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打造幸福乡村样板

来源:红网 作者:曹利敏 编辑:吴思静 2019-10-10 15:28:09
时刻新闻
—分享—

DSC_0914.JPG

美丽的银田村。

DSC_0902.JPG

美丽屋场。

红网时刻记者 曹利敏 湘潭报道

近年来,湘潭市创新思路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质量和水平,努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近日,记者走访湘潭的几个乡镇发现,通过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绿化硬化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措施,不但实现了生态宜居村庄美,还推动了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望山看水忆乡愁”的美丽乡村释放出乡村振兴新动能,一幅幅新画卷正徐徐铺开。

DSC_0934.JPG

雨湖区姜畲镇易建河村村民用沼气水浇菜。

DSC_0867.JPG

湘乡市泉塘镇泉塘村垃圾分类宣传画。

DSC_0884.JPG

湘乡市泉塘镇军塘村村民家门口摆放的垃圾分类桶。

乡村面貌展新颜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曾经,这是过去湘潭不少乡村环境的真实写照。如今,小桥、流水、炊烟、池塘……通过人居环境改造,各乡村换了俏模样。雨湖区姜畲镇易建河村就是典型例子。该村通过成立人居环境理事会、开展户与户评比、垃圾分类、建设美丽屋场等措施,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美丽乡村。

对于村民刘建文来说,现在每天将自家的垃圾分类后放在家门口的专用垃圾桶里,再等村里的环卫人员上门回收,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在村里看到地上的垃圾,他也会拾起来按类别放到不同的垃圾桶。

“以前村里垃圾都是随地乱扔,不仅臭还招惹蚊虫。这几年开始搞人居环境治理,厕所革命、设施建设,现在我们村里环境卫生比城里不得差哩。去年村里又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厨余垃圾还可以做肥料,实现绿色环保,村里既干净又舒适。”提起村里的变化,刘建文一脸自豪。

村干部告诉记者,湘潭市在农村推广普及类似于城市居民小区物业管理费的群众付费服务机制,由村民自治组织收取一定的公共设施管护和公共服务费。易建河村聘请了几名保洁员负责村里的卫生保洁,为了弥补保洁员工资的不足,村里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环保)理事会商议后向每户每月收取了10元的卫生费。每天有专门人员两次上门收取垃圾,村民也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不止是易建河村,在湘潭,垃圾分类已在多个乡镇推广。在湘乡市泉塘镇泉塘村,我们到来时,村民郭红正将餐厨垃圾倒进家门口的黑桶里。“这个桶是厨余垃圾处理发酵桶,将厨余垃圾还有果皮菜叶等废弃物在桶里发酵1-2个月后,就变成了有机肥料,整个过程在密闭的箱体内进行,几乎闻不到异味。”郭红说。

目前,泉塘村已经在30户农户中推广使用,每户2个桶,便于轮流投料、发酵。接下来,泉塘村及全镇其他村都将陆续推广使用发酵处理桶,以此作为处理餐厨垃圾的一项重要手段。

易建河村和泉塘村的变化只是湘潭农村治理的缩影。党员干部带头干,改水改厕、清理垃圾、栽花种树、绿化亮化......在湘潭,一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大变革”正轰轰烈烈展开。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原则,湘潭将全市763个行政村按客观情况分为示范型村135个、标准型村468个、基本型村160个,同时创新建立了以村庄“四清四治四提升”、国省道“三治三化”、河湖沟渠“清四乱”为主要内容的整治工作标准体系,不同类别的村设置不同的整治标准,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推进。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共出动整治人员26.67万人次,出动工程车辆2.93万台次;清理垃圾7.43万吨,清理河塘沟渠3.39万处;拆除破败“空心房”906栋,面积8.18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2922处,面积6.73万平方米;绿化空坪隙地25.37万平方米。

农民幸福笑开颜

村容村貌变美了,美丽乡村带动休闲农业发展,村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劲头更足了。

DSC_0907.JPG

庞秋冬将家改成了集体宿舍。

韶山市银田镇银田村经整治后建成的李家冲美丽屋场,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条件,村里引进公司办起了韶山知行研学实践基地,主要吸引中小学生学习农耕知识、体验乡村生活,每个游客一天一晚食宿收费50元,目前月接待量约3000人。村民庞秋冬的家改造成了集体宿舍,能够接纳40名学生住宿。她高兴地说:“靠给来研学的学生提供食宿,每月能有几千元的纯收入,比外出打工强多了。”现在民宿每年的收入不少,庞秋冬在家既能带孙子,又能赚钱。她和老伴天天就琢磨怎么把院里院外弄得美美的,让客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再来。

银田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村在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后,到目前为止,村里有40多户人家开起了农家乐和民宿,引进了湖南粮食集团和一些研学基地,带动了村民致富。同时,村民有事干了,不再像以往一样赋闲在家,外来游客的活力影响着村民们的精神状态,加速了村里的文明进程。

从庞秋冬家走出来,抬眼望去,青山巍巍,阡陌交通,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房屋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新修的道路如一道绸带随着山势起伏,向远处蜿蜒。

878267426096484335.jpg

灵芝长势喜人。

顺着蜿蜒的道路往前走约十分钟,我们来到了银田村扶贫产业基地。在基地,我们看到,平整的黄土上,菌杆粗壮、菌盖硕大的灵芝如雨后春笋般冒出,颜色饱满。

银田村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这里种植的灵芝品种分为观赏灵芝、药用灵芝和食用灵芝,目前药用灵芝和食用灵芝已进入全面采摘期。

近年来,银田村支村两委不断摸索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结合的路子,去年9月成立了银田村扶贫产业基地,与湖南农业大学签订协议,把这里作为湖南农大的教研基地,以村集体经济形式发展产业。流转银田镇农科场的50多亩土地,经过清理、平整,搭建了32个大棚,主要种植香菇、木耳和灵芝等产品。现已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30多人就业,同时基地利润的30%也将用于贫困户分红,让他们实实在在的享受脱贫攻坚成果。

“村里环境变美了,外地人也喜欢来了。大家来到灵芝棚里采采灵芝,感受采摘之乐。游客将采摘后的灵芝买回去煲汤或者送人,我们的灵芝根本不愁销。”该负责人笑呵呵地说,银田村现在以产业发展为牵引,让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成为良性循环,当地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在湘潭,通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以产业发展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案例不胜枚举。由于思路创新并富有成效,湘潭市的整治工作获得了多项肯定。今年4月,在全国中部10省大中城市农村改厕座谈会上,湘潭市代表湖南省作典型发言,介绍农村厕所革命“五个注重”工作经验;5月,湘潭市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清理整治率全省领先,得到省住建厅认可;7月,全省河湖强监管工作推进会在水府庙库区举行。

来源:红网

作者:曹利敏

编辑:吴思静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10/10/611377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