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李菁 新邵报道
2015年5月8日,是邵阳市政务中心(已组建为市行政审批局)副主任罗雄带领帮扶工作队员进驻新邵县龙溪铺镇梅江村扶贫的第一天,从那天起,他们以村为家,像愚公移山一样,日复一日为村里搬走贫困的“大山”。
2017年5月,梅江村、李家岭村合并为梅岭村,工作队也经历了从当初夜晚的黑灯瞎火,到如今道路两旁灯火通明;从当初的手机没有信号,到现在的信号满格;从当初的“断头路”,到现在的路路通……
修通干群“连心路”
调解好村级矛盾后,邵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队启动了户户通水泥路工程。
梅岭村曾经是湖南省级重点贫困村,这里山高坡陡,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工作队自进驻后,察民情,听民声,制定帮扶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从今年4月起,工作队启动了户户通水泥路工程,可刚筹集好资金,矛盾就不断出现。“这是我家的田,修路要占用,必须赔我8000元”“这条路必须从我家门前过,否则别想修”……
为调解村级矛盾,把户户通水泥路的好事办好,工作队创造性地想出了“村民自主承包、村里验收奖补”的法子,即让村民严格按标准自行修好3米宽、18厘米厚的道路,经验收合格后可得到170元/米的奖励补助。
截至2019年10月,工作队共争取项目资金150余万元,为梅岭村改造和新修村组公路十多公里,实现了入户公路全硬化,解决了1000多人出行不便的问题。
如今,梅岭村就是住在山上的村民也能把车开到家门口,再不需要走路进山,宽阔平坦的道路成了干群的“连心路”。
正在硬化的水泥路。
发展种植促增收
工作队察看当地的土质与农作物生长情况。
路通了,工作队把抓产业发展,促群众增收当做头等大事。
“以前村民的副业收入以卖楠竹、木材为主,劳动力成本高,形成不了规模,也产生不了效益,现在我们种下了珍品水果,脱贫更有希望了。”梅岭村支部书记李先锋说。
2017年下半年,工作队通过走访村民和实地考察,决定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栽种黄桃、板栗、猕猴桃等果树。
工作队引进一批果苗,免费发放给贫困户,但前提条件是先自主报名,再挖坑栽种,在果苗成活后,可按8元/株的标准进行奖励。
“我原来以为工作队让我们搞种植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真能免费拿到果苗,还能有补助,如今果树慢慢长大,将来有盼头了!”贫困户黄学新高兴地对笔者说。第一批贫困户种植成功后,第二批、第三批都争相要求种果树。三年中,工作队共发放产业引导资金40余万元,栽种果树25000余株,还种植药材60余亩,30户贫困户获得奖励。两年后,每个种植户可增收1000元以上。
第一批贫困户种植的果树结满了果实。
就业帮扶助脱贫
工作队走访当地贫困户。
“我儿子得了病欠了钱,你们可要帮帮我……”,随着帮扶工作队到来,一些村民以为“财神爷”来了,纷纷前来“诉苦”,希望得到帮扶。
“能帮的肯定帮,但一味等别人帮助也不行。”工作队认识到,要让脱贫落到实处,必须唤起村民们的精气神,破除“等靠要”思想。
动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出去务工,成了工作队的一件大事。
村民李通身患二级残疾,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他有事没事经常在村里转转,看到工作队员笑着打招呼。工作队觉得他语言表达能力不错,人看着也灵活,就买了两只羊给他喂养,结果李通把羊喂得壮壮实实,还卖了个好价钱。后来,工作队了解到李通想外出务工挣钱,就通过市残联的帮助,把李通介绍到邵阳一家槟榔加工企业上班,每月扣完各种保险后还有1200元的收入。
罗益平一家共8口人,他在家种田,妻子患有精神病和脑瘫十余年,儿子打零工收入微薄,生活难以为继,债台高筑。在了解罗益平家的致贫原因后,工作队于2018年为其儿子、儿媳在长沙蓝思科技有限公司找到了工作,两人每月共有8000多元的收入,日子也一天天红火起来。
2018年底,梅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3户435人全面达到“一确保两完善”要求,顺利通过国务院检查验收退出贫困村,并获得市级森林防火示范村、县级综合治理先进村、矛盾纠纷化解先进村和农村远程教育优秀站点等称号。
来源:红网
作者:李菁
编辑:陈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