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卡红色益阳② | 他被称为红军中的“关云长” 桃江人至今忘不了他

来源:红网 作者:王新凤 编辑:张俊 2019-07-16 19:22:49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朽。为致敬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即日起,红网时刻新闻将推出“打卡红色益阳”系列报道,沿着老一辈革命先烈的足迹,来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回忆之旅。

_abc5171.marked.jpg

红网时刻 实习记者 王新凤 记者 刘慧婷 通讯员 钟双 益阳报道

张子清村,因烈士张子清而得名。1902年,张子清出生于桃江县板溪乡(现鸬鹚渡镇)。受父亲张建良爱国思想影响,他从这里出发踏上了革命征程,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历经战争洗礼,成长为一代红军将领。在井冈山,张子清献盐和朱德的扁担、毛泽东八角楼上的灯光等故事一样广为流传。

_abc5201.marked.jpg

“张子清故里”牌楼。

张子清文武双全,他本来可以凭借父亲故旧的关系,到美国留学,但他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走上井冈山。在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初期,张子清率部作战大小上百次,多次挽救红军于危难之中,堪称毛泽东的“左丞右相”。

_abc5073.marked.jpg

烈士纪念馆内张子清及其家属的照片与书信。

然而,在战争年代,生存还是死亡,偶然性很大。或许是天妒英才,1930年5月,在井冈山莽莽苍苍的山林中,张子清溘然长逝。

_abc5150.marked.jpg

英雄长眠东华岭。

临危时,张子清曾对战友鄢辉说:“要坚信,黑云将会消散,天很快就要亮了!”在艰苦的斗争岁月里,张子清始终表现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就这样,年仅28岁的张子清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_abc5129.marked.jpg

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序列表。

熟悉中国共产党党史军史的人如今说起张子清,都会叹息:假如,当时有一针青霉素就好了;假如,张子清没有牺牲,现在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但是,历史哪有那么多“假如”?

_abc5087.marked.jpg

张子清生平简介。

2012年,鸬鹚渡镇开始筹建张子清烈士纪念馆。经过县、镇、村三级的共同努力,2015年张子清烈士纪念馆正式开馆,年接待爱国教育人士10000人以上,被评为市县爱国教育基地。

张子清烈士纪念馆中摆放着张子清的铜像,陈列着大量收集来的关于张子清及其家属的照片与书信、烈士使用过的怀表等物品,特别是关于张子清的一些经典故事,让人们对这位烈士的一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_abc5124.marked.jpg

无数人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

张建军是张子清村村支书,他从小为张子清革命精神所感染,对张子清烈士怀着无限深情。这些年,他曾前往井冈山探访,多方收集张子清的事迹材料,拜访研究张子清的文化学者。张子清纪念馆落成后,张建军又自告奋勇,担任了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

_abc5164.marked.jpg

烈士纪念馆内景。

张建军每次宣讲起烈士家风和烈士品格来,连续几个小时都不觉得累。一位村民告诉我们,如今不管是村民小组长会议,还是村民代表会议,或是每月的党员活动日,宣讲烈士家风是必备的内容。

为了让在外打工的村民和走出山村参加了工作的张子清村籍乡友也受到教育,张建军带领宣讲团到长沙、广州等地,通过召开乡友联谊会等方式,宣讲烈士家风,倡导乡友做骄傲的张子清家乡人。

_abc5192.marked.jpg

红色纪念广场上的张子清铜像。

参观完烈士纪念馆,张建军又带着我们来到了距离烈士纪念馆约500米处的红色纪念广场。走进去,一种新农村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广场舞队伍在台上正唱着“烈士精神美名扬”,村民曹爱平骄傲地说:“这可是我们大家自导自演的歌颂烈士张子清的快板。”舞台下面随处可见的是玩耍的孩童,他们时不时指着墙上的人物说:“这个我认识,这是张子清!”

如今,在张子清村,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孩童,人人都能讲一段张子清的故事。

_abc5179.marked.jpg

张子清烈士纪念馆前汩汩流淌的板溪河水。

离开张子清纪念馆的时候,正是午后两点,明晃晃的阳光下,整个村子显得十分质朴宁静,悠悠流淌的板溪河水好像在低声诉说着那些红色往事……

来源:红网

作者:王新凤

编辑:张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7/17/572147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