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莓”好永定|因“莓”脱困,单亲妈妈开起家庭农场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编辑:肖拓 2019-07-16 21:55:25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前世一根藤,今生一片茶。一种第四世纪冰川幸存下来的藤本植物,产出了传承600多年的“土家神茶”,现在又成为带动无数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一片茶。张家界永定区立足这片茶,打造出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张家界莓茶”。今天,让我们走近莓茶种植大户,倾听他们的故事。

红网时刻记者 陈彦兵 整理报道

“30多年前,我就是从山那边的永顺县嫁过来的!”在张家界永定区罗塔坪的莓茶种植基地,50多岁的田光芝背着竹篓,指向对面的大山,脸上荡漾着幸福。不远处,在田光芝莓茶基地务工的村民唱着自创的山歌,采摘新鲜的茶叶,干得格外起劲。

2.jpg

田光芝。

第四世纪冰川幸存下来的多年生藤本植物,传承600多年的“土家茶”。这是张家界莓茶的前世。而其今生,则叫“张家界莓茶“,一如张家界市委副书记刘绍建在5月9日上午的“2019第16届国际茶业交易(春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因其表面富含一层天然蛋白莓,所以称之为莓茶,也称为藤茶”。

莓茶是永定区最具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之一,有“黄酮之王”美誉,具有杀菌抗炎、清热解毒、镇痛消肿、降脂降压、润喉止咳、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能。如今,这个昔日深山不起眼的植物叶已变身脱贫“黄金叶”,也为当地农户敲开“致富门”。

莓茶基地里的田光芝,身着棉麻衬衣搭牛仔裤,扎着干练马尾,做事雷厉风行。田光芝原来是罗塔坪乡长寿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丈夫因肝癌去世,留下她和3个女儿,家里负债累累,她带着孩子在外拼搏,生活举步维艰。

1.jpg

田光芝修建了200平方米的厂房用于莓茶加工。

2017年,在村支两委和帮扶干部的支持下,田光芝开荒50余亩,开始发展莓茶。凭着不等不靠、敢闯敢干的拼劲,田光芝不仅将莓茶种植面积发展到近200亩,还开起了家庭农场,修建了200平方米的厂房用于莓茶加工,实现了自身脱贫致富,并带动帮扶了周边10余户贫困户。

在永定区三家馆乡张家界英祥莓茶专业合作社的莓茶基地里,记者了解到,合作社与张家界茅岩河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只需种植后将采摘的茶叶直接售卖给公司,减少了成本和风险,如今年收入几十万元。

3.jpg

田光芝在自己的厂房里筛选莓茶。

近年来,永定区将莓茶作为“一县一特”的主导特色产业进行培育发展,采取“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形式,在茅岩河、罗塔坪、三家馆等10多个乡镇建立莓茶生产基地、莓茶加工厂,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让贫困户只需要种植,不需要承担市场风险。2018年,永定区莓茶种植面积达5万亩,实现茶叶产值5亿元;该区4万多农民通过种植莓茶脱贫、致富;全区从事莓茶种植、加工、销售的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已发展到40余家,莓茶深加工企业30多家。

未来五年,永定区将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实施“5111”行动计划:到2023年,该区将发展张家界莓茶10万亩,实现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100亿元,带动10万人致富奔小康,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把张家界莓茶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产品公用品牌。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7/16/572082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