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被移动支付改变的湖南农村小店:现金越用越少 生意越做越好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宗昊 编辑:徐丹 2019-10-10 14:12:06
时刻新闻
—分享—

如今,微信支付已经成为日常经营常态。

现在顾客找董建军维修农机得微信预约了。

红网时刻记者 陈宗昊 长沙报道

10月8日,微信支付首次发布《2019小商家经营大数据报告》,展示移动支付时代下个体商户与商家的智慧经营发展。报告显示,在刚刚结束的国庆假期,数千万各行各业小店消费再次迎来小高峰,消费同比增幅达26%,消费呈现多元化趋势。

在宁乡市花明楼镇,63岁的肖俊平和丈夫董建军经营着一家农业机械维修和配件销售的小店已逾23年。自去年店里收付款开通微信支付功能后,肖俊平家里一个神秘小洞便彻底“下岗”。

带着钱坐早班车进货

“前十年挣的是辛苦钱。”由于丈夫董建军为人太老实,生意上的事,肖俊平承担得更多,上世纪九十年代,花明楼镇的农业机械保有量并不算多,全家人生计所系的小店要想多挣钱,就必须尽量压缩成本,节约开支。

“去长沙不仅进价更低,产品质量也有保证。每次来回奔波很辛苦,但利润高一些。”当时,肖俊平每个月都得带着现金到长沙的经销商那里进货。要知道,当时交通远不如今天方便,她每次都必须起大早赶班车到当时的宁乡县城再转车去长沙,“办完事得赶紧回家,稍有耽搁,就赶不上末班车了。”

赶车是小事,麻烦的是进货必须带现金。“有一次我随身带了万把块钱,一不小心,发现放在椅子上的提包被人动过,数数少了八百块,把我心疼得,这趟算白来了。”

辛苦归辛苦,但肖俊平一直坚持做良心生意,从不在产品质量上动歪脑筋。有一段时间,镇上的同行图省事图便宜,通过县城里的非正常渠道拿货,大打价格战,有些老客户也被吸引过去了。

“我丝毫不担心,毕竟,一分钱一分货,多了一道代理,成本只会更高,价格怎么可能会更低?”果不其然,一段时间后老客户都回来了,而且只到肖俊平这里买配件。

老实巴交的董建军虽然话不多,可维修技术好,跟他打过交道的人都放心。“有时候晚上别人的拖拉机在路上抛锚了,一个电话打过来,我老公马上赶过去,修好了也从不乱喊价,所以,我们的生意一直都不错。”

肖俊平说,在花明楼镇上做了这么多年生意,哪怕小店门口的招牌后来拆掉了,但口碑却立了起来。

一个隐蔽小洞,专门存放大额现金

董建军和肖俊平夫妇的农机维修店生意越做越好,子女教育这块也没有落下。孩子们不仅考上大学,走出了花明楼和宁乡市,还找了份不错的工作。

在女儿董峥嵘眼里,母亲是个爱学习、跟得上潮流的聪明人,通过言传身教,无论经商还是为人,都为儿女作出了榜样。

“在很多人进货还带现金出门的时候,我妈妈已经习惯了通过镇上的银行营业网点给对方汇款了,因为她发现这样不仅方便,而且资金更安全。”

为了保证资金安全,肖俊平在建房子时特地设置了一个隐蔽的小洞,专门存放大额现金。

“平时柜上卖货,积攒到一定数额存进银行前,我都会放在小洞里,很少有人知道。”相比银行卡,肖俊平喜欢用银行存折,因为她觉得每一笔资金变动都会打印在上面,算起账来一目了然。

然而,安全不是绝对的。

“偶尔会收到假币,这几乎是无法避免的。”除此之外,更让肖俊平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算错账、找错钱频率越来越高,“老糊涂老糊涂,人老了就容易糊涂,好几次给别人倒找钱,等回过头想明白了干生气。”

除了年纪大带来的挑战,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触角延伸到乡镇,肖俊平遇到越来越多找她“扫二维码”的顾客,甚至包括不少中年老客户。

“没办法,如今身上只带手机不带钱的人越来越多,哪怕说过几次到我们这里买东西只能付现金,可架不住人多啊,真狠心拒绝有点不近人情,赊账又不甘心,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找到女儿帮忙,用她的微信账号收款。”

其实,肖俊平很早就用上了女儿赠送的智能手机,更习惯使用微信与远在外地的晚辈们视频聊天,闲暇时还会用手机玩玩牌。

“因为对技术不了解,我妈妈一直担心‘密码被盗怎么办’‘手机丢了坏了账户里的钱会不会没了’之类的问题。”董峥嵘开始为母亲“科普”微信支付的知识,她相信,爱学习的母亲一定能跟上这股新潮流。

一改过去把二维码藏起来的习惯

解释几次后,董峥嵘觉得还是让父母先“吃螃蟹”试试味比较好。她将自己微信账户的二维码打印出来放在店里,让顾客自己选择付款方式。按照她的建议,每个月回娘家时与母亲对一次账,将货款用现金方式带回去。

“一开始,我还有点不放心,别人的二维码都贴在显眼位置,而我平时都放在柜子里,客户问起时才拿出来。现在想起来都有些搞笑。”肖俊平说,最初每做一笔生意,她都会给女儿打电话问问钱是否收到,时间长了,尽管定居长沙的女儿不嫌麻烦,可她还是担心会影响女儿工作和休息。

没想到,一次“诚信危机”让肖俊平的担心得到了彻底解决。原来,有一次对账时,肖俊平发现有一笔180元的收入没有到女儿账上。

“钱不多,但我就想弄明白到底怎么回事。”肖俊平说,经过女儿分析,问题出在支付过程中,“扫描二维码时微信有一次提示音,到账后又有一次提示音,我当时以为响了一次钱就到了。”

为了再次避免出现类似情况,董峥嵘从朋友那里得知,可以在微信支付里设置“店员”功能,将母亲的微信账号列为“店员”,这样,每一笔收款到账都会有语音提示。从此以后,不仅董峥嵘不用每收一笔钱都要接一个电话,肖俊平也彻底放心了,用她的话说,“每一笔账都有记录有提示,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诚信,让我完全可以安心享受微信支付带来的便利了。”

曾经习惯用存折的肖俊平发现,在每个月自己盘点经营收入时,再也不用跑到银行网点查询了,想知道每个月的销售情况和金额,手机轻轻一点便能轻松搞定。享受到微信支付便利的她,一改过去把二维码藏起来的习惯,还让女儿帮着申请了官方收款码,大大方方地放在店里,每次卖货都会鼓励顾客用手机付款。

“现在进货已经不用去长沙,直接微信联系供货商,写清楚品种和数量,让女儿微信转账就可以了。”唯一让肖俊平觉得不方便的是自己的老花眼,还有偶尔因为输入失误带来的紧张。

“要找我维修,得先在微信上预订”

“之前那张女儿用打印机打出来的二维码早换掉了,花一分钱就能收到微信公司制作的塑料牌牌,连快递费都不用出,实在太方便。”肖俊平发现,镇上不少上了年纪的生意人会找邻居小伙子帮忙申请官方制作收款码,“因为邻居的建材店里有打印机,他们还会打几张大点的贴在自家店里的不同位置。”

作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每年到访花明楼镇的游客从客观上推动了移动支付的需求。

“从乘车到参观,从吃饭到住店,你可以全部靠手机支付。”肖俊平说,就连菜贩的小摊上也挂着微信二维码。

如今,肖俊平正在努力学习网络购物,而她的丈夫董建军却“逆潮流而动”——用了一段时间智能手机的董建军又换回了老人手机,原因很简单:老人手机的待机时间长。

但这不代表董建军就可以与微信绝缘,原来,在农机维修方面经验丰富的他因为技术好、信誉好,总有不少老客户找他修理。“现在年龄大了,身体有点吃不消,所以,要找我维修,得先在微信上预订,否则不能保证呢。”

今年,董建军的小儿子将举行婚礼。在商量筹备事项的时候,董建军提出,“干脆弄个手机二维码收礼金,我之前在村里吃喜酒就见过人家这么弄,简单可靠又方便。”

董建军的提议获得了全家人的赞成,过去婚礼上收礼金、记人情簿、发喜糖等环节至少需安排三到四个人负责,换成二维码收礼金后,可以节省一半人力。(苗雪雨)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宗昊

编辑:徐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10/10/611353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