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匿在巡道街巷道中的古墙。
镶嵌入墙的石碑铭刻。
清代湖南贡院的外墙,各时期的砖墙技艺在此交织。组图/记者常立军糖小三
清代湖南贡院的外墙已296岁,这面古墙像位隐士,藏匿在湖南省农业厅宿舍和巡道街一小区的巷道中。
貌不起眼的它却是湖南贡院极少的残迹留存,见证了长沙近代风云际会。从清代贡院到湖南教育总会、湖南和平解放前的湖南省政府驻地再到湖南省农业厅,不同时代,不同行政机构在这里轮换,职能也随之更替。唯独这面古墙,任世事变幻,它依然立在原地。
这面饱经沧桑的古墙,不单只容纳湖南近代史,在它缝缝补补的痕迹里,也藏着从清代以来的砖墙工艺。一面墙并不单调,墙里墙外都是学问。
潇湘晨报记者 伍婷婷 长沙报道
清代湖南贡院仅存的两座残迹之一
立冬前,天气舒适,最适合访古。从闹市区经营盘路进入巡道街,在路边一处被杜英树撑出来的空间里,“清湖南贡院旧址”“湖南教育会坪故址”“中山纪念堂故址”三块石碑紧紧挨着,历史在这里扎堆。我们要寻访的那面古墙就在这些石碑旁的小巷里,它最原始、最重要的身份是清代湖南贡院外墙。
清雍正元年(1723),两湖分闱,长沙建立了独立的贡院,湖湘士子终于可以在本省参加乡试。而在此之前,湖广省(大体包括湖南、湖北)乡试一直实行合闱,清承明制,仍设湖广省合闱乡试。就算清康熙三年(1664),湖南从湖广省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省,此后60多年,获科举资格的湖南士子仍需长途跋涉,经过洞庭湖,去湖北武昌参加乡试。“两湖分闱”是个好消息,当时的湖南巡抚接到这道上谕后,只花了半年时间就在长沙城原明吉王藩池,利用湖湘书院的院址建起了规模宏大的贡院。当时的贡院辕门、头门、龙门有3座,望楼4座,鼓亭2座,东西官厅8间,中间的至公堂、衡鉴堂各5间,内帘房舍32间,提调、监试、后勤等用房150间,以及考生考试和居住的号舍8500间。如此大手笔的建筑,在今日五堆子和赐闲湖一堵湖南贡院文化墙“清代湖南贡院平面图”上仍能窥见一二:东至东长街(今蔡锷北路),南至小吴门正街(后改贡院街,今中山路),西靠又一村,北至营盘街都是贡院范围。它四周都有围墙,戒备森严。
最初的湖南贡院较为简陋,号舍之间多用泥塘隔断,路面也崎岖不平,碰上下雨天,都是泥水。当时湖南贡院的建筑风格也和其他各省不同,其他省的号舍一般设置在至公堂的前面,呈东西排列,而湖南贡院的号舍位于公堂的右侧,是不合规范的。但这般条件的贡院,仍然有它自己的规矩:号舍10间一弄,5弄编成一字。在一些贡院老照片中,这样的号舍就像一条搭着棚子的长巷子。这些号舍就是乡试考生的考场座位,每人一间房,房内设置2层可供抽动的承板,这块承板白天可以当桌子,晚上用来睡觉。考生只有在考试前才能入内,而一旦入内就要封号栅,直到考生交卷那边才可以开栅栏。举人考试每三年一次,通常在8月9日开考,考生入考场后就进入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他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在这间矮屋内饮食起居度过9日,直到8月18日考完最后一场才能出来。“那时候的贡院外墙就是一道严密的屏障,围墙上通常会铺上厚厚的荆棘。”湖南文史馆员、本版顾问陈先枢说,也因这层关系,贡院还被称之为“棘闱”。
湖南贡院的基础条件一直到清乾隆十二年(1747)才有所改观。贡院进行了大规模改造,整个建筑体系只有至公堂、衡鉴堂、内帘、内监试、监临、院提调监试还保留原样,其余的都进行了重修。再往后,随着考生的不断增多,贡院又陆续经过很多次改造,但直到清光绪三年(1877),时任湖南巡抚的王文韶认为贡院土墙易倾塌,有隐患,才将土围墙改为砖墙,并增高数尺。而这时,湖南贡院也达到空前规模,号舍就从原来的八千五百间增至一万一千多间。
不断更新的湖南贡院成就了一批批湖湘士子,陶澍、贺长龄、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从这里走出,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湖南贡院作为乡试考场的职能结束,但这个庞大的建筑体系并未拆除,它仍在延续着“教育”功能。百年后,湖南贡院留给长沙城的除了那段湖南科举史,只有巡道街两百多米的外墙和挪到岳麓山景区东大门的一对石狮子。“那对石狮子原在中山路百货大楼前的三角花园里,原来的三角花园是贡院的辕门所在,后来三角花园改造,可能出于保护这对石狮子,才将它跟贡院旧址分开。”陈先枢说。
这面外墙留下了不同时代的印记
寻找湖南贡院古墙残迹极不容易,非要熟悉的人指引不可。
古墙属于贡院的东面围墙,跟巡道街一墙之隔。贡院时期的巡道街是围绕贡院一圈的狭长通道,它的出现就是防止考试舞弊,方便巡视。那时紧邻巡道街的贡院外墙是严肃、威严的,摆出闲杂人等不许靠近的姿势。如今前去,不但森严的影子全无,残破得让人心生沧桑。
我们从巡道街“清湖南贡院旧址”的石碑旁进入小巷,找到贡院外墙。这堵蜿蜒近三百米的古墙大概3米高,沿线堆满了搬家垃圾,完全让人忽略了它的存在。若不在那栋标注“巡道街一单元3号”的楼房下,看到镶嵌入墙的“贡院巡道街宽一丈一尺”石碑铭刻,我们就要与它擦肩而过了。古墙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它在不同时期被人为加高,墙面也抹上水泥覆盖。在那些覆盖层上,广告、涂鸦随处可见。而脱掉水泥裸露出来的墙体,缝缝补补的痕迹多得数不清。
但就这样一段斑驳陆离的古墙,却完整地见证了历史的风起云涌。在近三百年的漫长时光里,不同风格的建筑在它的基地上建起又消逝。“这面墙最可贵的是几个时代的风格叠加在一起,它见证了所处基地不同时代的变迁。”古建爱好者糖小三在这面墙上根据不同材料、砌法找到了五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层。透过这些文化层,能看出古墙所处基地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建筑风格的转变。
这面古墙上最早出现的文化层是清代湖南贡院留下的。作为当年的贡院外墙,它似贡院的“安保”,严实守护着考场。那时的古墙是青砖建筑,只有两米多高,但它结实,牢靠。湖南贡院完成使命后,改设湖南督学署,1907年,谭延闿等人在这里创立湖南教育会。因为前面有宽广的空坪地,两侧有围栏,中间还有一座戏台,长沙人习惯性称它为教育会坪。这是当时长沙人民举行重要集会的场所,长沙人力车工人集会、湖南农工商各界十万余人示威大会、湖南各界反日示威大会等都在这里举行。这也是1938年长沙“文夕大火”后湖南省救济委员会发放救济金的地点之一。在成为湖南教育总会期间,这里建起了中山图书馆和省立博物馆等建筑,西洋建筑风格引入这片基地。可惜,这几处建筑在1922年被毁。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在教育会坪内建起了一座砖木结构的“中山纪念堂”,另一种建筑风格的进入。中山纪念堂是清水砖墙,前面是爱奥尼克柱式门廊,立着6根石柱,全部用花岗石精雕,它是浓郁的古罗马风格和湖南建筑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这是湖南近代麻石艺术的精品。”糖小三介绍。好景不长,三年后,中山纪念堂因战争被毁,直到1932年,它才基本恢复原貌。此后,长达六十多年,中山纪念堂一直存在这里,它曾是湖南人民的抗日后援驻地。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还在这里宣告湖南和平起义。这期间,它的建筑风格也一直存续,直到1995年9月,湖南省农业厅改建宿舍时将其拆除。
1951年,曾经教育总会的戏台改建成红墙绿瓦的古典式门楼,这期间,建筑风格又夹杂着中国古建的复古风。在贡院外墙上,这时多了红砖修补的痕迹。但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湖南贡院旧址的基地上建成了湖南省农业厅,建筑风格也随之转变,如今,贡院外墙周边的建筑基本上都是钢筋水泥构造,它周身的抹灰材料也是水泥。
空斗墙、实心墙……各时期的砖墙技艺在此交织
贡院外墙在变幻莫测的时代和建筑风格中转圜,早已成为砖墙工艺的活标本。轻触一块青砖,可能最早出现在湖南贡院时期;一处砌墙手法,可能是旧时的空斗墙砌法;若是从中间挑出一块年代感很强的红砖,它可能来自民国;如果继续深究,稍微碰触一下墙面的覆盖层,它掉下来时,又是现在建筑中的水泥材质。
“这面墙上,一部分是后来加的。”住在巡道街一单元3号楼的谭女士说。她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看到墙一步步加高。以前的墙高在一处波浪形的痕迹处,后来加高,还在墙顶上拉上铁丝网。沿墙走到尽头,它蜿蜒的形状也似波浪,一会儿以圆弧形凸出,一会儿又以不规则形状凹进去。墙面上,靠着旧址碑刻那头,涂上暖黄色的抹灰,已看不出古墙痕迹,其尾部则因旁边新修的建筑物阻挡,也无从知晓它的面貌。能够让人一目了然的,只有中间段。这里因为一些构树撑破墙砖,水泥块脱落,墙体的切面露了出来。糖小三在贡院外墙的一处墙体上发现,从上往下,这面墙上有钢丝网架、水泥压顶、残余的抹灰、修补的红砖、空斗墙工艺、原有的青砖留存、实心墙脚等,这面满满都是知识点的砖墙就像一个建筑课堂。可惜清代的留痕并不多,只有空斗墙、青砖、实心墙脚等原装部分。
最吸引我们的是空斗墙工艺,这是传统的砌墙手法。在清代,它是比较流行的砌墙工艺。一面墙上,通常用青石作墙脚,方正齐整的青石打底,硬度高、耐磨耐风化,能保证墙基稳固;第二层砌青砖实心墙,再次稳定结构,最后以空斗墙封顶收口。这样既保证墙体稳固,又有空斗墙的美好纹样。贡院外墙上,除了未见青石,依稀能看出下半部分保持着这样的砌墙顺序。空斗墙对砖的质量要求较高,它要求造墙的青砖必须打磨光滑,棱角完好,砂浆也要有较好的和易性,使砌筑后灰缝饱满。这样的空斗结构中,又分斗砖、丁砖、眠砖,砌成后保留了中心的空间。它与同厚度的普通实心墙相比,虽然牢固性稍差些,但更节约砖材、砂浆和劳动力。与此同时,空斗墙砌法由于在墙内形成空气隔层,还能提高墙体的隔热和保温性能。
“很多民居都是这种砌墙手法,它算比较牢靠的。”糖小三说,在长沙,化龙池的照壁和潮宗街楠木厅的外墙、西长街的一些古建上都用到空斗墙技术。在贡院外墙上,空斗墙是用青砖与石灰砂浆砌筑而成的,它的砌筑形式有的地方是一眠一斗,有的地方一眠两斗,看似变化多端,实则又有规律可循。
贡院古墙,古朴的青砖打底,透着沉稳、厚重。规整的青砖里偶尔突现几块红砖,不确定它们到底来自民国还是现代。修修补补后,古墙得以幸存下来,我不禁有些疑惑,究竟应该感谢这些红砖还是埋怨它?
参考资料:
[清]光绪《湖南通志·卷六七·贡院考棚附》
《湖南老街》,欧阳晓东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
《房屋建筑基础知识》,陈行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知乎
侧砌的砖称斗砖,平砌的砖称眠砖。有眠空斗墙是每隔1~3皮斗砖砌一皮眠砖,分别称为一眠一斗、一眠二斗、一眠三斗。无眠空斗墙只砌斗砖而无眠砖,所以又称全斗墙。
来源:红网
作者:伍婷婷
编辑:刘良骏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