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城管”建设看衡阳丨因地制宜共建共享 老社区实行自治型物业化管理

来源:红网 作者:石珊 李顺立 邓文林 编辑:陈纲 2019-01-30 10:04:51
时刻新闻
—分享—

????_20190129223803.jpg

以前脏乱差的向农路变身“小清新”,美景休闲椅使人心旷神怡。(资料图)

????_20190129223807.jpg

青山街道西湖一村实行自治型物业化管理,安装车辆自动识别系统,减少安全隐患,小区变得更美。

????_20190129223811.jpg

小区内车辆停放有序,干净清爽。

6b2f4b54b74244968585b1cd3958d352.jpeg

牛角巷社区分类垃圾桶助力打造“两型”社区,蓝、红、黑、绿四种颜色,分别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厨余垃圾等四类。

  红网时刻 记者 石珊 通讯员 李顺立 邓文林 衡阳报道

  开出衡阳市违反《衡阳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一张罚单,创建衡阳市首个老城区居民自治型物业小区,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一居一品”特色社区……2018年以来,衡阳市石鼓区青山街道以人为本,对症下药,突出共建共享,从长远规划着手,实行老社区物业化精细管理,融合“两型社区”探索“大城管”新模式。

  共建共享打造“一居一品” 创建首个老城区居民自治型物业小区

  从开放式院落到半封闭式小区,从无人管理到物业化管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近日,记者走进衡阳市首个老城区居民自治型物业小区——石鼓区青山街道西湖一村社区,看衡阳市“脏乱差”的老旧社区如何治愈“痼疾顽症”?

  1月25日,记者来到石鼓区青山街道西湖一村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车辆自动识别系统。过了门禁进入小区,记者看到小区内平坦的道路上,车辆停放井然有序,新建的凉亭敞亮舒适,小区内花草树木簇拥着小游园。

  西湖一村共有8427人,165个单元,该社区基础设施老旧破损,交通堵、停车难、环境差、隐患多一直是该社区管理的老大难问题。

  街道社区在广泛征求社区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开拓新思路,因地制宜,创新举措,着力倡导居民自治,探索物业化管理之路。

  如今社区居民最大的感受就是“安全放心,开窗见景出门见绿,宛如住在花园中。”

  面对西湖一村基础设施薄弱等现状,在打造自治型物业小区的工作中,街道开出“先硬件、后软件”的“良方”。石鼓区青山街道党工委委员、人大联络工委主任苏醒世介绍,社区结合微工程和惠民项目,通过走访查找问题,分类建档,逐步修缮、出资补齐社区硬件设施,增添了必备的环卫、健身、娱乐等公共设施,有效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和出行环境。

  如今车辆出入都需有自己的“身份证”。“原来车辆乱停乱放,住户、车主间矛盾重重,现在没有外来车,还划了停车线,安全隐患没有了,小区也整洁了!”西湖一村社区居民周湘梅细数着小区的变化。

  试点自治型物业管理后,社区把停车管理纳入了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首先,青山街道合理规划,将辖区重新布局,分为南北院进行半封闭管理。社区划定行车线1700余米,划定停车位118个,增设拦车杆34米,岗亭3处。同时,为有不同停车需求的居民分别办理了不同类型的停车证以及出入卡,进出社区都要凭证。

  “车辆规范有序,进出不拥堵!”“卫生好了,环境美了!”“安全系数大大提高了!”居民看着自己居住的环境越来越好,点赞声不断,参与度大大提升。

  为了进行系统性规范化管理,社区引导居民成立业主委员会,实现业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现在居民微信群、城管专项微信群成了大家最关注的群;“零距离”党员先锋队,“社区最可爱的人”家园服务队,“365”志愿巡逻队,“文明劝导队”等4支居民自治队伍一年365天都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

  因地制宜融合“两型社区” 探索“大城管”新模式

  每天一大早,家住石鼓区青山街道牛角巷社区的李繁荣爷爷都会提着垃圾下楼,然后扔进楼下的分类垃圾桶。“脚踏开启桶盖,投放垃圾之后桶盖自动回位,这些分类垃圾桶颜色分明,又方便又环保!”扔完垃圾后,李繁荣会在向农路的和谐亭坐一会看书看报。

  牛角巷社区是衡阳市“两型社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正在创建全省“两型社区”,也是全国“书香社区”。社区坚持“共创共建”,共同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与辖区门店签订《门前三包协议》,并组建了“义务护绿队”等雷锋队伍。

  社区还开展了“绿色家庭”“两型家庭”创建活动。去年,社区评选了20户两型家庭,李繁荣家成功入选。“去年社区举办了很多类似'环保节能'集中行动日等活动,我们都积极参与。经常看到标语、宣传单,现在社区两型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让李繁荣感觉变化最大的是向农路,以前的向农路车辆乱停乱放,还长期有摊贩占道经营,环境脏乱,如同一个垃圾旮旯。

  近年来,牛角巷社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向农路进行改造和提升。一方面,在向农路设置分流杆和隔离桩,禁止机动车乱停乱放和占道经营,并加大保洁力度,保障向农路的干净整洁。另一方面,逐步铺设柏油马路,在道路两旁栽种银杏树,新建小游园,并安装楹联、文化栏、休闲椅等配套设施,种植大量花草树木。

  牛角巷社区老旧的健身器材已全部更换,在建设过程中“见缝插绿”,使得社区绿意盎然,漫步在干净、整洁的道路上,美景花香使人心旷神怡。居民们在向农路人行道两旁散步、看报、聊天,好不惬意。

  2018年来,除了看得见的面上工程,青山街道坚持做好地下民生工程,将大半小微工程项目资金用于看不见的民生工程,清理82个化粪池,疏通466米排水沟,更换317米排水管道等。

  青山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磊表示,街道以百姓的实际需求出发,把雪亮工程应用到城市管理工作中,科学、合理、专业的做好城市管理这篇文章。下阶段,将进一步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新型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来源:红网

作者:石珊 李顺立 邓文林

编辑:陈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9/01/30/481999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