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武冈市“扶贫车间”甩掉群众“穷帽子”

来源:红网 作者:彭才国 王茜霆 肖珺 戴静华 编辑:吴思静 2019-06-13 16:32:4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6月13日讯(通讯员彭才国 王茜霆 肖珺 戴静华) “本厂招聘制衣工人,不限年龄、性别,免费对新人进行技术培训,贫困户每月保底工资1200元……”6月13日,记者在邵阳武冈市水浸坪镇杨洋制衣车间看到一张醒目的招工信息板。车间内,20多台电动缝纫机整齐地排列,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在一阵阵“嗒嗒”声中,一块块普通的布料变成一件件成衣……

“以前在外面打工,干啥都不方便,如今在家门口做事,既不耽误照顾孩子,又有稳定收入,一举两得。”贫困户付师傅乐呵呵地说。

付师傅是水浸坪乡天鹅村人,今年5月以前一直在外务工,从事制衣相关工作,自从易地扶贫搬迁到乡里集中安置的新房,乡里通过采取打造扶贫车间、提供公益性岗位、门面租金分红、流传菜地、劳务输出等方式为易地扶贫搬迁户解决后续稳得住、能致富的问题后,他便选择留在“家门口”就业。

今年2月,杨洋制衣车间负责人唐启虎得知乡里规划建设扶贫车间,土地资金有优惠政策,便回家乡办起了制衣车间,5月便建成投入使用。唐启虎说:“车间有30多台机器,目前已吸纳16名当地群众就业,其中贫困户4名。”

今年来,武冈市以搭建“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服务平台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一乡一商会”工作,积极动员在外的能人返乡创业,凝心聚力建设就业扶贫车间,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伴随着产业扶贫“东风”,众多在外工作的能人纷纷返乡做产业、办车间、当老板。

在相隔不到500米的另一个扶贫车间——创旭制衣车间,工人们正在赶制出口订单。65岁钟老汉就没有了收入,一直依靠儿子在外务工维持一家四口的生计。扶贫工作队为他落实医疗、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等帮扶政策。今年5月,钟老汉在创旭制衣车间找到了工作,按照保底工资+计件工资模式,他每天工作8小时,月收入达2800元。

“不仅住进了新房,还有一份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在这里工作离家近,上班时间灵活,我很满意!”钟老汉一边娴熟操练机器,一边高兴地对笔者说。

创旭制衣车间以来料加工为主,面积约500平方米,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现已经吸纳务工人员22名, 其中贫困户11人,易地扶贫搬迁户7人。“在这里务工,多劳多得,只要我努力干,肯定能把‘贫困户’的帽子甩得远远的。”贫困户肖银菊说。

据武冈市扶贫办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武冈市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实际,分片区明确扶贫车间发展方向,让扶贫车间生根发芽,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的方式,激发内生动力,实现了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结出了累累硕果。

同时,武冈市还积极采取“引进一批、带动一批、扶持一批”的办法,让“扶贫车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发展理念,正在其他乡镇加紧建设“扶贫车间”,将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就业增收,为2019年全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红网

作者:彭才国 王茜霆 肖珺 戴静华

编辑:吴思静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6/13/558900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