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七十春秋华夏美,神州巨变换新颜。人们的生活伴随着时代的脚步,在点滴改变间见证着祖国的飞速发展。散落在湖湘大地的时光记忆,打上了年代的烙印,记录着人民脸上的灿烂笑颜。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红网特别推出“我身边的70年”系列报道,以“小家”为原点,记录伟大时代中的湖南巨变,展现中国崛起的幸福密码。
红网时刻记者 许敏 长沙报道
婚姻,是历史发展的缩影,也是折射人类社会的镜子。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伴随政策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婚恋生活、家庭观念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看重“政治成分”到注重“经济条件”,从“父母之命”到“自由恋爱”,从“多子多福”到“精致育儿”,一部婚姻家庭变迁史,也是新中国成立70年的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亲情式婚姻关系
时光回溯至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刚成立不久,那一时期,中国各地刚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三年自然灾害,社会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
那时候,流行的择偶箴言是“一颗红心向中央,夫妻携手共革命”。
生于1948年的刘明爷爷介绍,当时择偶看重“政治成分”。“如果成分是地主,在婚恋市场一般会受到‘排挤’,因为那会大家最爱工农兵。”
位于长沙通泰街的工农兵粉店,经营了52年,于2013年关闭。从店名可以看出“工农兵”的时代特征。图/网友“长沙阿信”
刘爷爷生在岳阳县毛田镇水源村,是典型的贫农家庭,但在择偶方面,这一点成了介绍人口中的“第一大优势”。
至于经济条件,由于那个时代大家都不富裕,人们择偶没有特别看重经济因素。刘爷爷回忆,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出现流行的老三样——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
而在婚育观念上,那时一般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男人负责赚钱养家,女人负责生儿育女。而且,那会都是一个大家庭,流行“多子多福、四世同堂、多生儿子”的观念。
刘爷爷介绍,他有四个兄弟姐妹,“这还不算多的,一般家庭都是六七个孩子。”
多子多福的家庭观念。图/网友“海上生月”。
回想那些年的婚姻状况,刘爷爷坦诚,虽然现在的人们十分怀念当年“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美好婚姻,但事实并非那么简单。“不同年代,婚姻的难处不一样。虽然那时离婚率低,但婚姻质量也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美好。”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4年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显示,20世纪50-70年代,婚姻很大程度承载着“家庭生产合作社”“育儿合作社”的功能,结婚要看成分、单位要开介绍信,在物质普遍匮乏的计划经济时代,柴米油盐都要算计着花,是一种典型的“亲情式夫妻关系”。
改革开放:青睐会写诗会唱歌的大学生
及至改革开放及之后的二十多年里,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变,婚恋观也同样如此。
那会,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同时,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人们在择偶时,慢慢地不再那么看重政治因素,而是喜欢会写诗、爱弹吉他、读海子和北岛诗歌的大学生。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白衣飘飘的年代》,唱出了那个年代的青年人对自由和爱情的向往。
标准的“70后”张可灏对此颇有感触。
他出生在常德安乡一个山村,父母都是教师。他学习成绩优异,通过高考,成功考上“985” “211”名校,跳出农门,毕业后分配在长沙一家机关单位工作。
回想起当年找对象的事,他说自己“没有废什么心思”。现在的老婆是他大学同学,他说:“虽然,当年在校园里牵手都有点‘逾越红线’,但校园的爱情十分单纯,不看家庭门第,只看是否志趣相投。”
社会学家李银河在《女性杂志》上谈中国人的婚姻。
虽然张可灏和妻子是自由恋爱,但组成家庭时,很多习俗还是不可避免地受时代环境的影响。
他清楚地记得,在他还在上大学时,社会上流行的三大件是“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他结婚时,三大件变成了“电话、电脑、空调”。
不过,他笑说,自己当时没有那么多钱买电器,最后在分配的宿舍,和妻子简简单单结了婚。
1978年,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写入宪法,“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精致化育儿观念开始显现。
张可灏就只有一个儿子,家里四个老人对其倍加宠爱,“还好没有宠过头,今年顺利参加了高考”。
此外,由于张可灏和妻子都有稳定工作,在家庭关系上,不再是“男强女弱”的状态,而是逐步实现了“男女平等”。“有时老婆的地位都比我还高。”张可灏笑着说。
21世纪:“剩女”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历史的车轮开到21世纪,经过多年积累,中国经济实现腾飞,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社会生活方面,尤其是婚姻观念,和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时期的年轻人崇尚“财务自由、各自独立”,结婚三大件也变成了“车子、房子、票子”。
现今离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应的,结婚率也越来越低。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数据,从全国范围来看,2018年结婚率仅为7.2‰,这个数字创下了近十年来新低。单身群体越来越多,折射的是现代婚姻的更加自由,人们的思想的更加开明。
在诸多不愿结婚的人群中,“剩女”是个社会普遍关心的群体。
不是去旅游,就是去旅游的路上。受访者供图。
长沙妹子刘蕾蕾(化名)今年34岁,谈过几场恋爱,但都没能步入婚姻殿堂。一到逢年过节,她就成了三姑六婆“催婚”的对象。
但她不以为然,因为她凭着努力工作,自己赚钱买了房买了车。生活也被她安排得井井有条,小长假不是去旅游,就是去旅游的路上;周末则和闺蜜一起逛街、健身、看画展,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也不是不想找男朋友,只是没遇到和自己三观一致的人。也看多了已婚人士过得并不幸福,索性先过好当下。”蕾蕾坦诚。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和蕾蕾一样,30-39岁的女性中有582万人处于非婚状态。一份婚恋网站的数据显示,长沙成为全国单身人群最多的十个城市之一。
相关链接:
来源:红网
作者:许敏
编辑:肖娟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