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记者在扶贫一线③丨“户帮户亲帮亲,勤劳人不会受穷”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骅 编辑:廖浩宇 2019-04-26 23:00:31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123.png

4月26日上午,清水村组织部分党员干部帮贫困户打理庄稼。

红网时刻记者 陈雪骅 洞口县报道

4月26日一大早,张先明就带领部分驻村干部和党员村民,扛着锄头、拿着水桶来到田间地头忙活。

再过几天就是“五一”劳动节了,他们想用这种朴素的方式,来迎接脱贫攻坚关键年的这个劳动节。

望得见的收成

这里是洞口县山门镇清水村的三红柚扶贫产业园。1100亩连成片的柚子树,整齐划一地分布在公路两侧。

昨夜下了一场大雨,挂着水珠的杂草似又长高了一截。大家拿起锄头,开始投入到劳动中去。

“现在大部分还没挂果,除了当初包括买种苗投入在内的两三百万元,这两年请人打理,修剪、锄草、护苗这些活,如果事事请人的话,每年怎么着都得花个一二十万元。”

谈起眼前这个扶贫产业项目,张先明忍不住感叹“不容易”。为了节省成本,村里和驻村扶贫队想了很多办法,组织了很多次集体劳动。

而最初辗转奔波,反复考察和权衡,决定从福建引进种苗,盘下这一片土地时,也遭遇了很多困难。

这困难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观念上的,很多村民不支持,“祖辈都是种菜种田,一下子种上外地来的果苗,承包到户的土地整成片,到时候果子不好卖怎么办?”

另一个是资金上的,张先明说,每株种苗25元,引进8万株,就需要200万元,“当时几乎是倾尽所有家当买下苗木。考虑到果苗成活问题,你还得增加购买量”。

001.png

4月26日,清水村部分党员村民在三红柚产业基地劳作。

在政府部门和扶贫队的帮助下,三红柚产业园建起来了,合作社也成立了,清水村所有贫困户(包括已脱贫户)都纳入合作社,一夜之间成了股东。

而扶贫立项的过程,也很严谨。山门镇纪委书记李成和回忆说:“当时买回的数万株大三红柚种苗,我们都要一株株数清楚,最后成活的有多少株,都要查实。”

因与福建那边已签好购销意向合同,清水村的三红柚销路预计比较可观。“按5元每斤算,一株树若挂果100斤,便是500元,1万株产值就是500万元。”张先明说,产业扶贫的路子走对了,村民就可长久脱贫。

致富:勤劳加方向对路

产业方向明晰,路子走对了,坚持走下去,就会有好收成。洞口县醪田镇新平村党支部书记张华庆对此同样深有体会。

站在雪峰山下一片500亩宽阔平整的土地上,他说“现在看上去,觉得很舒服”。

1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坡和菜地,到处杂草丛生。

决定往产业扶贫的方向走时,张华庆和驻村扶贫队一样遇到了清水村的问题,缺项目,缺资金,缺人力,缺村民支持。

“好在上头给了好政策,还有市场化公司的种苗和销售支持。我们马上组织人力,将村后这一片荒坡和菜地划入产业发展基地,共有500多亩,牵涉到9个组的村民,我们采取土地流转的办法,以每年每亩130元作价,把分散的土地集中到一起。”

张华庆说,刚开始平整土地时,一些村民也非常不理解、不配合,怎么办?“只有硬着头往前走。我们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成员一家家上门做思想工作,一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四次”。

最后终于将9个小组的村民全部说服。

01.jpg

新平村的500亩甜桔基地,看上去视野开阔、非常大气。

挖土机开进山来,昔日零散的荒坡、菜地被整理成连片的大块土地,看上去显得“非常大气”,扶贫工作队发现有不少村民开始跑过来看热闹。

“春节都有很多人特意跑过来看”,张华庆笑着说,整齐划一的土地上种上柑橘苗,远远望去,“心旷神怡”。

“我们全村有4700多人,152个贫困户,贫困人口547人,这些人全部拉入到甜桔合作社来,前5年每人享受一定比例分红,后5年凭自愿入股。”在张华庆看来,有了上级和扶贫政策的支持、落实,就有了方向和主心骨,户帮户亲帮亲,“凭着我们庄稼人的勤劳,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回报”。

相关报道:

记者在扶贫一线① | 清水村:谋划三大产业 让贫困户“永久脱贫”

记者在扶贫一线② | 亲历督查组的一次秘密突袭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骅

编辑:廖浩宇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4/26/539448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