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土特产进城车间进村 邵东这个乡扶贫扶到百姓心坎上

来源:红网 作者:张亦斌 编辑:康晓乔 2018-12-18 10:57:12
时刻新闻
—分享—

????_20181218092000.jpg

堡面前乡一家小生产车间。

  红网时刻邵阳12月18日讯(通讯员 张亦斌)“原先农产品都运不出去,卖不掉也换不来钱。”12月17日,湖南省邵东县堡面前乡五一村贫困户刘虎生老人欣喜说道:“现在地里的瓜果蔬菜都可以卖出去,养的土猪和鸡鸭也都可以卖个好价钱,喂一头生猪一年收入更高达好几千。感谢共产党,让我们用双手实现脱贫。”像刘虎生老人这样靠种植养殖脱贫的,在堡面前乡已有1089人。

  堡面前乡地处邵东县东南边陲,距县城50多公里,没有区位优势,没有工业基础。全乡10个村中有6个省级贫困村,有442户1218人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如何让老百姓提高收入,让贫困户致富脱贫?该乡党委书记曾超表示:“我们结合本乡本土的实际,打造全生态扶贫新模式,让在家的贫困户种养的农产品能够卖个好价钱,让他们真正脱贫。”

  一个店铺连起全乡贫困户。邵东县城云山农园是一家专售来自堡面前乡的原生态、无污染、纯绿色农产品的小店。创办人宁有成是堡面前乡五一村人。他从事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多年,具有较好的合作经验与市场基础。在邵阳县、邵东县多个乡镇建有800多亩的种植基地,与湖南省农科院合作,产品销往山东和湖南长沙、株洲等地,经常供不应求。

  2017年,曾超多次找到宁有成,与他促膝谈心,将自己心中酝酿已久的全生态扶贫新模式和盘托出,请他为家乡的脱贫攻坚尽一份力。宁有成被曾超的诚意感动了。

  当年9月,宁有成在县城开办了云山农园,按照“合作社+农户”“网络+实体门店”的经营销售模式,与全乡贫困户签订保底价收购农副产品的协议,彻底解决了贫困户农副产品无法销售的难题。该店开业至今,已销售100万元来自堡面前乡的农副产品,为贫困人口增产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如今,堡面前乡的德美农业专业合作社、桐江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十几个专业合作社各显其能,带领村民种植芦笋、五彩米,帮助销售土猪、粉丝、鸡鸭、腊肉、冬笋等农副产品,极大地激发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一个车间帮扶一村贫困户。“我现在在这里每个月能挣2000多块钱,还能打理家务,不用再到外面打工了。”在堡面前乡五一村扶贫车间内,该村的贫困户刘秧艳麻利地缝制着书包,说起村里的扶贫车间,她掩饰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

  前几年,她丈夫罹患癌症。为给丈夫治病,家中一贫如洗,自己也不得不辞去在广东的工作,回到家里照顾丈夫和孩子们。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村里办起了“扶贫车间”,给这个家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她感慨地说:“感谢曾书记为我们这些贫困户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曾超在走访调研中发现,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551人,其中一部分外出务工,还有一部分没有一技之长的在家务农。如何让在家务农的这部分贫困人口在农闲的时候能够增加收入,成了曾超思考的重点。经过深入调研,曾超决定在贫困村开办“扶贫车间”。他联系人社部门在乡里开办了技能培训班,138人学会了服装加工、厨艺等技能,6名残疾人被介绍就业。同时,曾超还组织贫困户到县城箱包厂参观。

  在曾超的努力下,五一村投资购买了10台电机,“扶贫车间”正式生产,为县城的箱包厂代加工,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

  一份爱心温暖贫困学子。曾超说:“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堡面前的落后局面,必须要开展教育扶贫。”党委政府一班人统一了思想,在不同的场合对此进行宣传、发动、引导,并通过电话、微信群、座谈会等方式联系,征求在外经商和工作的本土籍人士的意见,赢得了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李丁利、赵红良、朱浩、刘新彬、申碧凤、刘丛青等爱心人士发起成立“邵东县堡面前乡教育助学爱心联合会”。每年对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特别是家庭困难的贫困学生进行帮扶。联合会还引导发动更多的爱心人士入会,为堡面前乡的教育注入新动力。

  2017年9月8日,爱心人士从北京、上海、温州、南昌等地赶回邵东,与堡面前乡党委政府领导一起召开筹备会议,并在筹备会上认捐40多万元。

  “通过奖学助学、教育扶贫,昔日的贫困乡镇一定会人才辈出,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堡面前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展望未来,曾超信心满满。

来源:红网

作者:张亦斌

编辑:康晓乔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8/12/18/479557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