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的核心在于产业支撑,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是实现永久脱贫的基础。
贵州毕节大方县理化乡新发村村民杨军,一年前还是村里的贫困户,而今却成了养牛能手,实现了脱贫。不止是杨军一家,越来越多的村民靠着“扶贫牛”走上脱贫路,大方县乃至整个毕节市也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肉牛之乡”。
这只是恒大产业扶贫的一个方式,也只是造福毕节市大方县贫困群众的一个缩影。
三年前的12月1日,恒大集团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全国政协鼓励支持下,开始结对帮扶毕节市,无偿捐赠110亿元,派出2108人的扶贫团队常驻乌蒙山区,通过产业、搬迁、就业等各项精准扶贫措施,已覆盖大方县全部18万贫困人口,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恒大承诺:“到2020年帮扶毕节市1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目前,恒大扶贫团队的每个人正朝着同一目标奔跑,理想终将照进现实。
红网时刻新闻特派记者 岳瑾 毕节报道
不仅授之于鱼,更授予渔
“开荒开到天边边,种地种到山尖尖;起早贪黑都不说,种一坡来收一箩。”这些老百姓的顺口溜,道尽了贵州毕节贫困群众生计无着的苦楚。
大方县素有养牛传统。但是,牲畜养殖也困扰当地老百姓多年。他们一缺技术、二愁销路,养不好至养不活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且,大方本地的土黄牛,品种也差,“远看是条狗,近看却是牛”。
从2015年12月开始,恒大集团结对帮扶毕节。不仅授之于鱼,更授予渔。
通过实地考察,恒大将发展肉牛产业作为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2016年9月,恒大将首批西门塔尔牛调入大方。
11月,杨军家就从扶贫牛超市选了三头牛。“恒大扶贫牛超市提供全额免息的贷款,帮助我们买到了牛。这种牛比我们当地的土黄牛体格更大、更好卖钱;而且,我们也去参加了恒大组织的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学习了养牛的技术;恒大还给我们的牛免费上了保险,并且免费提供冻精配种。”杨军告诉记者。
仅一年时间,杨军的“牛场”规模就扩大了一倍。买回的三头西门塔尔,为杨军家添了“三头小宝贝”。
不止是杨军一家,越来越多的村民靠着“扶贫牛”走上脱贫路。
村民周兴虎告诉记者,恒大扶贫队员给他宣讲了买牛入股合作社的好处,不仅贷款由恒大担保,贷款的利息也不用村民们出,而且每年还有至少1600元的保底分红。周兴虎去年贷款买了3头牛入股合作社,这次领到了4800元的分红收益。
“今年我们提前分红,让贫困老百姓们过个好年!”恒大引进安格斯牛的运营龙头企业中禾恒瑞负责人说。无疑,2000万分红金的提前发放,为大方整县脱贫目标的实现又添了一团火,也是恒大结对帮扶毕节市和大方县三周年的成果体现之一。
由“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
过去1096天里,在毕节市大方县,恒大扶贫队员们翻山越岭、走村入户,人人用“铁脚板”丈量着大方每一寸土地,磨破鞋、夜难归,工作“五加二”“白加黑”工作成了常态,“恒大精神”是一种激励更是一份坚守。
经过三年的帮扶,2018年9月,毕节市黔西县已成功脱贫摘帽,成为毕节市首个摘掉贫困县帽子的脱贫出列县。
实际上,通过产业扶贫,恒大共帮助黔西建设了6000栋蔬菜大棚基地、6500头安格斯牛基地、搬迁17000人,建设了近万亩中草药经果林基地和农牧产业发展配套设施,直接帮助或者带动全县6万多贫困群众脱贫摘帽,为黔西县摘掉“贫困帽”贡献了一份力量,实现了扶贫开发由“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的重大转变。
如今,恒大集团帮扶大方县通过产业、搬迁、就业等各项精准扶贫措施已覆盖大方县全部18万贫困人口,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总建筑面积约400万平方米的103项重点工程去年6月底已全部竣工并交付使用,包括移民搬迁安置区、学校、医院等80个重点工程70万平方米,产业扶贫项目330万平方米。
其中,在产业扶贫方面,恒大结合当地实际发展蔬菜、肉牛、中药材和经果林等特色产业,已建成蔬菜、肉牛、中药材、经果林产业化基地482个,引进79家上下游龙头企业,与政府一起,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完整的产业扶贫链条,从根本上健全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易地搬迁扶贫方面,恒大援建50个新农村和县城安置区奢香古镇,已于2017年6月30日前完工并搬迁入住;教育扶贫方面,恒大通过建学校、强师资、设基金,全方位补足当地教育资源缺口,已建成26所学校并全部投入使用;吸纳就业扶贫方面,已助力大方培训29302人,已吸纳就业20851人,就业人员年人均工资4.2万元,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特困群体生活保障扶贫方面,恒大援建的1所慈善医院、1所养老院、1所儿童福利院已交付使用。
为扶贫攻坚战提供“三有”模范样本
2017年12月27日,恒大精准扶贫贵州大方的“政企合力整体脱贫攻坚”模式被收纳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7)》。
恒大的精准扶贫模式,以“造血”增强和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发展能力,以适当“输血”提供兜底保障与生活空间,走出了中国企业精准扶贫市场化、项目化运作的新路,通过出人才、出思路、出管理、出技术的方式,全方位提升和加强了大方县乃至毕节整市的扶贫攻坚成效。恒大的精准扶贫模式,是我国公益慈善“社会企业”模式在扶贫事业上的最新应用,也为眼下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一套有理论、有实践、有成效的模范样本。
恒大投身公益慈善,出钱、出人、出力参与扶贫,源于其掌门人许家印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
作为新近被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评出的“改革开放40年百位杰出民营企业家”,许家印曾在多个场合回顾自身的贫困经历以及成长历程,对党、国家、社会给予的帮助充满感恩。许家印一再强调,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无不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全社会的支持、帮助。
有统计数据显示,世界500强排名第230位的恒大集团,如今总资产已高达1.77万亿,累计为国家交税超2000亿,每年为社会解决就业260多万人,各类慈善公益捐款超115亿。
对于那些数字,许家印曾做出内涵丰富的“解读”:“我一直认为,企业一方面要做好自身的经营、管理和发展,多解决就业、多缴税、多创造社会财富;另一方面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投身慈善公益和脱贫攻坚。”
在2017年的恒大帮扶毕节扶贫干部出征壮行大会上,许家印表示:能够让毕节100多万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是每一位恒大人一生当中的光荣,一辈子的荣耀。
著名作家何建明认为,恒大在毕节的扶贫模式,无论从经济学角度还是社会学角度,都是世界扶贫史上的创新,其意义非同凡响。同以往所了解和实施过的扶贫方式相比,恒大的扶贫模式无论从效率还是从效果上讲,都具有探索性意义和价值,其经验值得中国乃至世界研究、总结并推广。
来源:红网
作者:岳瑾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