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汝城:凝聚磅礴力量向着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大步迈进

来源:红网 作者:胡用梅 编辑:姜姿 2019-05-23 10:08:23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记者 胡用梅 郴州报道

团结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脱贫攻坚越往后走,越需要团结一心,攻最坚,克最难,共同致富奔小康。

初夏之交的汝城,花红柳绿,生机勃发。所到之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一股股新时代文明之风,浸润在汝城的一山一水、一墙一瓦之中,滋养了一个又一个期盼的心田。

2019年3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汝城县脱贫摘帽。消息传来,喜悦过后,不禁让人思考,脱贫摘帽后的汝城,要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如何持续发力,甩掉深度贫困户的“帽子”,如何提高乡风文明。

3月28日,湖南省“户帮户亲帮亲 互助脱贫奔小康”活动启动,汝城县迅速行动,把它作为巩固脱贫的有效途径,密切干群关系的有效抓手,文明乡风的有效传承。县乡村三级一齐使力,高效推动,精准互助,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帮扶,营造人人可为,人人愿为,人人能为的良好互助氛围。让邻里相帮、守望相助、情感相融蔚然成风,把党的关心和社会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

主动作为,创新方法显成效

“我们朱书记比儿子还要好哩!”年过六旬的大坪镇大坪村村民邓小凤,从工地做工回来,一进家门,就笑着把朱世平一顿夸。2012年儿子因病去世,儿媳妇改嫁,家徒四壁的家里,只剩下两个老人和两个孙儿。家里出现变故后,镇党委干部高度关注家庭情况,既送帮扶政策,又送暖心关怀。在政府和亲戚邻居的帮助下,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正在拔地而起。然而,更令她欣喜的是,孙子在朱世平等镇、村干部的关心、关爱下,性格越来越开朗,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

自活动倡议发出以来,汝城县党员干部带头与特困户结对,进行全方位帮扶。大坪镇迅速响应,创新工作方法,开展“干部认亲戚”活动,把上门群众当客人待,把村里群众当亲戚走。每名镇村干部认1至2个小组的村民为“亲戚”,10173户村民一户不落。

截至目前,大坪镇通过认“远亲”走进山区群众、认“难亲”帮扶困难群体、认“幼亲”爱护留守儿童、认“老亲”关怀孤寡老人。全镇累计180余名干部,结亲9850对,化解矛盾纠纷60多起,为群众代办各类事务200余项,落实105个自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各项帮扶资金近300万元。

而文明瑶族乡三合村则积极探索积分管理,对村民从遵纪守法、互帮互助、创业致富、热心公益、环境卫生、家风文明等方面进行考核,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兑物资。小积分带动大变化,村里互帮互助氛围越来越浓。

此外,三合村在省派驻帮扶工作队长李海波的带领下,积极帮助贫困群众挖穷根、谋思路、找门路,让村民们找到了出路、看到了希望、村民创业干事的热情也极大激发出来了。


DSC_5566_副本.jpg

泉水镇城郭村的爱心功德碑。

走进美丽整洁的泉水镇城郭村,一块长长的功德碑里,记录了全村人的点滴爱心,多的达100万,少的有200元,共计180余万爱心款。这里全村400多户,就有340多户的爱心汇聚于此。56岁的何新娥,丈夫患尘肺病,家里的重担全靠自己一人挑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是这样的她,也贡献了200元爱心款。她笑着说,“自己节省一点,这也是一份爱心。以后生活好了,还会多捐点。”

因为爱心基金,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能领80元的“工资”。因为爱心基金,村里道路得到硬化,基础设施得到优化,村里老百姓的幸福感不断提升,生活条件极大改善,村里互帮互助的氛围更加浓厚。


DSC_5563_副本.jpg

泉水镇城郭村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保护中心。

爱心汇聚,各方力量聚沙成塔

活动倡议发出后,汝城县迅速传达、精心安排,广泛动员。通过全面摸排,民主评议、推选、公示,共摸排出孤寡老人、重度残疾、重病、智障等1200多户特困对象。

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贫困群众的独立自强,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善行义举、守望相助。

汝城县工商联积极组织开展“百企联百村”帮扶活动,组织93家县以上重点企业与80个贫困村实施了结对帮扶。同时实行“中国社会扶贫网”线上对接、企业帮扶、群团助力“三位一体”,目前,累计注册爱心人士20399人,累计注册贫困户19651人。自2017年10月以来,物品、资金累计对接成功1.7万余起。

汝城县妇联也不甘落后,积极行动,出台《“城乡姐妹手拉手互助脱贫奔小康”3年(2019-2021年)行动计划》,动员广大妇女企业家、巾帼文明岗、巾帼志愿者积极对接帮扶贫困妇女。“80后”女青年欧旭玉通过创办旅行社和农场,主动认领对接贫困户,带动1万多户群众增收。文明乡黄春花创办鸿腾电子厂,为将近50个农村妇女提供就业岗位。

志愿者服务队伍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一支有生力量,在乡风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汝城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积极活跃在基层汝城的每个空间,每个舞台,频繁奔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有他们。

3月30日,志愿者们来到马桥镇、文明瑶族乡等地,看望关爱49名留守儿童,为他们送去温暖和爱心,进行心理辅导。4月17日,志愿者联合会联合金贵银业集团,对接汝城县一中和二中共十名贫困学生,为他们送去爱心助学基金。5月12日,数名志愿者来到卢阳镇津江村,为朱大炎、吴俭德等6位70岁以上孤寡老人送去大米、食用油,主动为他们做饭、搞卫生……

类似这样的活动,志愿者们已记不清开展过多少次。据介绍,汝城志愿者联合会现有会员1.5万余人,设53个分会,先后打造了“一对一”精准扶贫对接爱心帮扶、“结对济困、情暖汝城”等服务品牌。

邻里相帮,守望相助暖人心


DSC_5591_副本.jpg

白秀春(前)带领自己的建筑小队,正井然有序地施工作业.

走进文明瑶族乡三合瑶族村,贫困户白秀春,带领着自己的建筑小队,正井然有序地作业施工。2018年以来,白秀春在摘掉自己的"穷帽子"的同时,带领着白华春等十余名亲戚,累计建房20余栋,人均增加县内务工收入超过10000元,也甩掉了穷帽子,自己却不赚一分钱额外利润,并乐此不疲。

众人拾柴火焰高。村民陈叶飞、白康贱、邓宝林、黄贱福等,与村里签订公路排水沟建设合同。他们积极投工投劳,修建公路附属工程水沟项目近20公里,比原计划招标预算节约了不少资金,减轻了财政投入压力,保证了工程质量,激发了群众主人翁意识。

村民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提升了参与感、认同感、存在感、自豪感、幸福感,提高了扶贫认可度。

就业扶贫是实现精准持续脱贫的有效途径。汝城县委县政府、爱心企业及社会人士同频共振,振出最大“同心圆”,不断凝聚社会爱心磅礴力量,充分利用“爱心+扶贫”的引领作用,给予有困难有需求的群众切实帮助,用朴实、有感召力的爱心唤醒他们沉睡的心,调动起他们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DSC_5587_副本.jpg

贫困户在黄义华的米厂工作。

延寿乡寿水村贫困村民宋社华右腿残疾,装有假肢,平常连农活都做不了,现在每天在扶贫车间,每个月有了1000多元的收入。延寿郭家瑶族村胡金妹怎么也想不到,60岁的她,还能到宏扬玩具厂就业扶贫车间工作,成为一名产业工人。

如今的汝城,从南到北、从西到东,到处都是老百姓因地制宜、见缝插针种植的蔬菜瓜果,辣椒、生姜、茶叶等扶贫产业遍地开花,杜绝了土地抛荒,无打牌赌博,无再靠着脚晒太阳的闲人。

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平均增收2200元以上;能就业的都就了业,全县目前完成贫困人口转移就业20220人,超过贫困劳动力总数的70%。

还有的亦工亦农,就连有的老弱病残等“半劳力”贫困户都被引导就地就近就业,确保了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老百姓迎来了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全县拧成一股绳,正向着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大步迈进。


来源:红网

作者:胡用梅

编辑:姜姿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5/23/553087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