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善解“少年愁”,唱响“湖南少年歌”

来源:红网 编辑:刘仲九 2019-07-09 00:01:59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来湘考察关心下一代工作。顾秀莲指出,各级关工委组织、广大“五老”要汲取好红色营养,将广大青少年培养成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国家的希望,关爱他们,便是关爱未来、呵护希望。说到青少年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性,观潮君想起了一首诗: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出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

1878年,14岁的谭嗣同从家乡湖南浏阳前往甘肃兰州探望父亲,途经潼关时,心有所感,写下了这首诗。十四岁少年的开阔心胸和浩荡气势,以及要有所作为的强烈愿望跃然纸上。

有道是“少年壮志当拿云”,彼时的谭嗣同早早地就显露出了不凡的志向和担当。也无怪乎梁启超要发出“少年强则国强”的呼声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祖先构建和谐社会的智慧。关心下一代,这是全党上下的共识,也是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一直持续进行的工作。

观潮君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青少年工作,亲切关怀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指出:“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实际上,虽然中国自古就有“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不可轻少年”的正确认识,但至少直到梁启超写出《少年中国说》,直到鲁迅先生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未成年人都未曾真正得到过应有的正视。

这种状况,直到70年前新中国诞生,才得到彻底的改变。从那时起,少年儿童便被视作“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便被视作“祖国的花朵”,便被视作了“祖国的未来”。

但是,随着外部环境急剧变化,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个社会文化多元发展、价值观念面临重塑的当下,无法避免地会受到影响。正因如此,是“花朵”,就需要阳光雨露;是“未来”,就需要细心呵护;是“希望”,就需要精心培养。

孩子的健康需要呵护——

直接入口的食品出现问题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交通事故、溺水事故、高空坠落以及伸向孩子的黑手等等也可以成为未成年人健康的威胁。观潮君注意到近日一起涉嫌猥亵女童事件,让人们在对衣冠禽兽切齿痛恨的同时,也为娇弱的花朵被摧残深感痛心,更加意识到保护未成年人的迫切性。

孩子的心灵需要呵护——

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粒扣子能否扣好,关系着人生道路的全程。人生百年,能否“立于幼学”,关系着未来能否长成参天大树。性格、品行、习惯能否在未成年时期塑好型,关系着未来能否成为有益于社会的有用之才。这些,都离不开成年人的呵护,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关爱。

孩子的心理需要疏导——

古人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少年自然不识成人的愁滋味,但却不是完全没有愁。这句话也说明了一个事实,一直以来,少年的“愁”都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实际上,忧郁症、自闭症、臆想症、强迫症、恐惧症等心理焦虑和心理障碍在未成年人中并不罕见,这些“愁”时刻都在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全社会共同关爱下一代,才能让他们远离健康威胁,全社会共同关爱下一代,才能让他们远离心灵伤害,全社会共同关爱下一代,才能让他们远离心理阴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湖南关心下一代工作本着“养正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会”的初心,在关爱下一代成长中,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一点一滴细致入微的努力,做着用初心点亮童心的大事业。2018年初,省委、省政府以两办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

——长沙市关工委“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关工委组织”“哪里有青少年,哪里就有关工委组织”的经验做法被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批示并在全国推介。

——衡阳市关工委服务青少年、关爱青少年的平台和载体“关爱之光”,在当地青少年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株洲市的“青少年教育志愿者宣讲团”致力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成立以来受教育青少年已达20余万人。

——邵阳市关工委在全市农村开展的“四帮一创”即帮学、帮管、帮教、帮困、老少共创活动,被评为湖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

——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怀化市的百老千童共讲红色故事活动已举办近千场次。宣讲活动还创新形式走上电视荧屏,深情讲述发生在怀化大地壮怀激烈的红色故事。那些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如一颗颗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出向上向善之花。

……

截至目前,湖南已建立各级各类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5.7万个,关心下一代工作基层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全省现有85万五老活跃在各条战线,帮扶困境青少年9万多人,救助困境青少年近30万人。他们奔走在校园内外,为青少年成长成才倾注了大量心血,生动诠释了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和薪火相传的时代精神。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省第十九次市州关工委主任会议将于11月份在邵阳召开。届时,将总结展示全省“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和“创品牌、结对帮”两大活动工作经验与成果,推介本地工作特色和先进典型。

一百多年前,湖南韶山一位行色匆匆的少年曾经写下这样一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

这是1910年秋、时年17岁的毛泽东写下的一首七绝,彼时的他已经有了胸怀天下之志,从此离开韶山,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关心下一代就是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观潮君认为,今天的中国少年,正受到来自全社会的细致关爱,也正以更加自由独立的姿态走向世界。今天沐浴着阳光雨露的湖南少年,置身改革开放的大潮,置身建功立业的新时代,他们也必将以全新的姿态走向更加广阔的美好未来。

红网时刻特邀作者:观潮的螃蟹

QQ??20190402222429.png

来源:红网

编辑:刘仲九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7/09/569995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