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记者节丨只问初心 无问西东 我们奔跑在梦想的道路上

来源:红网 作者:王嫣 编辑:陈纲 2019-11-07 22:16:27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记者 王嫣 长沙报道

脚下沾满多少泥土,笔下就沉淀了多少真情。从心间到笔尖,我们尽喉舌责,写为民情。我们记天下风云,记人间冷暖,记天地浩气,记家国情怀,我们有着共同的名字——记者。

无论是在现场报道国庆盛典,还是深入基层采访贫困户;无论是对话行业专家,还是攻破语言关,与外国记者面对面;无论是乘坐慢火车,记录果农眼中的真实幸福,还是趟过最后一公里,发掘最鲜活的民警故事……我们始终怀着对新闻的追逐与敬畏,坚持着用心、用情报道。

回首过去,我们不忘初心。放眼未来,我们全力奔跑在梦想的道路上。

在第二十个记者节来临之际,我们将镜头留给自己,还原采访路上的点滴故事。

红网采访中心时政部记者刘玉先:见证盛典 我为祖国而骄傲

00副本.jpg

红网时刻记者刘玉先在国庆盛典报道现场。

报道全国两会,前往天安门的次数也不少了 ,但今年国庆有幸参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及群众游行报道,印象最为深刻。

凌晨2点起床,从宾馆出发来到梅地亚新闻中心集合点。4点多到达天安门广场观礼台,到下午1点从天安门广场回宾馆,近十来个小时,人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忘了疲劳,忘了饥饿,只觉得手机、相机拍得不够,只觉得时间不够用……

站在天安门广场,我从来没有这么激动。当升国旗唱国歌时,我心潮澎湃,因为看到升起的五星红旗,就像在心中升起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豪。当威武之师虎啸长安街,我热血沸腾,因为这是支撑强国梦、强军梦的坚强柱石,这是维护和平、守护和平的坚固盾牌。当20架直升机组成巨大的“70”字样飞过广场时,我百感交集,因为这象征着新中国走过极不平凡的历程,寓意着全军官兵向伟大祖国献上深深的祝福。

……

虽然盛典已过去一个多月,余音依旧在心中震荡、自豪依旧于心里升起。

作为地方网媒的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有幸是见证者、参与者,也是记录者,我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骄傲。

未来的每一天,我将不忘初心,脚踏实地,用最美的文字,最真的情感,完成职业生涯里的每一次采访。

红网采访中心重点创意部记者张金东:穿行贫困山乡 摩托车上满载好新闻

WechatIMG15.jpeg

红网时刻记者张金东骑着摩托车,穿行在贫困山乡,发掘了一个个动人的扶贫故事。

在全省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关键阶段,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今年4月开始,我参加了“记者在扶贫一线”实践锻炼,成为脱贫攻坚这场伟大实践的观察者、记录者、参与者。

于我个人来说,这既是一次重要经历,更是一种宝贵财富,也是一次锤炼践行“四力”的实战演练。

在扶贫一线,需要频繁下乡,县里的公车本不宽裕,每次下乡采访,一呆就是大半天,于是我在当地自己掏钱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蹲点采访的近三个月的时间里,这辆摩托车陪伴我,平均每天行驶近20公里,从白天到黑夜,翻山越岭,奔波在不同的基层新闻现场。

在蔡桥乡福林村的香柚产业基地走访时,我认识了雨中仍在忙碌的刘小娥,挖掘出了她通过学习技术带领贫困户一起致富的励志故事。

在河伯乡五皇村,我无意中看到了贫困户家里贴满墙壁的23张奖状,了解到一个家庭斩断贫穷代际传递的努力和信心,看到未来的希望。

在金称市镇社田村,我被扶贫队长刘梅的拼命三郎精神感动,忍着腰椎间盘疼痛,数次拒绝医生手术建议,带着拔罐、中医理疗器材忙碌在扶贫一线,演绎着基层扶贫干部的动人故事。

……

脚下有泥土,下笔情也真。一个个鲜活形象、动人的场景、感人故事,就这样被发现,被挖掘,被传播。我始终坚信:基层是新闻的富矿,而好新闻是跑出来的。

红网采访中心重点创意部记者陈雪骅:深入扶贫最前沿 记录真实扶贫故事

今年参加了由湖南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挂职扶贫活动,从4月15日开始,正式下到湖南洞口县驻点,到7月15日“下沉阶段”结束,全县24个乡镇、街道,我走了20个,其中山门、罗溪、长塘、大屋、桐山5个乡镇,地处雪峰山主脉,地理位置偏僻,交通、经济状况都很落后,深度贫困人口也多,在这5个乡镇,我待的时间最久,深入行走到了扶贫的最前沿。

WechatIMG10.png

红网时刻记者陈雪骅(右)在向驻村扶贫干部了解易地搬迁情况。

今年4月底,在岩塘村,在对县纪委驻村扶贫干部肖佐武的采访中,我看到了驻村工作队的用心,他们用一本册子记录了许多贫困户搬迁前后的对比影像,并向我介绍了村里的易地搬迁情况。通过这次采访,我对扶贫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坚定了我要用心做好一线扶贫报道,生动展现基层扶贫工作的决心。

挂职扶贫几个月,白天四处奔跑,晚上回驻地写稿,工作量大,人瘦了、晒黑了,但充分掌握了一线扶贫工作情况,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等领域积累了自己的心得,也结识了许多可爱的扶贫干部,很充实,很有获得感。“记者在扶贫一线”活动将持续到年底,我将继续做好一个一线行走者,记录真实的、感人的扶贫故事。

红网采访中心政务部记者何青:记录时代变化 捕捉身边的美丽风景

WechatIMG12.jpeg

红网时刻记者何青专访印遇龙院士。

最美是什么模样?何为最美?2019年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袁隆平、官春云、印遇龙等10人获得“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作为科技线口的记者,抱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些最美科技工作者的身边。

一甲子油地情,听官春云院士说,我就是油菜,油菜就是我;再次见到印遇龙院士,依旧是一双运动鞋,一件简单T恤,言语间,谈及的是对非洲猪瘟的思考;隆回县金石桥镇,74岁陈富昌依旧没有结束他的科普教育事业,把科技的种子种在了孩子们的心中;南华大学里,听着喻翠云教授讲述她与科研的故事,听她说,科研就是追求美……

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在采访中,发现美,学习美,最终能把这些美让更多人知道,用心记录好每个采访过程,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在报道中记录时代的变化,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与惊喜感,捕捉社会的发展轨迹。我想,这就是我们记者的荣幸,也是新闻的魅力所在。

红网采访中心政务部记者李璐:勇做新闻报道视频化转型“探路者”

在融媒体发展时代,新闻报道视频化成为媒体转型蝶变的一个重要的抓手,我觉得,从vlog等形式切入,活学活用,将新鲜的媒介呈现形式与报道深度融合,能更好地展现我们新时代媒体人年轻化、接地气的特色和风采。

首届中国(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中非经贸博览会、2019世界计算机大会……湖南日益张开双臂,拥抱世界舞台,“一带一路”的不断发展,对于媒体记者做新闻报道要求随之水涨船高。

WechatIMG11.jpeg

红网时刻记者李璐、卢欣、姜心玥在中非经贸博览会上,采访马里媒体记者Moussa Camara。

涉外采访对英语口语表达、反应能力、选题策划要求很高,对记者也是不小的挑战。

刚开始做视频采访会比较害羞,但非洲朋友非常和善热情,美食和美女总是最容易引起共鸣的话题。我们问乍得记者Nadjingar长沙的菜辣不辣,教马里记者Moussa Camara说中文,这些视频做出来,受众都表示都很有趣,给予了我们莫大的肯定和鼓励。

在中非经贸博览会上,我和我的同事姜心玥、卢欣、何青共同合作,自主设计视频报道方案,倾力打造视频报道新爆点,推出《电臀舞、无影腿:oh my god,非洲朋友太会跳舞了!》《视频丨好韵味!快看外国记者这样“策”长沙》《童言“策”展会!非洲宝宝向你说“I LOVE YOU”》,从非洲媒体记者看中非经贸博览会,到市民对博览会的看法,还推出了萌娃看展特辑,除了常规视频报道,我竭力挖掘中非经贸博览会上的有趣新闻点,通过视频形式还原采访现场盛况。

说来也巧,我身边喜欢拍视频的女孩子比较多,在玩数码方面,说不定我们也能闯出一片天地。

红网采访中心民生部记者郭薇灿:趟过最后一公里 发掘最鲜活的新闻素材

加西亚马尔克斯曾说:“如果让作家选择生活在天堂还是地狱,那他是会选择地狱的,那有更多文学素材。”我想,对于记者来说,也是同理,越是深入到基层,到偏远的地方,越能获取最生动最鲜活的新闻素材。

2019年底,红网时刻新闻将推出“趟过最后一公里”系列,用镜头对准那些穿着深蓝色制服的基层警察,他们有的驻扎在海拔最高的偏远山区,有的深耕在山路十八弯的少数民族村寨……

WechatIMG13.jpeg

红网时刻记者郭薇灿、张必闻在“趟过最后一公里”采访现场,为了记录前方出警的民警,郭薇灿跟同事张必闻一直趴在船头长达一个多小时进行跟踪拍摄。

这张照片拍摄于今年10月底,郴州资兴市滁口镇东江湖的一艘渔船上,也是趟过最后一公里的采访现场。与以往我们把镜头对准采访对象不同,这一次,是随行的民警拍下了我们工作的瞬间。

滁口是一个典型的水乡小镇,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的民警出行办案80%都是乘坐船只。白天还好,一旦遇上下雨天或是夜晚,湖面上不可预料的情况就有很多。当时,正是晚上八点多,深秋的山区湖面早已是寒风浸骨,但为了记录前方出警的民警,我跟同事张必闻一直趴在船头长达一个多小时进行跟踪拍摄。

尽管只是一个背影,但我想以它,以记者那些逆风而行的日子,庆祝我们的节日。

红网采访中心民生部记者张兴莎:“好记者”就是扎根一线 沉下去 慢下来

WechatIMG9.jpeg

红网时刻记者张兴莎(中)在慢火车上采访果农。

现在我们早已进入了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速铁路时代,而湖南仍保留着四趟没有提速的“绿皮慢火车”。今年上半年我和同事们一起踏上了慢火车,跨越湖南、贵州、重庆三省市,完成了四趟列车1251公里的跟车采访,在果农满满的箩筐里我们看到了脱贫的希望,他们靠着勤劳双手脱贫致富,我们也在列车员的坚守里,看到了他们无怨无悔地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铮铮诺言,最终《湖南最后的慢火车》系列获得了2亿多的流量。

今年10月,我作为湖南代表带着绿皮慢火车的故事,参加了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在分享的同时也倾听了来自全国146名好记者的好故事。我更真切地感受到“好记者”一定都是扎根一线的,“好记者”很多时候就是像慢火车一样,在采访时等了等、沉下去,慢了下来。我想,记者的初心就应该在每一次触摸基层的经历里,在用笔用心记录的平凡故事里,更是在践行四力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感悟里。

红网采访中心摄影部记者朱丽萍:不做油腻“老记者” 时刻做全媒体时代“新人”

WechatIMG14.jpeg

红网时刻记者朱丽萍(左)在“湖南微信公众号联盟·大v看营商环境·全省产业园区巡礼”活动采访现场。

在最近启动的“湖南微信公众号联盟·大v看营商环境·全省产业园区巡礼”活动中,我代表红网参与整个活动的报道,11月3日~8日,从长沙出发,到常德、衡阳、株洲、宁乡、望城,连续6天,白天采访,晚上写稿、剪视频,每天忙到凌晨3点,只为能出精品。

采访过程中,主办方、大V们、市州网信办的同行人员纷纷凑到我的耳旁说“你最积极!你最敬业!”虽身在大V采访团队伍中,可我并不是大V,我是一名正向全媒体记者迈进的新人。每天完成一条稿件采、写、摄、录、编,并不是一件轻松事,认真拿料,精雕细琢,制作精准到每一帧画面,这是全媒体记者必备的职业素养,始终把自己当“新人”一样诚实地努力,以媒体人的工匠精神来雕琢每一篇报道,这样的态度,便是党媒记者的担当。

来源:红网

作者:王嫣

编辑:陈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11/07/619072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