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31日,湖南省发布了首批农业特色小镇名单,10个极具农业产业特色的小镇脱颖而出,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这些小镇到底有什么奥秘?它们与别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近日,红网时刻记者实地探访湖南首批农业特色小镇,开设“小镇大业”专栏,带领广大读者一探小镇风采,品读小镇故事。
成熟的新鲜杨梅。
红网时刻记者 张兴莎 怀化靖州报道
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充沛的降雨,坳上镇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出独具特色的杨梅,迄今为止已有2000多年的杨梅栽培史。古往今来,当地流传着女娲育梅、梅馈蜀军、放翁赞梅、琴瑟梅岭等故事。但千百年来,杨梅并没给当地梅农带来多少实惠。
曾几何时,位于怀化市靖州县的坳上镇长期处于“怀才不遇”的尴尬境地中,只能在大山深处孤芳自赏。
好酒出深巷,好梅终有名
“在2014年以前,我们只能在树下卖、家门口卖、马路边卖,没有一颗杨梅通过互联网走出大山。”坳上镇镇长赵纯辉告诉记者,现在,到了杨梅上市的季节,全国市民都能买到靖州杨梅,享受“江南第一梅”的美味。
如今,全镇现有杨梅种植面积3.8万亩,年产鲜果1.2万吨,鲜果销售收入2.4亿元。此外坳上镇还引进了多家杨梅加工企业,加工生产杨梅果酒、蜜饯等产品,年产值达6.5亿元。
杨梅基地。
近年来,靖州加大力度打造杨梅品牌,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依托、以增值为目的,梅农、梅企收入显著提高。坳上镇里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全县1.2万户4.3万人从事杨梅产业,帮助全镇贫困户974户3634人脱贫增收。
李巧华今年37岁,十几年前这个河南妹子嫁来了靖州。之前一直在外面打工,只知道“婆家”的杨梅好吃,却不知道可以卖。
2016年,李巧华返乡创业,在镇上看到一个老婆婆卖杨梅,5斤杨梅,一斤5块钱还卖不出去,“这么好的东西,因为卖的人太多,买的人不够,所以卖得很辛苦,我就想帮帮他们”。
这个外地媳妇操起本地心后,毫不犹豫,立刻找了几个朋友合计,最终决定开一家电商公司,帮助当地卖杨梅。
在外打工多年的李巧华是“见过世面”的,她明白,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想让杨梅走出大山?宣传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学过策划,就想到可以拍成微电影,推介靖州杨梅。”李巧华说,在拍摄了微电影和纪录片后,很多客户开始找上门来,包括一些连锁水果超市,电商平台开始主动联系她们。
一颗颗红果子到了市场上“打个转”,回来的就是一张张“红票子”。
有了经济收益,农户们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大家的干劲也就越来越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杨梅产量成倍增长,从一筐筐肩挑手提变成了一车车地往外运。
而杨梅产业则在坳上镇润物无声地长了出来。
正在被装载上车的成品杨梅。
把每一颗杨梅都“吃干榨尽”
杨梅是“裸果”,果肉直接袒露于空气中,生存期短,且一年只有20天的采收期,是过时不候的特色“时鲜”。虽然得益于现在的电商平台和物流运输发展,但杨梅的储藏和深加工技术却是为杨梅“延续生命”的基础。
为了克服这个难题,近年来靖州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在这两个方面发力。目前,靖州的杨梅贮运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大小贮藏保鲜冷库17个,库容0.2万平方米,冷链物流年配送能力达0.4万吨。
正在运作的杨梅加工厂。
在坳上镇木洞山脚下,一个集杨梅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佰诺酒业木洞庄园已经拔地而起。近年来,像佰诺酒业这样专注于杨梅深加工的企业在当地渐渐多连起来。
现代化的生产线上,杨梅鲜果被深加工为杨梅酒,产品主销国内,也远销欧洲。除此之外,坳上镇的杨梅还用来制作蜜饯等加工产品,开发提炼杨梅面膜、精油等高端产品,力争把每一颗杨梅都“吃干榨净”。
五位一体三产融合
随着杨梅产业在越来越大、越来越强,杨梅产业链越来越长、越来越深,靖州开始在坳上镇下一步“新棋”。
靖州充分发挥丰富的苗侗文化资源优势,着重发展杨梅采摘体验旅游和苗侗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从2013年起每年举办杨梅节,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与杨梅产业的融合。
靖州电商产业园行政主管潘晓琳介绍,产业园二期工程为中国第一家杨梅博物馆,三期工程为休闲庄园,将打造成种植、加工、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园区,“白天可以旅游观光,体验杨梅采摘,参观杨梅酒酿造过程,晚上可以吃农家乐、品酒。”
当前,靖州正在大力探索“加工园区+种植基地+科研中心+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五位一体、三产融合的发展新模式,建设集杨梅加工、文化、采摘于一体的木洞庄园,打造“十万梅山风光,百里苗侗画廊”,致力把杨梅做成文化、把杨梅基地建成景区、把加工企业建成酒庄、把杨梅销售做成电商冷链物流、把杨梅种植加工技术做成标准、把苗侗团寨做成特色村寨。
三产融合基地。
赵纯辉说:“未来,我们要用好‘农特色小镇’的金字招牌,突出特色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让游客来到‘杨梅小镇’不仅能赏苗侗风情,更能让甜美留在舌尖。”
来源:红网
作者:张兴莎
编辑:向宏鑫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