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村村向上,天天向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进程中,资江河畔,银城大地,一大批村庄顺应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不移地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村村向上》系列报道,聚焦益阳新时代“山乡巨变”中村与人的故事。首期,我们将重点关注神韵安化,看革命老区在脱贫摘帽后,一座座村庄的坚守与向上,如何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华彩篇章。
相关链接:
柏树村的村民多住在山脚下,部分村民为照顾山林果树住在了山上。
红网时刻实习记者 刘志雄 记者 刘慧婷 通讯员 王华 益阳报道
要当好一个村支书得有什么特长?回答许是因村而异。如安化县梅城镇柏树村的支书李世安便常被村民打趣,说他擅长“化缘”。
被村民笑的有些不好意思的李世安扫了扫头发,自己说起来:“我一年要去外面两趟,找村里出去的那些老板们‘化缘’,你看外面那些路灯,几乎全是村里人自己出钱装的。”
柏树村去年装了300多盏路灯,基本能满足全村每户人夜间出行的需要,花费的60万元中,50余万来自村里人自筹。
村中党员义务清理路边积土杂草,过路的小伙子下车准备加入清洁队伍。
柏树村出了个大老板刘文峰,仅2018年修路便捐了10万元,还义务为村里的贫困学生提供帮助,村里也有不少人在他的带动下出外务工创业。“我前半年先跟他们通好气,也跟他们这些有见识有眼光的讨论下村里的发展,然后下半年就去找他们。”李世安的“化缘”,全是为了村里,村中的每笔收支,都有公开。
“我们村的人觉悟高嘞!”李世安说,村里有些地方容易山体滑坡,需要修防灾设施,6亩地,村民们想都没想就让了出来,每亩地的只收了600多块的转让费。
包工程的郭绪刚,每年收入15万左右,但他2018年在村里就捐了5万。“也不是多有钱,就是现在的村干部带着村里搞建筑,想出分力。”郭绪刚说。柏树村的村民们,无论家境如何,在惠及全村人的工程面前,几乎都出了力。
去年修好堤坝,再不用担心小河涨水淹田进屋。
柏树村曾有700多亩地会受洪涝灾害的影响,“以前涝一年旱一年的,我早就劝他别种地了,但他说堤修好了,得继续种。”王锡华瞥了一眼郭敦亮,对老公的犟脾气已任了几三四十年。“堤修好了,渠修好了,不种地不白废了大家那么多钱?”郭敦亮去年有8亩地颗粒无收,河堤一垮,庄稼全得糟,在村里筹钱修堤坝修水渠时,种了几十年地的他格外积极。
郭敦亮(左)、王锡华(右)在自家后院建了鱼塘菜园。
既不是贫困村,也没有村集体经济,村里的基础建设要完善,除了政府提供的配套资金,其他都得靠村民自己。但想要村里人心甘情愿地掏钱,放在2017年前,村干部们想都不敢想。
2017年,柏树村通过全村投票选举,更换了村支两委班子,一改此前村干部内斗、村民们心散的局面。常年综治民调分数排在安化县300名往后的柏树村,在2018年上升至全县第10。
村里的基础建设也基本在2018年建成。
李世安翻着村里的财务公示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村里人的每笔捐赠,村民出资自建的除了路灯,还有3700米的水渠、800米的河堤、5.2公里的组级公路、两座河坝和两座水塔。2018年,柏树村基建投入共307万,其中由村民们自筹的爱心捐款,超过三分之一。
村支书李世安最自豪的就是村民们愈发团结,他说日常工作现在很舒心。
“村里谁有困难,只要在微信群里一说,大家都会帮忙。”李世安说。柏树村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分别占全村的1/7和1/10,有一、二级残疾证的,也超过了1/10。村财政的账上,有一笔专门的费用作困难人群的福利资金,但更多村民们平日里的伸手相助,只写在了全村人的心头。
一家有难百家帮,村里有需全村动,村民们在尝到了团结的甜头后,越发地团结起来,在共建柏树村的路上,每个村民都有垒上自家的砖石。
来源:红网
作者:刘志雄
编辑:张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