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30日,株洲。
随着炉窑内最后一滴铅锌液被抽干,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最后一座运行中的冶炼炉,拉闸、断电。这意味着,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261家企业实现全面关停退出。
在株冶铅冶炼厂的中央控制室,企业员工聚在一起,见证停止对基夫赛特炉的供料、供氧这一历史时刻。谭清云 摄
清水塘老工业区的全面关停,称得上是湖南省“一号重点工程”——湘江保护与治理工程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作为长江的一级支流,湖南母亲河——湘江,整个流域占了湖南全省40%的土地面积、60%的人口、80%的经济总额。然而,与之并存的,也集中了全省80%的重金属污染。郴州三十六湾、衡阳水口山、娄底锡矿山、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 五条“污龙”直入湘江,母亲河不堪重负。
曾经“水碧沙明两岸苔”、“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绿色湘江,成了湖南人心中一个难以言说的痛。
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规划彻底消除污染源。
2013年9月23日,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主持召开湘江流域保护与治理委员会会议,将湘江保护与治理作为省“一号重点工程”,以“抓源头、畅河道、建制度”为重点。以“堵源头”“堵源头调结构并举”“巩固提升”为阶段目标,滚动实施3个“三年行动计划”。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若毁绿水青山,宁弃金山银山”,“新账不能再欠、老账努力去还”;“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抓下去,一届政府一届政府地干下去,不达目标,决不罢休”。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语,表达了治理湘江的决心,拉开了保护母亲河、还湘江一江碧水的序幕。
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湘江,湖南也是“拼了”!
湖南专门成立了“湘江保护协调委员会”和“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委员会”,每年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主持召开委员会全体会议,协调湘江流域8市67个县(市、区)、20多个省直部门,形成全流域一盘棋。省委、省政府将湘江保护与治理纳入对地市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内容,湘江流域8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向省政府递交了湘江保护与治理两个“三年行动计划”责任状。
施行《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成为我国第一部江河流域保护的综合性地方法规。湘江、洞庭湖、东江湖3个环境资源法庭应运而生,开启了司法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专门化治污的新模式。
5年多来,全省累计投入各类资金500多亿元,关闭流域涉重金属污染企业1182家,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07平方公里,复绿矿山1500多公顷,新增造林面积1020万亩,鱼类资源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山水林田湖”的系统治理,使得湘江流域生态质量稳步提升、水质持续好转。
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衡阳水口山、郴州三十六湾、娄底锡矿山,这些湘江重金属污染的源头,经过“一区一策”综合整治后,已经旧貌换新颜。白鹭又回到了水口山,10万平方米马尾松绿了郴州三十六湾……
天空湛蓝,阳光正好的清水塘片区。
2018年6月29日,省委书记杜家毫又一次考察湘江源,登上蓝山县野狗岭,杜家毫俯身山涧小溪,双手捧起清洌甘甜的源头活水,一连喝下三大口。
这三大口水,是放心的水,是欣慰的水,喝出了湘江治理的翻天覆地变化,也喝出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随着湘江保护和治理的深入,主战场从湘江向一湖四水推进。
洞庭生态向好,百鸟翔集。
入河“污龙”—— ——斩!
至2018年10月底,全省累计取缔不符合要求的入河排污口938个,纳入《长江入河排污口专项检查行动整改提升工作湖南省整改方案》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入河排污口全部整改销号。
岸上隐患—— ——消!
对湖南省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重点湖泊固废存量进行全面排查,清理固废存量点位64处,持续推进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全省140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完成整改139个。
重点问题—— ——攻!
洞庭湖区禁养区实现全面退养;湖区4.3万公里沟渠、2.4万口塘坝完成清淤疏浚;湖区全面禁止采砂、758处非法砂石码头全面关停;继下塞湖1.8万多米矮围全部拆除之后,对洞庭湖区域矮围网围应拆尽拆,加快恢复湖洲自然面貌。
污染指数—— ——降!
自2015年以来,洞庭湖水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除总磷外,其他因子均达到三类标准。2018年1至11月,洞庭湖11个湖体断面总磷浓度持续降低,为0.068毫克/升,较2015年下降39.3%;11月份当月下降到0.057毫克/升,接近Ⅲ类标准。
饮用水源—— ——护!
做好“水文章”, 就要守护好百姓“大水缸”。在整治好80个市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的基础上,2018年,全省将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列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投入资金17.1亿元,在全国率先完成322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获得生态环境部“点赞”。
2018年冬,常德汉寿县,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半边湖、打靶台等区域,正在施工作业、封沟育洲。号称“湿地抽水机”的欧美黑杨被全部砍伐后,这些欧美黑杨种植地的生态正在加快修复。
一碧万顷,治理后的毛里湖重新焕发风采。
为守护长江一江碧水,湖南坚持对湿地进行重点保护、全面修复。2017年以来,全省在洞庭湖湿地累计清理欧美黑杨14.2万亩,湿地生态功能逐渐恢复;在湘、资、沅、澧四水流域开展退耕还林还湿近2万亩。至2017年底,湖南的湿地保护率达75.44%,位居全国第一。
2018年,湖南省入围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将用3年时间,投资79.13亿元,综合实施4大修复工程,打造“清水长廊”,实现清水入湖、清流出湘。
全方位整治、全流域修复,洞庭湖湿地3000多平方公里保护区面积,成全球八条候鸟栖息、迁徙通道之一,黑鹳、小天鹅精灵飞来,中华秋沙鸭鸭落平沙……“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美景重现。
岳阳君山岛鸟瞰图。
湘江北去,不舍昼夜。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深情嘱托,湖南正全力推动湘江保护与治理省“一号重点工程”向纵深发展。
2月22日,我省将组织召开湘江保护与治理委员会2019年第一次会议,启动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又会对湘江乃至整个湖南的水生态环境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一场关乎7300万湖南人民福祉、关乎美丽湖南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正阔步迈向新的征程。
湘江流域日益秀色可餐。
问江哪得清如许?“一号工程”见真章。湘江责我还清澈,思劳恒持于夙夜。
待到大功告成日,湘江水碧楚云飞!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黄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