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一座古老的城市,都有一条大江大河穿流而过。河水孕育着文明,它是城市历史进程的发端,也是城市不断发展的见证。半城青山半江水。古老的长沙,城有山则秀,居有水则灵。时尚的长沙,也日夜闪耀着璀璨霓虹。
山水洲城之上,古老与现代在此交融,经典与潮流交汇碰撞。湘江东岸,天心区金融外滩就像华美交响乐章中最激昂的音符,就像长沙经济发展宏伟画卷上最璀璨的明珠。
如果把长沙城比作一本书,湘江是它精美的书脊,那扉页,必须是天心区湘江东岸,书院路以西,五一大道至猴子石大桥这一带。一个个路口讲述着长沙的繁华,而见证这一切的,就是江滩。
它有着古长沙坡子街与黄兴路的繁华,也有着酒吧街、大商圈的时尚,更有着商业巨擘、金融大鳄安营扎寨的高端。如今的湘江东岸,高楼林立,步步是景,尽显高品质的国际范。这里已成为长沙最前沿的金融产业聚集带,它有个新名字:湘江金融外滩。
湘江金融外滩的崛起,是天心区近40年改革发展中,金融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南湖之变
从棚户区到现代滨江新城
曾住在枣子园001栋403号的谭娭毑,在湘江边生活了80多年,她见证了长沙外滩的历史。
人们对外滩的执着,根植于对繁华的一种怀念。长沙最繁华的地方在哪里呢?老长沙人闭着眼睛也能指出来:不就是五一广场那一带么?
“北不过南门口,南不过金盆岭”,作为一名拆迁户,谭娭毑在选择新家地段时只提出过这唯一一个要求,其实,这不过就是一名老口子对老长沙那一抹繁华的惦念与不舍。
谭娭毑离开长沙外滩源于长沙市与天心区的一次重大谋划。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天心区外滩片区北起五一路,南至南二环,面积约15平方公里,棚户区聚集,严重影响了城市品质和档次。2007年,长沙市做出加快“一江两岸”建设、彰显“山水洲城”风貌的战略决策。天心区结合“繁北拓南”的战略发展思路,决定高标准开发南湖片区。
这是当年长沙市最大的一块棚户区,处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年4月,南湖片区拆迁正式启动。长沙市和天心区合作成立南湖新城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整个项目运作平台。在拆迁过程中,采取“道路优先、分步推进”的方式,探索实行了“一总多分、总分结合”的拆迁运作模式,快速推进了拆迁。其中,投资24亿元、全长14公里的书院路于2010年10月通车,成为天心区历史上拆迁量最大、投资量最大、建设规模最大、群众受益最多的市政道路工程。截止到2010年底,南湖片区已累计筹措到位资金58.24亿元,投入拆迁建设等资金54.66亿元,拆迁单位302个,住户5532户。
南湖片区棚户区改造,大大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在这次拆迁中,谭娭毑在拆迁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选房、看房,最终选择了位于天心区中意路的长城水郡。如今,年近90的她在电视节目中已经认不出昔日长沙外滩的模样。
她曾经熟悉的棚户区,华远华中心、汇景环球中心、保利国际等高端商务楼宇加速拔地而起,成为展示长沙外滩现代繁荣的新地标。汇丰、花旗、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500强纷至沓来,为区域带来了国际化的生活元素,南湖片区由最大的棚户区逐渐变成最具活力的现代滨江新城。
南湖升级
湘江东岸打造成为金融外滩
有人说,上海之所以成为金融中心,关键是有大批金融总部聚集在外滩。也有不少专家曾推断:产业崛起必须依赖于金融资本化。
随着中国产业转移大潮汹涌澎湃,湖南的区位优势得以发挥,成为中国产业新中心,金融需求持续发酵,区域型金融中心呼之欲出。此刻,审时度势的天心区把握时代机遇,将“壮大现代金融业,打造金融强区”纳入了发展重点。
天心区自身的金融业发端于1987年1月,其标志是在黄兴南路的长沙玩具厂内成立了南区城市信用合作社。此举打破了国有银行一统天心的金融格局,促进了金融体制改革。10年后的1997年,南区城市信用合作社与长沙城市信用联社合并,更名为长沙市商业银行华龙支行,天心区不再对其实施管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十余年后,天心区的金融梦想再次被点燃。“天心区将举全区之力,打造金融强区,有效地推动文化天心、商贸天心的发展。”天心区决策者分析,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对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1年,天心区出台《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若干办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鼓励金融机构落户,对在天心区新设立或新迁入的金融机构给予一次性奖励,对金融机构新建或购置办公用房给予政策优惠,对金融机构租赁自用办公用房面积、期限达到一定要求的,给予租金补贴。二是直接支持天心区地方经济发展的金融机构,按贡献量给予奖励。通过引进金融机构、金融人才,服务金融机构改革改制,给予财政资金奖励,进行贴息和税收减免。
2015年8月,在那个火热的盛夏,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博鳌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国内著名经济学家曹远征等齐聚星城,以专业视角剖析、探讨这一正在崛起的中部金融外滩。圆桌会议上,专家们分析了湘江与黄浦江的价值相似之处,天心区禀赋优势,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将湘江东岸打造成为湖南璀璨的天心金融外滩。
也是在此次会议上,天心区正式公布了《天心金融产业编制规划》,由此拉开了湖南金融改革发展的序幕。根据规划,天心区将打造“两带两区”的金融产业空间布局,即芙蓉路金融聚集带、湘江金融外滩带、省府现代金融服务区、暮云金融后台服务区。
其中,湘江金融外滩带以南湖滨江片区为核心,书院路以西,北至五一路,向南延伸至暮云,长约32公里,建设高级写字楼、高端酒店、高档住宅等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商务区。主要引进金融机构总部或区域性金融机构总部,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服务和金融配套服务,打造集金融、商务、休闲为一体的金融总部区。
南湖流金
活跃金融业态让江岸线成为黄金线
良好临江岸线、山水洲城格局,加上周边高端产业和企业总部林立的环境,使得湘江东岸受到不少国际知名企业的青睐。不少金融机构主动找到天心区,希望能将总部或机构网点布局在湘江金融外滩。
日前,随着华远·华中心、保利国际广场、中建江山壹号、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汇景发展环球中心、华融湘江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湖南省分行、北京银行长沙分行等机构的纷纷入驻,湘江金融外滩和湘江东岸高端商务区已初步形成。
“三年前我刚到天心区金融办的时候,全区的金融机构仅191家,而现在已经增加至340多家,湘江外滩优越的省府区位优势、优厚的政策环境、高效的政务服务、强劲的发展后势……这些,都是金融机构纷纷主动向外滩伸出橄榄枝的原因。”天心区金融办主任于意说,2018年1-9月份,天心区引进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湖南分公司、中信保诚人寿保险公司湖南分公司等金融机构41家。
正如华尔街之于曼哈顿,陆家嘴之于上海。今天,如此多金融机构汇聚于长沙外滩,天心区金融业税收占比达29.6%,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为产业核心,以投资、信托、期货、基金公司为补充,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服务公司为产业支撑的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型金融机构相结合的多元发展格局。天心区三类产业结构比也由4年前的0.2:41.6:58.2提升至0.2:32.6:67.2。
不仅如此,金融于经济,就像血液于人体。逐渐完善的金融产业链条,日趋丰满和活跃的金融业态,使得湘江东岸成为一块聚人气、财气、和气的发展宝地,天心区在构建长株潭城市群金融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得以凸显。2016年,为落实市委提出的打造“湘江东岸璀璨明珠”目标,天心区第五次党代会明确了“融城核心、璀璨天心”的发展定位,区委书记朱东铁要求举全区之力“打造底蕴深厚、产业繁荣的长沙外滩”,长沙外滩蓄势待发。
平安财富中心的落子天心,是天心区湘江金融外滩大力吸引金融总部的一个缩影。项目从选址到落地,前后经历约3年时间,在这过程中,省、市、区各级政府对平安集团都给予了很多关怀,特别是天心区委区政府。“我们统计过,天心区政府接待了平安集团、平安不动产各部门大大小小的来访一百多次。区政府相关领导也时常前往上海、深圳平安不动产总部拜访和洽谈。记得有一次因行程临时调整,区金融办、商务局领导为准时赴约,硬是买站票站了几个小时到深圳。这些努力付出,为项目推进提供了坚实基础。”平安财富相关负责人说。正是有了天心区委、区政府敢于担当的精神,平安财富中心项目在2017年7月顺利落地。
傍水生财、聚集发展。一条江岸线,成为一条流金淌银的黄金线。湘江金融外滩产业带计划总投资102亿元,目前实际已完成投资超过72亿元,预计全部投入营运后每年可实现新增税收15亿元以上。原计划到2020年,税收达40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量的30%,如今,在今年10月,天心区金融业税收占比达29.6%,预计今年底税收占比超过30%,这意味着天心区提前两年达成了目标。金融产业成为长沙外滩“第一生产力”,也成为天心区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
如今,以南湖新城为核心,总面积4.9平方公里的湘江新外滩——长沙外滩发展概念性规划正在敲定中,规划中的长沙外滩将呈现“一带(湘江风光带)、三片(五一大道—解放路商业文化片、南湖新城商务金融片、生命主题公园—南郊公园生态休闲片)、多节点”的空间结构,打造成为山青、水秀、林绿的湘江新外滩,宜居、宜业、宜游的文创新街区。
长沙外滩板块价值再添规划“引擎”,将承载最大手笔的城市规划和经济模式转型腾飞的历史重任。
谋篇布局
未来打造金融“两带两区”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深度、广度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新变化。金融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行业竞争日益加剧,金融创新动力不断增强、新型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业态大批涌现。天心区顺势而为,积极进取,为省市金融业发展探索新路,努力创造金融业发展的“天心模式”。
近年来,天心区金融业发展势头良好,金融板块布局不断成熟,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成为金融机构入驻湖南的首选地之一。天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金融产业发展,顺应产业升级要求,明确提出建设“金融强区”战略,加强制度建设,努力营造天心区发展金融的良好氛围。未来天心区金融产业的布局可规划为“两带两区”,即芙蓉路金融聚集带、湘江金融外滩、省府现代金融服务区、暮云金融后台服务区。
其中芙蓉路金融聚集带以芙蓉路为主轴,北起芙蓉中路的人民路口,南至南二环,长约6公里。利用芙蓉路成熟的金融商务聚集优势,加快芙蓉路周边商务楼的提质改造和高档商务楼宇的建设,重点引进银行、证券、保险分支机构、营运前台入驻,发展金融交易市场,打造聚集金融前台、中小金融机构、交易中心的投融资平台。
湘江金融外滩以南湖滨江片区为核心,书院路以西,北至五一路,向南延伸至暮云,长约32公里。依托现有滨江开发的优势,建设高级写字楼、高端酒店、高档住宅等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商务区。主要引进金融机构总部或区域性金融机构总部,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服务和金融配套服务,打造集金融、商务、休闲为一体的金融总部区。
省府现代金融服务区以省政府为核心,东西贯穿湘府中路天心区域,北起芙蓉南路南二环,南至时代阳光大道。依托省府新区建设的开发契机,主要引进金融监管机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新型金融机构,有序引导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汽车金融等现代金融业态入驻,着力建成引领全省的现代金融服务区。
暮云金融后台服务区围绕暮云片区,打造金融后台服务中心产业园。通过对片区开发建设,吸引金融机构数据中心、清算中心、资金结算中心、银行卡中心、呼叫中心、培训中心、会展中心、金融外包服务和金融培训服务基地,打造功能齐全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
时间线
2001年
4月29日,长沙市委、市政府颁发《长沙市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长沙市棚户区改造。
2010年长沙市天心区专门成立金融业发展领导小组。
2011年
出台《促进金融产业发展的若干办法》,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落户。
2015年
8月27日,天心区召开“共话天心金融外滩”暨天心金融产业编制规划发布会。会上公布了《天心金融产业编制规划》,这是首部区级金融产业发展规划,拉开了湖南金融改革发展的序幕。
2017年
国开行湖南省分行、北京银行长沙分行等36家金融企业入驻长沙外滩,金融业税收占比达28%,首次成为全区第一大税源。
2017年天心区制定长沙外滩发展概念性规划。
经验谈
如何提升金融外滩竞争力
全国金融业发展竞争空前激烈,多地纷纷提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或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湖南周边“强手如林”,即使在长沙本地,也有数个金融中心蓄势待发。天心区的金融外滩如何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天心区金融办主任于意说,要发展天心区的金融业,首先要靠区域的自然环境、区位优势,其次靠政策、靠配套措施招商引资,引进新的元素;然后要靠服务留住老机构,做好对接、协调工作;此外还要打造整体环境,降低风险,消除金融隐患,保障资金安全。
除宏观上的政策引导,财税政策支持,天心区委区政府微观上也为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不遗余力。近年来,天心区举办了多种形式的金融论坛,重点加强对金融发展和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宣传。
“金融机构进驻了,如何优化全区金融生态环境,为进驻机构的业务发展提供保障?这是我们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于意说,金融稳定方面,全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各招商单位在引进企业之前注重风险评估,提升招商质量。今年成功杜绝了三家规模风险企业入驻。通过强化宣传,居民的防范意识也有所增强。
于意说,目前,地处长沙外滩板块的国家级长沙天心文化产业园吸引了以中广天泽、和光传媒等为代表的300多家文化企业入驻,成为名副其实的“创客乐园”。多点开花的产业形态促发了“洼地效应”,城市元素的集中,使得外滩需要金融产业的进驻,引得资本大佬纷纷聚焦湘江东岸。这就是金融外滩最大的竞争力。
潇湘晨报记者 储文静 通讯员 胡波 长沙报道
来源:红网
作者:储文静
编辑:李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