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奉法者强,明法者进。十九大报告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要部署,湖南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开创了法治湖南建设的新局面。县委书记、县长担负着保一方平安、谋一方发展、富一方百姓的重要使命,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为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充分发挥党政主要负责人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中共湖南省委法治湖南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司法厅推出“湖南省优秀法治建设推进者”活动,以此展示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奋力推进法治湖南建设。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杨艳 益阳报道
5年前,益阳资阳区的群众有了难题,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去上访。而如今,群众有了困难,心里想的是“我走法律途径,会不会好一点”,别小看这个观念上的小小的改变,却是法律观念深入人心的一个重大信号,是该区法治工作取得实际成效的一个缩影。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安定有序、繁荣和谐的社会环境是民心所盼、众望所归,只有当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成为一种执政风尚时,老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才会随之而来。”这是益阳市资阳区委书记陈静彬对“法治资阳”的初心和目标。因为尊崇法治,“六五”普法和“七五”普法期间,资阳区法治创建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先后荣获全省首批“基层法治示范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区”和“综合治理先进区”“平安区县”等荣誉称号。也因为尊崇法治,资阳区探索出一条健康有序、科学民主的资阳法治之路,走出来一条实实在在的创新之路和惠民之路。
学法守法懂法,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依法治国的根基在基层。我们必须认真领会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切实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做好法治建设推进者。”作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责任人,陈静彬无论是任职区长,还是担任区委书记,都非常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和行政管理创新,坚持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切实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步伐。
她牵头制定了《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率先提出并建立区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重大项目决策进行合法性审查等制度,始终坚持在法律框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带头严格依法行政,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解难题。
为了全面推动依法行政,资阳区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等工作制度,坚持把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法定程序,区委常委会及区长办公会议先后十多次研究部署法治创建工作,共出台了8个规范性文件、11项工作制度,全方位对法治建设工作进行了规划,着力抓好政法、卫生、教育、环保、城建、劳动、工业等涉及民生重点行业的依法治理工作,促进公正执法和公正司法。
在陈静彬眼里,法治社会的建立需要每一个人相信法治的力量,相信规则的力量。越是影响大的事情,老百姓越需要答案,就越应该选择公开透明,这样才能厘清事实真相,彰显法治力量。资阳扎实推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深入推进“三调联动化矛盾、息诉息访促平安”活动,进一步规范信访工作流程,为全区经济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2016年,张家塞乡乌龙堤村发生一起重点项目阻工事件,陈静彬的要求是“依法依规办事”。后来,项目施工单位完成所有手续,资阳区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组织村民召开会议,公开项目信息、回答群众疑问、疏导群众情绪,同时普及法律知识。对散布谣言、妨碍公务的无理取闹者,公安机关依法依规增强打击力度,多管齐下的措施取得实效,项目顺利开工。
“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三大攻坚战等重要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能为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环境。”阻工事件解决后,陈静彬带头深入群众走访,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宣传法治意识,经过1年多的努力,乌龙堤村这个曾经典型的软弱涣散村,如今成为全区“乡风文明示范村”、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并于今年获“2018年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一系列推进依法行政的举措,约束了资阳干部的言行举止,转变了干部的工作作风,让资阳区上下开始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解难题,也让大家在遵纪守法中,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中。
坚持阳光棚改,让老百姓房屋拆得明白补得清楚
作为老城区,资阳区集中了益阳市中心城区76%的棚户区,棚改正拆迁任务艰巨。自2013年7月按照“群众主体、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依法推进”的思路正式启动大规模棚户区改造,至2018年10月已完成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17017户,剩余棚户区改造6330户,计划两年内全面改造完成。
在资阳区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工作中,“七项坚持”是工作顺利推进的法宝。一是坚持上下联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职能部门配合到位,街道社区责任到位,群众作用发挥到位;二是坚持阳光操作,确保政策标准阳光、确权评估阳光、补偿安置阳光;三是坚持安置优先;四是坚持让利于民;五是坚持考核制度;六是坚持强化工作纪律;七是坚持依法征收。
在陈静彬的主导下,资阳区创新“群众自治、协议征收”的房屋征收新模式,成立棚户区改造群众自治改造委员会,由自改委代表全体住户与国有项目公司签订委托改造协议书,参与房屋调查摸底、确权评估、补偿安置方案的制订和被征收户补偿安置协议的签订。自改委成员经民主推选,代言群众利益,宣传棚改政策,监督棚改过程,成为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罗伏安是由群众推选出来的建新里社区棚户区居民自治改造委员会主任,3街区因最后1户未签约,影响了片区的整体生效和奖金兑付,9名自改委成员和其他群众20多次上门做工作,最终在规定时间内签了。从拆迁、开工到竣工,都由原棚户区居民居民说了算,目前,资阳区还没有出现1例因棚改问题而上访的现象。
资阳区启动棚改之初便确定了“政府让利、企业微利、群众得利”的原则,其所有棚改拆迁项目中,始终贯穿“公平公正,公开透明,一把尺子量到底”的15个方针,将所有棚改政策、补偿依据、奖励办法、操作流程、评估标准全方位公示,同时收集整理并解答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汇编成册,1户1本。在安置房分配上,将所有房源进行公示,按签约和搬迁排名先后为住户打分,得分高的优先选房,老百姓对街区内所有住户的补偿安置情况一目了然。
因为阳光棚改,资阳被定为全省唯一棚改工作示范点,先后有20多个县市区前来考察学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住建部相继调研,“资阳棚改”改成“资阳样本”。
繁荣法治文化,“法治”清风扑面而来
益阳有“戏窝子”之称。凡有井水处,皆有花鼓戏。流水灵动,水袖翻飞,把这个“花鼓戏窝子”舞动得风姿绰约、曼妙飘逸。“六五”普法以来,资阳花鼓剧团充分发扬地方花鼓戏等传统戏曲在群众中的影响力,编导一批反映当下法治精神的优秀法治文艺节目,在娱乐休闲中培养老百姓良好的法治意识,在“小火慢煨”中接受法治熏陶、培育法治信仰,达到“入味”效果。
大型法治现代花鼓戏《明月初心》便是最好的例子。
“人活着不图个树碑立传,就图个清正心安。人活着要思量承前启后,要留下绿水青山。”通俗易懂的语言,舒展传神的动作,引人入胜的剧情,高昂优美的唱腔,观众在享受美的同时也接受了一次法治文化洗礼。因为传承与创新,该剧成为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获文化部精品文化项目资助。
“一串串家长里短,有你手牵手拉平;一场场是非曲直,有你心贴心理清。你的话语,洒下一片甘霖;你的足迹,留下一地真情。”这首由司法行政干警原创的《人民调解员之歌》在资阳传唱许久,还作为益阳市唯一一个节目推选上了湖南省法治文艺汇演的舞台并获奖。歌曲唱出人民调解员如何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真实情景。这样深得民心的调解员,在资阳基层有很多。比如,大码头镇司法所所长钟志成于2017年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在陈静彬的主导下,以全省样板为目标,高标准、高规格打造鹅羊池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建成后的鹅羊池法治文化公园包含法苑、廉政文化、道德教育等内容,通过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广大群众“休闲有去处”“学法有趣味”“践行有榜样”“境界有提升”。
随着法治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法治”这股清风扑面而来,吹过高楼大厦,吹过乡镇村落,吹到老百姓的心里。一个个法治文化广场,一条条法治文化长廊,一面面法治文化宣传墙,法治文化正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法治文化建设得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对于法治建设,资阳区总是“大手笔”投入,区委、区政府把法治建设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全区9个乡镇按大乡镇20万元、小乡镇8万~10万元的标准予以保障。资阳区社区矫正中心没有场地,“看中”了资阳区交通局搬迁后留下的老院子,陈静彬立即召开会议研究,最终一个集教育、矫治、监管为一体的“资阳区社区矫正中心”,开创资阳社矫工作新的里程碑。
法治天空晴朗了,社会治安好转了,经济发展加速了。以“一园、一城、一湖、一路”为经济主战场,资阳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7年位居全市前列,在全市连续4年的绩效评估中,资阳区获得3个第一、1个第二。在陈静彬的主导与推动下,“法治资阳”这艘巨轮正劈波斩浪、破浪远航。
来源:红网
作者:杨艳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