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的东南方有这么一个地方,曾经是大片荒土与郊区,现在是久负盛名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工业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菜篮子”“花市”“天然氧吧”说的也是它。
改革开放40年,是长沙市雨花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的40年,也是风华正茂、梦想腾飞的40年。经由这片300平方公里的热土,我们看到了宏观政策在一个地区所能带来的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无限可能。
“雨借风雷惊寰宇,花凭馥郁漫三湘”,用这句话形容现在的雨花区再适合不过。从“七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凝聚成现代交通枢纽,到东塘、红星、高桥商圈提质升级,机器人产业园等新兴业态落户,再到发展集花木生产、研发、交易与观光会展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新型农村社区,雨花区的改革开放发展速度惊人,成绩斐然。
“交通”雨花的世界拥抱之旅
长沙市雨花区的前身是长沙市郊区,顾名思义,这是一个“乡”多于“城”的地方。它同时是革命老区和中国民主主义革命重要策源地之一。
1992年10月,中共长沙市郊区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推进农业商品化、农村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市场国际化,实现全区经济三年翻一番的目标”。这意味着,当时的郊区,发展农业依然是首要目标。
一直到1996年,长沙市区划调整,雨花区当时115.23平方千米的区域面积中,城区面积只占11.55平方千米,名副其实的“小城大乡”。据老雨花人回忆,当时像样一点的城市道路只有韶山路、人民路、劳动路,郊外大都是乡村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当时老百姓出行的写照。
雨花区成立后,政府利用地处长、株、潭三市融城结合处的地理优势,制定“东进南拓”城市发展规划,在原基础上进行道路网络化建设。以雨花大道为起点,建设长沙大道、万家丽路、湘府路、李洞路、新建西路、劳动东路、曲塘路、木莲冲路、沙湾路、机场高速等路网骨干工程,扩宽和改造了原韶山路南段和芙蓉南路。同时期,以市场为主体的三产业与工业园区建设也掘开了新土。
“雨花精神”一脉相承,而高铁的开通,仿佛为这列行驶在改革开放大道上的列车添加了新动能。短短几年,雨花开启高速发展大幕。
初冬的长沙,只要你走进长沙火车南站那幢波浪状的建筑,早上还裹着冬衣出门,中午就能在广州或者香港的茶餐厅里撸起袖子捧起一杯热茶。2018年9月23日早上7时45分,一辆G6113次列车从长沙火车南站缓缓驶出,这是长沙首趟直达香港的高铁列车,最快3小时17分到香港。自此,通过高铁长沙可直达的城市又增加一个。
武广高铁、沪昆高铁、渝长厦高铁,让长沙成为世界上唯一有三条时速350公里高铁交会城市。武广、沪昆两条高铁大动脉在此交会,长沙向着中部最大全国性高铁枢纽城市冲刺。长沙到武汉、广州、上海、昆明和北京依次只需1、2、3、4、5个小时,到深圳、香港亦只需3个小时。
京港澳高速从高铁新城西北穿越、机场高速从北部横跨、地铁与高铁无缝对接,黄花国际空港城距此仅15分钟车程……高铁、公路、空港立体交会的“中部通衢”,在雨花区展开。
伴随道路延伸的是城市边界的扩展、面貌的巨变、生产要素的抵达和观念的交融更新。它所穿越的长沙雨花区从115平方公里扩展至304平方公里,勾连起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高铁新城、高度现代化的商贸商圈、高科技产业集聚地、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新型社区,以及被雨花人民爱护心脏一般对待的城市腹地绿心。
“财富”雨花的经济现代化密码
时间回溯20年。1996年,雨花区改变既往发展格局,贯彻兴市富区思路,成立市场网点建设委员会。9月,全国八大市场之一的高桥大市场开业。1997年1月,国家级综合性大市场之一的红星大市场开业。1998年,全区建成各类专业市场14个,商贸优势日见突出,当年成功举办全国秋季糖酒交易会。1999年,成功举办首届湖南省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博览暨交易会,签订贸易和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65个,总金额达25亿元。红星大市场升级为国家级定点市场,确立了其湖南农业产业化龙头市场的地位。
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高桥、红星、井湾子三大市场群体逐渐形成,东塘商圈复苏,基本形成雨花区城乡一体的市场体系。节会经济得到发展,并逐渐成为雨花区的经济品牌。1998到2002年全区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78.1亿元,以市场商贸为主体的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三、二、一”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到如今,翻开财富雨花地图,传统的三大商圈经历过一场精彩的蝶变,正逐渐焕发新的活力。提质改造后的东塘商圈,“老酒”勾兑了新元素;全新起航的高桥商圈,日渐成为经济发展挖潜增效的新亮点;红星商圈正向南移,将蜕变为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
“发展才是硬道理,财富雨花,是各项社会民生事业的保障。”雨花区委副书记、区长刘素月提出,未来雨花区区域发展的要务就是推动雨花区昂首阔步迈入经济现代化。
长沙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40年,长沙全市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6.85亿元攀升至2017年的10535.51亿元,增长了624倍。而从数字来看,长沙城区内发展势头较为突出的雨花区“功不可没”。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被列入了雨花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仅今年上半年,雨花区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03.23亿元,增长10.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61亿元,增长9.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2.57亿元,增长10.1%。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
三大商圈活力焕发,展会经济也节节攀高。2018年11月5日,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在长沙顺利闭幕。观展观众超过40万人次;交易额分别达到416亿元和266亿元。省委书记杜家毫11月3日参观农交会农博会时指出:“农交会、农博会在湖南合并举办,既为展示湖南农业形象、推动‘走出去’提供了重要平台,也为我们加强国际国内农业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办展布展成功经验提供了难得机会。”
梳理长沙今年举办的重要展会,其中很多都是全国性乃至国际性重要展会。湖南师范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刘茂松认为,长沙在国家战略、区位方面都有着独特优势,长沙处于中国“三横三纵”经济格局的中心点,东连长三角经济带、西接成渝经济圈、北望京津冀经济圈、南抵珠三角经济带,既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又地处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最核心的部位,“湖南的中部崛起内陆开放新高地交通格局已基本形成。”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三力雨花”(实力、活力、魅力)还要再加一个“力”:潜力雨花。
“高质”雨花的闪亮中国智造
梳理雨花区的改革开放进程,我们可以看到,雨花区经历了早期发展农业、中期发展工业的发展期,伴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如今的雨花区,俨然已成为“新经济”的排头兵。
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转型阵痛和城市治理难题等重重挑战,于雨花管理决策者而言,犹如逆水行舟。雨花区委书记张敏表示,面对经济新常态,雨花区始终围绕“建设财富雨花、品质雨花、幸福雨花,打造中部领先、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强区”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提质、城市提档、品质提升、民生提标”的工作举措,抢抓机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2016年3月,湖南驰众机器人有限公司从星沙投奔雨花经开区,短短两年时间,销售获得爆发式增长。上海大众、上海汽车、上汽通用等全国各大汽车企业,以及中国中车、孚能公司等知名企业及轨道交通等行业都广泛使用他们的产品和服务。驰众的智能机器人还伴随“一带一路”走进了印尼、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国家。权威统计显示,驰众公司目前综合实力已排名全国前7位,专业细分市场(移动机器人)排名国内前3位,昂首成为工业移动机器人的领跑者。
驰众爆发式增长的背后,除了机器人产业的大前景,更有雨花区的创业创新政策推动。雨花区出台了《长沙市雨花区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举措,投入巨资,引导创新发展,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就超过4.85亿元,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48.6%。长泰、拓野、大捷等有名的机器人企业相继被引进。国内顶尖的北斗导航机器人将烙上“雨花智造”的闪亮名片。
如今,在雨花经开区,已聚集各类企业600多家。不要说其中的168家机器人企业,里面的任何一家企业都是创新集中营,每个企业都有一大批创新人才,都藏了一大堆技术绝活,几乎每天都有创新技术诞生。
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目前,雨花区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协调并进良好局面。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雨花经开区跻身全省一类园区,入驻企业突破600家,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比亚迪成为长沙市首家产值过百亿汽车企业、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示范基地;引进瑞森可、新松等机器人项目81个,湖南省自兴人工智能研究院、长沙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投入运行,成为湖南省政府唯一挂牌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
高新技术产业风生水起。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48.9%,高新技术企业达79家。企业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30亿元,占全市份额30%、排名全市第一。
未来3到5年,雨花经开区将形成产值为500亿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5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和200亿—300亿元的创新设计产业集群。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将助力长沙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创新设计产业集群成型后,将助推长沙成为国家级创意设计示范基地、中部地区最重要的创新设计高地。
“乡村”雨花的振兴新图景
雨花区素来就有乡村振兴的基因和天然优势。改革开放之初的郊区以农业为主,是为城市服务的城郊型农业区。1996年后,雨花区对农业结构进行大调整,2002前后初步形成以黎圫乡为中心的蔬菜生产基地,以圭塘街道为中心的水果生产基地,以洞井镇为中心的花卉生产基地,并随之兴起农家乐休闲农业。
今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年。4月,长沙下发《关于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导航”。省委书记杜家毫在4月3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在全文2600字的《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湖南篇章》一文中,杜家毫提出,下一步,湖南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贯彻落实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湖南篇章。
位于长沙城南的雨花区,掀起一场落实中央、省、市重要精神,发展乡村、建设乡村的“振兴”浪潮。一系列乡村振兴举措开启美丽乡村建设蓝图,引领雨花农村幸福巨变。
建成农村公路50公里、打造金屏特色小镇、搭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和服务平台……助力乡村振兴,雨花区频发惠农“大礼包”。
作为长株潭绿心的核心区域,跳马镇绿心面积占全镇面积逾九成。不挖山、不填土,如何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在绿心准入的前提下,铺排基础设施、补齐民生短板、修复生态环境?
截至目前,雨花区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首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雨花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国试点,加快推进“筹改居”工作,稳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全域旅游为统揽,挖掘农业农村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按照规模化、市场化、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导向,加快跳马花卉苗木产业转型步伐,积极培育观光体验、运动休闲、森林康养等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打造跳马两型示范区,全面融入“南部新城”建设,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建成农村公路50公里,推进107国道(雨花段)、南横线建设,实施“一点一线”示范项目,完成曙光垸大堤建设,打造金屏特色小镇。
积极创建“长株潭绿心地区两型综合示范带”,严肃查处违法用地行为,落实生态补偿机制,稳步推进工业企业退出转型,开展矿山矿洞生态修复。落实“河长制”要求,全面实施“一河一策”,完善制度体系,突出源头治理,有效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持续开展跳马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加快建设生态名镇。大力开展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行动,打造绿色生态雨花。
与此同时,不断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启动G107国道、南横线建设,完成仰双公路、老洞株路的提质改造,争取白金公路、跳茅线、暮石线提质改造,多方争取推动全镇乡村公路的硬化和“白改黑”,加大乡村亮化工程力度,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基础。
花卉苗木产业是雨花区的特色。雨花区以产业升级、全域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为切入点,加大农林、旅游、电商等扶贫产业引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搭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和服务平台,着力引入高端花卉苗木产业链项目,发展集花木生产、研发、交易、观光会展、教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专家谈
彰显长沙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雨花担当
2018年10月8日,《人民日报》第12版发布“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雨花区位列第30位,比2017年前进1位。雨花区同时还进入了2018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榜单。
湖南省政府经济规划专家组成员、省政府参事朱翔认为,百强县区榜单立足践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友好、城乡融合和政府效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前瞻性,“雨花区近些年的发展有目共睹,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生态保护等多方面指标名列全市乃至全国前列,榜单结果并不意外”。
首先,从经济上说,无论是经济体量和增长速度,雨花区都是当仁不让的重量级,特别是最近几年,雨花区区域经济发展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在现行经济环境下,能保持这样的态势,十分难得。
朱翔称,从践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来看,一个区域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在综合考量中占据的权重相对较大。而这,恰恰是雨花区的“强项”。雨花区是长沙的“东南门户”,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区域绿心面积183.84平方公里,占长株潭绿心1/3以上、长沙市2/3以上,拥有省植物园、浏阳河、石燕湖、圭塘河、同升湖等优质自然生态资源,获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区”。近年来,雨花区委区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一手抓生态环境,一手抓经济建设,守住了蓝天白云,用行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彰显了长沙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雨花担当。
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创新的不竭源泉。朱翔认为,近年来,雨花区通过创新驱动,高新技术产业风生水起,现代服务业、人工智能高科技、信息产业等等,已在雨花区形成集聚效应,“雨花智造”名片已经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闪亮。
时间线
◎1979年2月,郊区召开全区四级干部会议,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1980年11月,郊区第三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撤销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区人民政府。
◎1985年10月,中共长沙市郊区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提出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郊区经济。
◎1986年3月,郊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通过了《郊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决议》。
◎1987年10月,举办郊区首届花卉展览。
◎1991年5月,郊区区委、区政府决定,对25个贫困村实行扶贫责任制。是年,湖南省评定首批省级样板工程6个,郊区占3个。
◎1992年10月,中共长沙市郊区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立“早日实现小康、建设富裕文明郊区”战略。
◎1993年,区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1994年,郊区被国家教委确认为全国首批“两基”教育合格县(区)、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县(区)。
◎1996年7月,长沙市市区行政区划调整,撤销东、南、西、北、郊五区,成立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五区。雨花区正式授印挂牌,其党政机构由原郊区机构更名。9月,湖南高桥大市场开业。
◎1997年1月,红星农副产品市场开业。
◎1999年11月,首届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博览会在红星大市场召开,此次农博会被誉为“湖南农产品的橱窗”。
◎2002年7月,省政府批准在雨花区洞井镇设立湖南环保科技产业园,并列入省级开发区系列。
◎2005年4月,区委、区政府制定《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放宽个体私营企业的市场准入。
◎2008年1月,湖南地区出现50年不遇的罕见气候,雨花区全力投入抗冰抢险工作。
◎2009年12月,武广高速铁路长沙南站建成通车。
◎2011年6月,中共长沙市雨花区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立“区域一体化、产业高端化、城市品质化、管理法治化、民生幸福化”五化战略,全面建设“交通新枢纽、产业新高地、两型新标杆、法治新样板、和谐新典范”的“五新雨花”。
◎2012年3月,长沙雨花工业园更名为长沙雨花经济开发区。
◎2014年12月,沪昆高铁长沙至怀化段正式开通运营。
◎2015年1月,跳马镇正式划入雨花区。当年,雨花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级台阶,达到1018.22亿元(含长烟)。
◎2016年8月,中共长沙市雨花区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确立“建设财富、品质、幸福雨花,打造中部领先、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强区”战略。
◎2017年7月,抗击超历史特大洪水。8月,潭阳洲实现拆迁基本清零,拟作为长沙市申报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主会场开发建设。
◎2018年,实施“5个10”工程:即推进10个重大产业建设项目、1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和10个重大产品创新项目,重点引进10个500强企业项目和10名科技人才,全面实现项目大攻坚、管理大提质。
潇湘晨报记者 王欢 通讯员 熊其雨 长沙报道
来源:红网
作者:王欢 熊其雨
编辑:李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