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洋湖片区变化巨大:老家变绿地,新家就在公园里

来源:红网 作者:文鑫 编辑:肖娟 2019-09-24 09:48:46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2005年,长沙岳麓区洋湖片区的连山村,吴启杰的母亲唐敦帼在水泥房的院子里拍照。图/受访者提供

2.jpg

2019年9月23日,吴启杰站在连山村原来房子所在地拍照,如今这里被堆成了一个小山坡,上面植满了树木。图/记者杨旭

红网时刻9月24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文鑫)近年,长沙洋湖片区老工业基地关停,当地开始重点发展文旅产业。加之洋湖湿地公园的建设,以及一大批企业商家入驻,如今的洋湖片区,俨然一个宜居宜业的生态家园。

在“老洋湖人”吴启杰看来,过去的“田园牧歌”虽然值得回忆,眼前的幸福生活更加值得珍惜。

长沙岳麓区洋湖片区的连山村,是吴启杰从工作到退休后很长一段时间生活的地方。他在那里先后盖了两个房子,一个土房一栋两层水泥房。后来,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吴启杰的老房子拆迁了,旧地变成了公园。2016年,他和家人住进了安置小区,随之而来的还有周围一栋栋高楼、一家家商圈、一条条公路。

“虽然有点舍不得老房子,但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我还是很开心的。”他说。

变化太大,记忆都模糊了

9月23日,潇湘晨报记者来到洋湖和园小区吴启杰家。他拿出了一本珍藏多年的书,书里讲述了他母亲唐敦帼的生平事迹。

吴启杰说,母亲之前是一名军人,获得过一些荣誉。书的封底有一张唐敦帼在吴启杰连山村老家的照片,这是她生平最后一张照片。

照片拍摄于2005年,那时唐敦帼已经90多岁,在吴启杰老家生活。老人觉得家里的房子修得好,想要在院子里拍一张照片,留作纪念。吴启杰找来相机,咔嚓一声拍下老人的一瞬间。照片中,老人戴着针织帽,穿着袄子,双手扶着背后一棵小树的树枝。2006年,唐敦帼在吴启杰老家去世。

23日下午,吴启杰带领记者来到连山村老家旧地。如今此地被堆成了一个小山坡,上面植满了树木,已经看不出当年的模样。吴启杰还清楚地记得老房子的位置,他站在一棵树旁,说:“这是照片中我母亲所站的位置。”

他说,除了记得自己房子的位置,其他地方变化太大,自己记忆都有些模糊了。村里有一棵老樟树还在,吴启杰凭借樟树的位置,确认了村里小路之前的位置。他老家旁曾经有一个水塘,现在变成了一所学校。

搬到新小区,日子越过越好

吴启杰今年63岁。1978年,他来到坪塘化工厂车间工作。1980年,他在连山村盖了3间土房,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厂里离家有几公里的路,单位照顾吴启杰,给他发了票,让他买了一辆“永久牌”单车。“单位里几百号人,能买上单车的人就几个。”每天他骑着单车从村里唯一条小路向坪塘镇出发上班。1986年,吴启杰调到厂里的汽车队,他将单车送给了别人。队里有车要进城,会从家门前路过,他就搭车回家。再后来,吴启杰承包了一辆货车,回家就更加方便。

1990年,吴启杰将土房拆掉,盖了一栋两层水泥房。吴启杰说,那时推开家门,映入眼帘的都是农田,他家吃饭都是自给自足,村里有1000多户,“平时回家看看稻田,去别人家串串门,过得很和睦,一年比一年好”。2016年,连山村改造,村里房子拆迁,吴启杰住了35年的老家也不例外。他搬进了安置小区,开始新的生活。

吴启杰说,搬进新家后,和爱人、岳母一起生活,新环境比起老家更加舒适了。由于闲着没事,吴启杰召集朋友成立了一个志愿队,专门帮忙打理小区周边的卫生。

谈到几十年的变化,吴启杰说:“变化很大,当年去长沙城区只能坐私人中巴,路况也不好,一路颠簸,去一趟要40多分钟。现在就不同,坐公交十多分钟就能到。”

来源:红网

作者:文鑫

编辑:肖娟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09/24/606517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