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丨话说家乡十大巨变:没有党就没有今天的沙洲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朱丽萍 编辑:姜姿 2019-04-16 09:02:04
时刻新闻
—分享—


沙洲村

红网时刻记者 汪衡 朱丽萍 郴州报道

过去的沙洲村,水是山垄水,路是黄泥路,房是烂泥房……而如今,这个仅有516人的小村庄,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和果蔬种植,32户98名贫困户2018年全部脱贫,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2000元。4月14日,红网时刻记者走进这个被红色洗礼的村庄,听村民从住房、水、电、网、路、桥、巷道、村貌、河道、收入十个方面话说家乡巨变。

新建文件夹mmexport1555256047580.jpg

旧貌:民居。


新貌:青砖白墙。

村民声音:“原来有两个儿子的村民不敢分户,分了户没地住。”如今沙洲村民基本家家独门独户,人均住房面积由原来的5平方增长为50平方。有的还有两栋房子,可以发展民宿接待游客。

用上干净自来水,71岁的罗印兰心里乐开花。

村民声音:“以前夏天没有水、过年也没有水,下雨水浊,大家不敢用水。”如今,村里随时有水,家家户户用上了干净卫生的优质自来水。文明水库、山泉水、沙洲田园综合体的应急备用水,沙洲村用水不再难。

_Q9A1317.jpg

巷道太阳能LED灯。

村民声音:“2015年之前,村里就一个50千瓦的变压器,村民不敢同时用电饭煲煮饭,因为电线会被烧坏。”如今,三台300千瓦的变压器,从50千瓦到900千瓦,一下翻了18倍。村庄巷道里、主要干道和公共活动场装了180多盏太阳能LED灯,夜里的沙洲村灯火通明。

_Q9A0998_副本_副本.jpg村民在山上也可以随时随地用无线网分享农家趣事。

村民声音:“以前能在家里装了程控电话就是小康之家了,只能靠看电视了解外面的信息。”现在,有线电视、4G网络以及免费WIFI覆盖了整个沙洲。

宽敞的通村旅游公路。

村民声音:“从江边小路到7米宽的旅游公路,这个前后对比不得了啊!”坑坑洼洼的裸石路变成沥青柏油路,改变了原来靠肩挑手提卖果蔬的情况,公共汽车通了,经济也活了。

红军桥。

村民声音:“以前水流很急,一涨水,摩托车都不敢过桥,有一次,村民朱利志连人带摩托车被冲出200多米。”现在新建的开赴桥、拥军桥等桥梁,造型古朴、结实耐用,不仅方便村民出行,还成为沙洲“网红打卡点”。

新建文件夹mmexport1555256013087.jpg

旧貌:篮球场。

新貌:游客到沙洲民俗广场合影。

村民声音:“原来村民建房高低不同,危房旧房很多,家禽散养、杂物乱堆……”现在,按照湘南瑶族民居风格,全村进行了白墙青瓦的立面改造,全村美化亮化绿化后,整齐划一的房子,安全又美观,处处生机盎然,以前破旧的篮球场变成了现在最热闹的民俗广场。

_Q9A1126_副本.jpg

滁水河。

村民声音:“原来,窄的地方只有5米多宽,宽的地方有20多米的滩涂,暴雨涨水,路、田被淹。”现在滁水河统一河宽20米,每当朱中建接到文明瑶族乡水库泄洪的电话时,他都会自信地回答“1秒钟泄100方水没问题”!

巷道。

村民声音:“以前所有生活用水、雨水都在一条排污沟里,大雨天,水直接漫进屋。”现在雨污分流后,下面污水沟,上面雨水沟,污水集中处理。

村民李丁香在民宿广场摆摊买农副产品,一个月下来收入可观。

村民声音:“原来以卖小菜、水果为主,靠蚂蚁搬家徒步挑到集市去卖,丰收年还卖不出去。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3千元。”现在沙洲村已经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村,2018年接待游客26万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建民宿、开农家乐、卖手工农产品、水果采摘……多种形式的旅游经济产业链形成,大伙儿腰包鼓起来了。

_Q9A1302.jpg

沙洲被评为第三届湖南省美丽少数民族特色村。

“没有党就没有今天的沙洲。”关于下一步如何提高村集体经济,朱中建心中已经有了规划,计划打造有60间客房的沙洲红色文化精品客栈,建设野外拓展基地,引进藤制品、竹制品制造等产业,让村民充分就业,确保收入稳定可持续。同时,朱中建希望更多的企业来美丽的沙洲投资开店。

来源:红网

作者:汪衡 朱丽萍

编辑:姜姿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4/16/532207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