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高标准农田。
村民在田里忙活。
红网时刻邵阳6月7日讯(记者 戴瑾昕 通讯员 向云峰 李健康 罗立红)6月6日,走进绥宁县唐家坊镇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只见现代化的高标准农田规划整齐,制种农户们正热火朝天地忙着水稻制种插秧。该镇唐市村杂交水稻制种大户汤明义介绍说,今年全家承包的制种田已接近900亩,这段时间每天组织100多个农村劳动力在田里忙活,争取一个月内完成所有制种田的插秧。
绥宁县凭借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和多年的坚持,成为国内少有的两系制种生产优势基地。目前,绥宁制种面积、单产、总产、总产值长期保持全国前列,系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被袁隆平院士称作“中华杂交水稻制种第一县”。
该县将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巩固脱贫成效的重点产业来抓,坚持建好“一个工程”(杂交水稻制种工程)、打造“两个平台”(制种产业信息平台、制种技术创新平台)、实现“三个创新”(监管体系创新、经营主体创新、社会服务化创新)、建设“五化”基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确保小稻种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种子。
该县推行“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引进了湖南隆平种业、亚华种业等多家企业,推行“订单农业”,发展100亩以上的制种大户36户、制种专业合作社36个、农机综合服务专业合作社10个。该县形成了省道221沿线的百公里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带,辐射带动2.6万户12.4万人增收致富,其中带动贫困户462户、贫困人口1626人参与制种。去年,全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9.55万亩,制种组合达50个;生产杂交稻种子2463万公斤,平均单产257.9公斤, 种农制种收入达到5.5亿元,制种总产值达12亿元。
为将绥宁打造成精品种子生产基地,该县将规划涉及的13个乡镇15万亩水田划为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范畴,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同时整合农业、国土、扶贫、移民、水利、发改和财政资金1.5亿元,全面推进制种区的土地平整、地力培肥、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种子生产基地“路相连、沟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提高了基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全面提高杂交水稻制种劳动生产率,该县开展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推广,提高了制种效益。
来源:红网
作者:戴瑾昕 向云峰 李健康 罗立红
编辑:姜姿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