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驻村干部的初心丨杨燚:扶贫日记记录着奋斗的艰辛和美好

来源:红网 作者:杨艳 罗奋飞 杨忆宏 鲁承林 编辑:肖拓 2019-09-03 21:15:04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190903195231.marked.jpg

永顺县青坪镇洞坎河村扶贫女队长杨燚。

红网时刻记者 杨艳 通讯员 罗奋飞 杨忆宏 鲁承林 永顺报道

“今天彻夜难眠。这里太美,一幅‘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画卷;但这里又太穷,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4户433人,没有集体经济,有几个组的人还喝不上水,还有一个组不通公路……”

这是杨燚来到洞坎河村的第一篇日记。

从2018年3月22日被选派到永顺县青坪镇洞坎河村任“第一书记”以来,湖南省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主任杨燚的日记本里,全部都是村里各家的大事小情。

一本日记

微信图片_20190903195124.marked.jpg

杨燚的日记本里,记录了村里的大小事务。

初到村里,事务千头万绪,要从哪里开始着手?通过分析,杨燚觉得展开工作应该从一个“走”字着手。就这样,她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并全部记录在驻村日记当中。

洞坎河村草鞋组的欧阳水英是杨燚日记里的“常客”。 欧阳水英常年有肺病,已丧失了劳动能力,婆婆是聋哑人,公公是盲人,家里还有两个学生,儿子在永顺读高二,女儿在青坪读初三,全家老小的生活开支,全靠她老公打零工勉强维持。她家的三间房,在2018年6月被县住建局鉴定为C级。

2018年7月初连日暴雨,7月17日当天雨特别大,杨燚实在放心不下,就喊上队友来到了欧阳水英家中。看到房子开裂漏雨的程度很严重,她当即给村干部打了电话,要求立即按程序给欧阳水英家申报危房改造项目,再帮助做点临时加固措施,争取让她家春节前住上新房。

杨燚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关于全村的各种情况。担任村第一书记后召开的第一次支委会上,她向全体支委“约法三章”:加强学习、锤炼党性、提高能力,坚定信心和决心;做到党务村务全面公开,把村里的事跟群众讲清楚,把村里的账跟群众算明白,让群众信得过、放宽心;从为群众落实一项政策、解决一条机耕道、整修一段水渠做起,做群众看得见、用得上的好事实事。

“在群众中的口碑才能越来越好,工作队与群众的心才能越来越近。”杨燚说。

喜讯不断

“欧阳水英家申报危房改造项目落地了,她非常高兴,按程序应该在12月份之前完成。我开始想像她家今年在新房过春节的样子,全家满脸幸福。今天还收获一个好消息,村支书打电话报喜,说村里考出了3个大学生,刘二妹女儿考上天津财经大学、杨学女儿考上湖南科技大学、席太文儿子考上三亚学院。”

2018年7月27日,虽然天没放晴,但杨燚的日记本里因为两个喜讯而“阳光灿烂”。

刚进村时,杨燚就对村里的在校学生家庭进行了一次专门的走访,了解每家每户学生具体学习状况。在高考、中考前夕又特地上门给他们加油鼓劲,叮嘱他们沉着冷静应对考试,争取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

“我和工作队员都商量好了,从经费里面省点钱出来,作为他们考上大学的奖励。只有培养出更多的大学生,才能让下一代走出大山,村民不再贫困。”杨燚说,作为一位母亲,儿子也刚刚大学毕业并参加工作,我深知教育子女成才对于一个家庭,特别是对贫困家庭的重要性。

“驻村扶贫,每给村里做一点事,我们的心里都是乐滋滋的。”2018年10月9日,永顺县召开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会议,会间,村支书发过来多年未通自来水的草鞋组、蔡家组通水,在场群众欢呼雀跃的视频,这一刻杨燚幸福到泪花闪烁,洞坎河村喝不上水的日子永远画上了句号。

回想刚到村时,村干部和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全村常年缺水,三分之二的村民要走很远的山路挑水喝,特别是劳力外出、只有老人小孩在家的就更不方便了。那时候驻村工作队把解决全村安全饮水问题作为驻村来的第一件大事来抓,2018年6月份正式启动全村饮水工程,杨燚组织干部群众先后开了7次各片区会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宣传党的好政策,其中对涉及占用土地的12户农户,经工作队上门做工作后,都纷纷表示不要清苗补偿费主动让地用于建设蓄水池、铺设管道等。

这份喜悦再次出现在杨燚的日记里,她写道:只要和群众心连心,脱贫攻坚不是难事,村民们饮上自来水,甜到了我心里。

产业破局

微信图片_20190903195209.marked.jpg

在大家的努力下,村里发展了水果、蔬菜、黑猪、蜜蜂等种养殖产业,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

到村4个月,产业发展一直是杨燚心中的大难题。

“要想脱贫稳得住、致富有门路,一定要搞好当家产业发展。”这是杨燚在日记里写过数次的话题。她深知,没有好产业,就难拔穷根。洞坎河村农业发展规模小、环境差,农民抗风险能力弱,稍有风吹雨打,极易出现返贫。

后来,这个话题跑到了村委会上。

“杨队,我们村里一直没发展出什么好的产业项目,我们没技术、没资金,只怕搞不得。”“是啊,我们村里基础设施都搞了一些了,村集体经济也安排好了,迎接脱贫验收应该也没问题了,你就别操这份心啦。”

说起产业,大家都有畏难情绪。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困难,而杨燚心里想的是,有产业的日子,村民心里才有底。自己曾是军人,面对困难,不能也不会退缩。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她带着村干部按照全省产业扶贫“四跟四走”的总体思路,向县扶贫办、产业办争取来了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召集全村致富能人讨论,确定了适合村里发展的水果、蔬菜、黑猪、蜜蜂等种养殖产业,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用产业奖补资金把能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用入股协议把贫困户与合作社的利益紧密联结起来,以此来达到稳定增收的目标。

如今,全村已成立5家种养专业合作社,全村建档立卡户424人以产业帮扶资金、土地等方式入股,5年内可享受保底分红,5年后与合作社同股同利、风险共担。

奋斗即幸福

微信图片_20190903195226.marked.jpg

杨燚和村民一起劳动。

“今天是驻村工作一周年,推开门望着星空,我为洞坎河的变化欣喜,为洞坎河的美好明天祝愿。感叹这一年的工作‘个人力量有几何,后盾单位办法多。扶贫队长做杠杆,共同唱响幸福歌’。如今,村里的工作基本走上正轨,脱贫在望。现在更让我担心的是村里看不起病、读不起书的非贫边缘户、非贫困户杨秀建,他老年丧子,儿子2019年突发车祸去世,老婆向定燕手残疾,丧失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2019年3月22日,杨燚总结自己的工作。没事就翻看日记,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在日记中找问题,在日记中找方法,通过一本驻村日记,她把村里的大事小情时刻揣在心头,从中找寻方向与方法。

为了帮助村里的非贫边缘户,为此,杨燚发挥红十字会扶贫优势,积极申报人道救助金,针对洞坎河村一些非建档立卡户家庭偶发情况,积极争取后盾单位支持,先后给10户重大病非建档立卡户每户5000元人道救助资金。

“救助金在都市人眼里不值什么,但对于这些特殊家庭,我想作用应该是巨大的。驻村扶贫,我们不能落下一人。”杨燚说。

2019年8月1日,建军节,天气格外晴朗。

身为退伍军人,杨燚写下自己的心得:

来到洞坎河,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对我而言都是一种全新的奋斗体验,在脱贫攻坚这场异常艰辛的战场上,奋斗的日子是辛苦的,更是幸福的。

洞坎河早已成为我心中不能忘却的第二故乡。

永顺的洞坎河,我的洞坎河。

来源:红网

作者:杨艳 罗奋飞 杨忆宏 鲁承林

编辑:肖拓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9/03/591369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