劳动报酬,从而充分盘活农村劳动力资源,促进村民就业增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除了办厂,劳动力合作社还收集企业劳务信息,推荐就业,为就业村民提供法律支持,帮助购买保险等。”朱权印介绍,8月村里成立了劳动力合作社,将全村300多名有就业愿望的闲置劳动力纳入合作社。
据白箬铺镇党委副书记熊彪介绍,该镇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探索推行“一村三社”制度,即成立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支持有条件的村(社区)成立劳动力合作社、土地流转合作社和闲置资产合作社,盘活农村人力、土地、房屋、门面、水面等资源资产。“把改革创新作为解决发展问题的法宝,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企业共建共享机制,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动力。”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华
编辑: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