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朱再保。
编者按:一朝戎马洒热血,一生信念记心间。湖南省18人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3家单位获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2人获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
脱下戎装,奉献地方。他们秉承军队的光荣传统,在不同的岗位继续发热发光。即日起,红网时刻聚焦湖南退役军人,讲述他们的初心故事、责任和担当。
红网时刻记者 陈彦兵 实习生 陶梦霞 岳阳报道
7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来自岳阳的91岁退役军人朱再保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同全体与会代表一起,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会见。为党和国家奉献了一辈子的朱再保,在合影时就坐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右手边。
28日上午,记者来到了朱再保的住处——岳阳市军休所。朱再保老人蹒跚着脚步将记者迎进了军休所的活动中心,因年事已高,他的右脚有些不太方便。桌子上摆着好几张朱再保活动图片,还有一本厚厚的剪报,里面全是各家媒体对朱再保的报道,一件挂满了勋章的深绿色军服搭在椅子上,已是满头银发的朱再保先喝了口水,“我现在嘴里很干”,他说。
这两天来采访他的媒体实在太多,记者到达前,朱再保刚刚送走另外一家媒体。但只要开始采访,朱再保就能滔滔不绝,将自己的故事再说上一遍。他说,他所做的一切都与他的早年经历分不开,而为了教育下一代,他愿意多说几遍。
朱再保。(资料图)
抗美援朝战场经历生死,病退后开辟环保战场
1928年,朱再保出生在岳阳一个贫困家庭,祖父、父亲死了都没办法下葬,只能借债,借一担谷子,到了秋天就要还三担,像是永远也还不完。朱再保6岁就替别人家放牛,他回忆起来在秋天,秋雨让他直发冷,他就弓着身子躲在牛的肚子下面,既遮了雨又能取暖。
新中国成立后,像一座山压在朱再保身上的欠债被免掉,他第一次有了房、有了地。“那个时候老百姓的满足感是不一样的。”朱再保说:“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房、地,现在一下子都有了,那就对共产党多了一份感情。”
1951年,朱再保参军入伍,走上抗美援朝的战场。在一次战役中,炮兵部队被派往前线,其中有一段路被埋了很多“西瓜”。朱再保比划着地雷的大小:“我们走在最后面,看到前面的步兵,真是前仆后继,最后没剩下几个。”牺牲的战友在朱再保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我的生命是1800名战友生命换来的,只要活一天,就要对得起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战友们。”
1966年,朱再保被诊断为胃癌晚期,医生预言他“活不过五年”,朱再保被迫终身离职休养。疾病没有击破朱再保大干一番事业的决心,来到岳阳市军休所休养后,他为自己开辟了一个新战场。
朱再保带领青少年做公益。
几十年如一日保护“江湖”,从事公益超18万小时
朱再保为记者展示了几张图片,一张正面是长江边绿意盎然,反面是在一片树林前竖着几块石碑,中间的石碑上写着大大的“生命源林”。这是朱再保组织市里中小学生发起的“保护身边母亲湖”行动,累计发动150万人次青少年参与,共捐款60万元,在岳阳临长江大堤植防洪林1300亩和百万市民唯一饮用水源地的铁山水库畔植护水林3000亩。
“这都是几年前拍的。”朱再保将“生命源林”石碑后还不粗壮的树指给记者看:“现在已经长得很大了。”
还有一张照片上有一群中学生,学生们举着“一年节水一万升 我家都是民间河长”和“长江大保护 我是行动者”的横幅。在教育青少年环保方面,朱再保从不含糊,曾创下过两个下午骑着自行车跑了六所学校进行宣讲的记录。他自费买书、买杂志完成自己从一个环保的“门外汉”到“内行”的转变,在学校开展环保教育,为城乡师生做环保报告3500场次。在这个活动中,他要求每户家庭每年以回收洗手,洗脸、洗菜、洗衣机用水等方式,收集二次利用水10吨,共建“绿色家庭”。
除此之外,朱再保还热心于社会公益,累计社会公益时间18万小时,多次组织开展助残助贫活动,组织捐赠大米400吨、学习用品80万件、捐款600多万元,惠及3万余名贫困学生。
“青少年绿色扶贫——捐资油茶林”项目可以说是结合了朱再保努力的两个方面——环保和公益,增绿又助贫。从2007年起,朱再保就在计划这一项目。为倡议捐款,朱再保跑遍了中小学校;为寻找合适的油茶种植地点,朱再保的足迹踏遍了平江县、岳阳县、临湘市、君山区的20多个乡镇;为选择良好的油茶树苗,朱再保去林业局找专家问了好几次。终于,他的奔波劳累换来了42万元的筹集资金和3000亩的油茶。朱再保对这一项目的未来很满意:“挂果了,一年能有两千万的收入,260户能得到好处。两千万分到260户头上也不是小数目啊。”
朱再保努力的两个方面——环保和公益,增绿又助贫。
提得最多的是“做实事”和“下一代”
在采访过程中,朱再保提得最多的,就是“做实事”和“下一代”。他坦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来和我握手,先说了一句‘好好保重’,后来又说了一句‘好好保重’!在见过习近平总书记后,我有了更高的期望,我要自己往肩上加担子。”
朱再保说,他还要继续做实事。他认为的做实事,不是一起出去拉个条幅捡个垃圾,而是不需要召集在一起,每个人在家里就能做的,将环保的理念融入习惯。他说到自己在青少年教育中提出的项目:节水、节粮、节电、护林、护鸟等等,都是生活中的小事,青少年自己都能做到,然后又能带动家庭的参与,“绿色家庭”就这样发展起来。
如何教育下一代是朱再保一直关心的问题。为了向学生们普及环保的必要性,他采取了多种形式。在讲述水污染问题时,朱再保就让学生们做了一个小实验:用三种水来养小泥鳅,一种是被污染了的水,一种是干净的水,一种是前两者的混合,让同学们记录哪一种水里养的小泥鳅能活得最久,“这样他们一下子就知道了污染的水的危害,比直接和他们说抽象的有用多了。”
“中央有号召,我就有行动。”谈及之后的计划,朱再保说自己仍将坚持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继续联合全市的中小学校开展环境保护的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环保教育落到实处,实现真正的“从娃娃抓起”。
“环保不能只局限在学校、家庭里。”朱再保说,“环保应该是全社会的事。”他表示将继续落实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活动,让环保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他还特别提到了油茶林项目,表示:“明年会干得更好!”
“请总书记放心!为绿水青山,我会奋斗到最后一口气!”
26日,在受到会见时,朱再保这样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对他的关切。
铮铮誓言如雷贯耳,代表着一位老军人、老党员对国、对党的满腔热血,代表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最好诠释。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