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刘杨 曹莉媛 记者 蒋楠 衡阳报道
“橘子大爷又来啦!”湖南省常宁市烟洲镇敬老院彭圣龙老人露出了灿烂的笑容。12月20日,常宁市烟洲镇敬老院里笑声不断、其乐融融,原来是老人们口中的“橘子大爷”朱志金的汽车喇叭声,又如约在敬老院的门口响起,朱志金带着早晨刚摘的新鲜橘子,一见到老人就笑容满面地跟他们打招呼、话家常。
入住敬老院10年,彭圣龙每年都能吃上由朱志金送来的当季水果,西瓜、香瓜、橘子等等!“印象最深的,是他第一年送来的一拖拉机橘子,当时以为是来卖橘子的嘞。”从2006年至今,每年盛产水果的季节为烟洲镇敬老院的老人们送来新鲜水果,成为了朱志金生活中的固定动作。
连续12年为烟洲镇敬老院送上“心意”
2006年的一天,朱志金在集贸市场上卖橘子遇到镇里一位70多岁的孤寡老人,看着老人拽着几毛钱在摊子前徘徊了二十多分钟,他便用袋子装了2斤橘子送给老人。他突发善念,何不自己义务送橘子到烟洲镇敬老院呢。当年的12月份,朱志金便打包好400多斤橘子来到了烟洲镇敬老院。他很清楚记得第一次来到敬老院给老人送橘子的情景,老人们都不愿意收,以为一定是要钱的。
“我是免费的送给你们的,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给你们送来橘子的。”朱志金一遍一遍的跟老人们解释,从那时起,一送就是12年。
每一次收到朱志金送来的物资,敬老院工作人员都非常感动,因为他们知道,种橘子这钱是他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攒起来的。“朱老自己舍不得用,捐助却毫不含糊。”烟洲镇敬老院王荒标说,新敬老院建立至今已有3个年头,每年的端午、中秋、春节,朱老都会送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过来,从来没有间断过。
“近几年,他为五保老人、低保户和敬老院累计捐赠了2万多斤橘子,价值45000元。”烟洲镇石岭村村支书何昌围告诉记者,朱志金一生靠务农,卖点橘子挣点钱,日子过得清贫,但他一有闲钱,便去帮助那些困难的人。
23个乡镇敬老院的“贵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朱志金的爱心义举,感染了更多的同行者加入敬老志愿者行列。他们中有来自不同地方的爱心人士,有来自邵阳的,常德的,武汉的,在朱志金无私大爱精神的感召引领下积极参与到敬老爱老、关爱社会的事业中来。“我们这个团队平均年龄都是在60岁左右,大家都是自愿加入的,有力的出力,有技术的出技术。”朱志金透露说。
有了第一次的爱心暖流,朱志金觉得付出了一点点爱,这个世界将变得更美好,除了与烟洲镇敬老院老人“牵手”12年。朱志金还连续三年为全市23个乡镇免费赠送橘子。2016年12月朱志金来到烟洲镇民政办问来了全市各乡镇敬老院的联系方式。
“喂,荫田敬老院吗?我这里有些橘子想给你送过去。”“嘟嘟嘟……”拿到联系方式的朱志金首先给离的最近的荫田镇敬老院打电话。“话还没说完,那头的电话就挂了,后来打了几次都不愿意再接电话了”朱志金无奈的摇摇头告诉记者。
万事开头难,朱志金告诉自己,在心里给自己打了打气又拿起电话给其他乡镇打。20多个电话,20多句“我是免费送的”,朱志金吃了一下午的“闭门羹”。
“喂,水口山敬老院吗?我这里有些橘子想免费送给你,你有时间接收吗?”正当朱志金抱着心态打最后一个电话时,水口山敬老院让朱志金看到了希望。“你是哪里啊?是免费送给我们敬老院的吗?”“是的是的,是免费的。”朱志金心花怒放的回答。挂完电话,朱志金立即动员大家上山摘新鲜的橘子,准备第二天一大早送过去。
勿以善小而不为。每到一处敬老院,朱志金都亲手把装好袋的橘子,一袋一袋送到每位写满沧桑的老人手里,拉着老人的手吁寒问暖。多次的爱心行动,他与老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次临别的时候,一位老奶奶迈着蹒跚的脚步,把她送出好远好远,嘴里不停地重复念叨着:“朱老常来呀,我们会想你的!
三年来,每当元旦将近的时候,朱志金都要到敬老院走一次,他先后走访了塔山、洋泉、白沙、庙前、荫田等全市23个乡镇的敬老院,捐赠的实物和资金达7万余元。每次捐赠后,他都要求不宣传、不留名、不要收据。
“过两天,来镇上取橘子,一点点心意,送给院里尝鲜……”电话一接通,常宁市民政局五保供养股股长曹正心里便明白,又是朱老要“麻烦”自己。之所以在元旦前20多天就通知民政局,是因为他年岁已高,行动不便,捐助的物资得让市民政局亲自通知各乡镇敬老院院长去领取,往年都是朱老自己不畏辛苦亲自把橘子送往全市各敬老院。
朱老的善举值得一个“赞”字
谈及自己为何乐于敬老孝老,朱志金坦承自己从小受到父母的熏陶,“家里的人比较喜欢做善事,他们坚信做善事会有好报。”
他说,从爷爷开始,家里就教育子女要尊重老人家,要多做善事,后来,父亲也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表率,会时不时把果园里种的蔬果送给老人。
“常言道,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得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朱志金虽然现在还算不上是一辈子做好事,但是,他坚持为敬老院送橘子12年的善举,值得大书、特书一个‘赞’字!”烟洲镇石岭村村支书何昌围说。
朱志金的善举绝非“热心”两个字可以概括,他的行为具有深刻的意义,这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也为社会树立了乐于助人、尊老敬老的榜样。
来源:红网
作者:刘杨 曹莉媛 蒋楠
编辑:康晓乔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