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那山那人那事丨返乡创业的“领头雁”和主动让贤的老支书

来源:红网 作者:王宇晨 张珍 杨艳 编辑:马丽红 2019-09-14 10:59:57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在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南边陲的一个苗族村寨里,为了摘掉贫困帽子,有这样一群人,一直在努力。

他们中有党员干部,也有普通群众。

他们奋斗在脱贫攻坚的一线,沉下心、弯下腰,深入田间地头,用心用力用情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他们以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

红网、时刻新闻和红星云共同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城步五团镇金童山村脱贫攻坚“战场”,讲述那山、那人、那事。

新闻链接戴队长和他的“冯将军”

红网时刻记者 张珍 王宇晨 杨艳 城步报道

在县里开完会回村,已是下午6点多了,郭时庚直接来到江头司片区第5组的修路现场。

挖机还停在这,工人们已经回家了,郭时庚沿着这一路走走看看,正在吃饭的村民刘祖辉端着碗走了出来,主动和郭时庚说起对埋地下管道的看法……

“这是村里最后一条村主道硬化,路拉通之后山上两百多亩荒地就可以利用起来……”对这条路,郭时庚很上心。

从创业老板,到回乡的村党支部书记,郭时庚完成了他的身份转变。

图2.jpg

郭时庚(中)与村民沟通修路的事。

2013年,在外打拼的郭时庚回乡创业种植中药材。机缘巧合,省贸促会的驻村帮扶工作队来到了金童村铺路水片区(当时金童山村还没有合并)。

郭时庚打量着这几个异乡人,天天走村入户,上山下田,没有“官腔”,和群众打成了一片。

“一个人是不是真心为群众服务,你可以感受得到。”看着工作队为村里的事操心,热心的郭时庚以邻村人的身份帮着工作队忙里忙外,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跑这跑那,成了一个义务的“编外工作队员”。

行动上向驻村队看齐,思想上积极向组织靠拢。郭时庚郑重提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成为一名光荣的入党积极分子。

起初,有人纳闷,放着自己的五金配件厂不做,回来当义工?甚至有人怀疑他是不是想要染指扶贫资金?而时间是对一个人最好的检验,4年多时间,郭时庚不计回报不提个人要求为村里忙活,大家都看在眼里。

2017年村里换届,工作队动员已是党员的郭时庚加入村干部这个队伍。“驻村之初,村班子3个人,2个近60岁。“驻村工作队队长戴刚认为,“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就要从建强村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着手。“

“创业我熬过来了,搞管理我还行,当村干部,没经验。”刚开始,郭时庚也很纠结。“扶贫工作是团队作战,人是关键,村两委的精气神和团结的氛围就是决定战斗力的关键。”冯军给郭时庚做工作,你有大家的信任,有基础,能成事。

在工作队的“怂恿”之下,郭时庚决定和驻村工作队一起,从义工“转正”,共同谋求发展之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后,郭时庚更是一门心思扑在为村里谋发展上,四处寻求发展机遇。“他很好学,很虚心,从来不摆谱,有什么事经常征求询问大家的意见。”村秘书杨盛刚是郭时庚的老师。看到曾经的学生返乡带领村民谋发展,在绥宁工作的杨盛刚也选择留在村里,支持郭时庚的工作。

图1.jpg

杨盛刚在写宣传横幅。作为村秘书,负责全村的统计、文书方面的工作。

今年年初,杨盛刚曾经的老板开车来到他家,希望他回去继续上班。“说实话我是愿意他去上班,毕竟家里小儿子还在读书,加上人情等其他开支,一年下来五六万是要用的。”杨盛刚的妻子向记者吐槽,大儿子去年给他们添了个大孙子,他也没时间去长沙帮忙带孩子,天天围着村里的事情转。

“郭时庚8岁时母亲就因病去世,13岁时背井离乡外出闯荡,在外面吃了不少苦头。”杨盛刚坦言,郭时庚在广东赚了些钱,他还记得村里这些乡亲,愿意回来带领大家谋发展,作为他的老师,自己更应该支持他。

“他年轻,有能力,我们都应该支持!”老书记刘庆辉主动提出让贤,希望让更有能力的人当书记,自己全力支持郭时庚的工作。后来,刘庆辉当了村主任,成了郭时庚的最佳搭档。书记、村主任走村入户,配合得很默契。

“我们还按照会用智能手机、会骑摩托车、群众信赖三个基本条件,组织群众重选了 22 个村民小组长。”驻村队长、第一书记戴刚介绍说,一个组扎扎实实搞一天,花了近一个月时间,以求选出群众认可,有群众基础的村民组长。

与此同时,驻村队还主动把村干部带出去,到周边发展较好的村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提升能力。

正在田里种辣椒的江头司第2组组长陈绍乐介绍,这次,他们流转200多亩土地,种上了泡辣椒。“大家信任,肯定要做好。”

“这次的流转土地的群众工作等,都是由小组长来牵头负责,群众自愿参与。”戴刚说,小组长作为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党建的有力补充,打通了党群联系的“最后一公里”。

村“两委”班子拧成一股绳,新的村民小组长积极踊跃,村级组织建设气象一新,党群联系更加紧密,组织活力显著增强,村子的发展也蒸蒸日上。

图3.jpg

村“两委”班子经常“挑灯夜战”。

记者手记:

起初,郭时庚回乡创业,带领贫苦户种了50亩玉竹,三年投进去50万。前两年长势一直很好,做事的几个贫困户在外面看到了一则除草剂的小广告,说是对中药材无影响,便“灵机一动”,一通除草剂打了下去。结果草除掉了,辛苦三年的玉竹也化为乌有,50万投资也尽数打了水漂。

经历回乡创业失败,郭时庚还是愿意留下来,面对一个贫困村,当村党支部书记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创业。有能人带头,村两委团结协力,相信金童山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来源:红网

作者:王宇晨 张珍 杨艳

编辑:马丽红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9/14/597464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