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村村向上⑰丨大通湖北胜村:人尽其才 地尽其优,让年轻人长于田间

来源:红网 作者:刘志雄 编辑:张俊 2019-07-14 19:21:49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村村向上,天天向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进程中,资江河畔,银城大地,一大批村庄顺应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不移地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村村向上》系列报道,聚焦益阳新时代“山乡巨变”中村与人的故事。看一座座村庄的坚守与向上,如何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华彩篇章。

技术员架好监测设备后便盯着数据没放。

工作人员正在查看虾笼。

红网时刻 实习记者 刘志雄 记者 刘慧婷 通讯员 易家祺

烈日当空,两名年轻的技术员正盯着稻虾田里的监测数据,见他们的总经理唐轲也顶着太阳走到田埂来,打了声招呼便又继续探讨起稻虾田里的情况。唐轲所在的华源农业公司(简称华源)可是大通湖区北洲子镇北胜村的招牌之一,作为稻虾套养技术的领先企业,华源的技术员们对待养殖技术极其上心。

“这段时间气温高,虾子很容易死。”唐轲介绍,“但我们的虾存活率很高。”稻虾田里有工作人员正在查看虾笼情况,绿油油的水草长得有半人高,时不时有水鸟被惊到窜出来,留下涟漪阵阵。

华源的稻虾田里,有虾子爬上了虾笼顶。

北胜村的强农合作社里,大米初加工机械已初具规模。

北胜村不仅稻虾套养技术领先,它还是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村里种的萝卜和水稻更是闻名遐迩。走在5米宽的村路上,路两旁要么是水田,要么种着蔬菜水果,或是水池养着东西,没有地荒着,也很难看到有垃圾。

这里是国家基本农田保护区,“我们就种地,加搞点养殖,做适合我们村的东西。”村支书刘乾坤说,“以前我们想搞生态旅游开发,但没能实现。”

北胜村要发展,不得不面临地广人稀的难题,前些年村里年轻人大量外出,空了许多地。“自己人少,那就靠招商引资和合作社承包嘛。”刘乾坤说。于是村里相继有了华源、四通蔬菜、防风药材基地等几十家公司和合作社。村里人除了能以平均7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土地,还能去做工赚个工钱,一个曾经的贫困户现在多的能赚到5万元。

唐轲便是17年来的大通湖,从广东来的他衣领和袖口有着明显的黑白分界线。华源从外湖的矮围退出后,转型做水产养殖,唐轲临危受命,既要当管理者,更是技术员。成功研发全球领先、国内首创的蜂窝式龙虾繁育技术后,华源更承担起了农校的职责。

华源的稻虾田因环境极佳,需要有人防水鸟偷虾。

“感觉每天都有人来学习”唐轲说,“我们免费给周边的养殖户教养殖技术,也是互相探讨互相学习的一个过程。”才32岁的唐轲学生物工程出身,已经在水产水禽行业工作了11年。交流的1小时期间,唐轲接了4通电话,分别来自客商、员工和咨询的养殖户。

唐轲说:“来大通湖最初是觉得新鲜,现在还是觉得新鲜,湖区开阔了我的视野。”

湖区的房子大多是一两层的小平房,站的稍微高点,便能看得很远,常能看见各种各样的水鸟从某块水田里飞出来,也不怕人扰。顺着水田远望,若不被树挡住,便能看到天际线。

来源:红网

作者:刘志雄

编辑:张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7/24/573599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