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70年·湖湘巨变丨绿色发展的时代旋律深入人心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编辑:马丽红 2019-07-24 10:31:58
时刻新闻
—分享—

相关报道:7月25日,开放的湖南给你“好看”

红网时刻记者 李璐 综合报道

常德湿地美景。

水情是湖南最大省情,全省96%以上区域属于长江流域,“湘、资、沅、澧”四水通过洞庭湖汇入母亲河长江。

“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新中国成立之初,湖南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全社会普遍存在对“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片面理解,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存在“有水快流”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错误发展观念,生态环境质量走过一段持续下降的过程。

1995年湘江水质断面达标率降到最低点50%,2010年之前,湘江流域连续发生多起重金属污染事件。

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湖南省委、省政府重新认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逐步提高了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建设“生态强省”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建设山清水秀、天朗地净、家园更美好的美丽湖南。2013年8月,时任湖南省长的杜家毫将湘江保护与治理列为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实施三个“三年行动计划”,让母亲河休养生息、减轻负担,让一江清水更好地造福湖南人民。并以此为突破口,促进“一湖四水”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保护与治理。

在株冶铅冶炼厂的中央控制室,企业员工聚在一起,见证停止对基夫赛特炉的供料、供氧这一历史时刻。谭清云 摄。

以退为进 保卫湘江

作为长江的一级支流,湖南母亲河——湘江,整个流域占了湖南全省40%的土地面积、60%的人口、80%的经济总额。然而,也集中了全省80%的重金属污染。

枕靠湘江的株洲清水塘,是我国“一五”“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承载着共和国工业的荣光,但严重污染也成了湘江之殇。

2018年12月30日,株洲冶炼集团在清水塘地区的最后一座冶炼炉熄火。

在200公里之外,常宁市水口山崛起了全国首个年产30万吨锌深加工基地,株冶在这里安了“新家”。

过去污染严重、布局分散的环湖沿江化工企业,通过统一规划,搬进绿色园区。岳阳石化、衡阳盐卤及精细化工、郴州宜章氟化工等重点化工产业,走上集群化绿色发展之路,项目签约不断。

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衡阳水口山、郴州三十六湾、娄底锡矿山,这些湘江重金属污染的源头,经过“一区一策”综合整治后,已经旧貌换新颜。白鹭又回到了水口山,10万平方米马尾松绿了郴州三十六湾……

《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成为我国第一部江河流域保护的综合性地方法规。湘江、洞庭湖、东江湖3个环境资源法庭应运而生,开启了司法跨行政区划集中管辖专门化治污的新模式。

通过“山水林田湖”的系统治理,使得湘江流域生态质量稳步提升、水质持续好转。

2013年以来,湘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总体为优,五种重点重金属浓度稳定达标并持续下降。2018年,干、支流157个考核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98.7%。

岳阳君山岛鸟瞰图。

生态修复 大美洞庭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被称为“长江之肾”。为了保护这颗“长江之肾”,2017年底,洞庭湖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197万株欧美黑杨,全部被清理完毕。

2018年,洞庭湖区引导造纸企业相继退出,并将在今年退出造纸产能。过去污染严重、布局分散的环湖沿江化工企业也将通过统一规划,搬进绿色园区。

此外,洞庭湖区禁养区实现全面退养;湖区4.3万公里沟渠、2.4万口塘坝完成清淤疏浚;湖区全面禁止采砂、758处非法砂石码头全面关停;继下塞湖1.8万多米矮围全部拆除之后,对洞庭湖区域矮围网围应拆尽拆,加快恢复湖洲自然面貌。

自2015年以来,洞庭湖水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湖体总磷浓度持续降低,2018年为0.069毫克/升,同比2015年下降38.4%,除总磷以外,其他因子均达到Ⅲ类标准。

以“一湖四水”为主战场,深入开展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统筹推进“四水”联治;加强长江岸线专项整治、实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大气和土壤污染治理……污染防治攻坚战在三湘大地全面打响。

左边黄嘴为中白鹭,右边是小白鹭。

在救助区闲庭信步的雄性麋鹿。

东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志愿者与“微笑天使”江豚的合影。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经过一系列的攻坚战、“组合拳”,湖南省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7300万湖南人民正深刻感受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所带来的可喜变化。

通过努力,几年来,湖南省水环境质量保持稳中向好的趋势,2018年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0%。

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2019年1-3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前30城市及所在水体》,湖南省有湘西、张家界、永州、怀化、常德5个市州进入全国前30名。

渚清沙白鸟飞回,麋鹿飞奔江豚跃。野生动物的数量和种群大小,可看作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晴雨表。

2017年至2018年,来洞庭过冬候鸟达22.64万只,过境候鸟数百万只,均呈历史之最。此外,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麋鹿由2012年的65头增加到了现在的164头,长江江豚监测记录数量也达到220头,稳定栖息种群达120头。一幅野生动物“诗意地栖居”的生态画卷,正在一湖四水周边,徐徐展开。

建设大美洞庭,保护湘江母亲河,是每个湖南人不懈的追求,更彰显了我国在生态环境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新时期的湖南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共同推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注重源头防治,以对人民、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全方位不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真正让绿水青山蓝天成为湖南最靓丽的名片。

大江东流,奔腾不息。一湖四水,绿意盎然。

绿色发展的时代旋律,深入人心。焕发着绿色生机的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正昂首阔步向我们走来。

来源:红网

作者:李璐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7/24/573576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