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乡村追梦人④︱邱德信:追梦赤子因“爱”种“艾”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印玉芬 编辑:刘良骏 2019-11-13 12:57:12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业农村同样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而这场发生在农业农村的变革是由无数“追梦者”共同推动的。近日,红网时刻开设《乡村追梦人》专栏,记录那些为了湖南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而努力奋斗的奔跑者,记录下他们最美的追梦姿态。

相关链接:

乡村追梦人①丨段伟妮:生产“能吃的餐具”,为的是美丽的绿水青山

乡村追梦人②丨夏伶俐:我只会种蘑菇

乡村追梦人③|王亮:一颗小小的螺 一个大大的梦

红网时刻记者 吴公然 通讯员 印玉芬 岳阳报道

刚过而立之年的岳阳创业青年邱德信,虽然出生农村,却不想跳出“农门”,他选择在广阔农村土地追梦。“我爱我的家乡,我想让家乡美起来,老百姓富起来。”追梦赤子心,执着而坚定。

有爱的梦想,运气一般都不会差。在今年“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邱德信成为一匹黑马,在省赛初创组中斩获一等奖,在国赛农业农村组中获得铜奖。能够在激烈的创业大赛中取得佳绩,皆因与“艾”结缘。

图1.jpg

在今年“创青春”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邱德信在省赛国赛中获得佳绩。

触景生情,因“爱”种“艾”

邱德信的家乡在岳阳市云溪区路口镇黄皋村,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山多田少,老百姓早已习惯于田里种点稻谷,地里种点红薯的劳作模式,收入有限。

2016年底,在外打拼的邱德信回乡看到大片荒芜山头,部分百姓生活清苦,心里不是滋味。他心中的家乡应该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欣欣向荣之地,怎么能出现荒芜凋敝和贫困现象?

触景生情,邱德信善于经营的头脑飞快运转起来,思考有什么样的项目既能使荒山披绿,又能有市场前景能带动村民增收。通过多方面的考察、学习,结合当地实际,艾叶这种有浓烈香气、有较高药用价值的植株进入其视野。

艾叶喜温暖湿润气候,荒山、草地、农田及“四旁”边角余地皆可种植,黄皋村当地地理气候适合十分艾叶种植。艾叶耐旱耐阴,抗病虫害能力强,种植和培育管护、采收贮存需要的劳动量不大,户户可参与,人人都能种,一次栽种,一年可采收两到三季,往后种植年份也不需要播种或移栽,可永久受益。

想到就干,邱德信找来两个与他一样年富力强的合伙人,当年就在黄皋村通过流转和股份合作,创办岳阳市云溪区黄皋艾叶种植合作社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建立艾叶和油茶套种示范基地。

一种便是一大片。2017年,邱德信的合作社种植面积近3000亩,种植区域遍布岳阳市君山区、临湘市、平江县、岳阳县、云溪区等多个乡镇,现种植工作已全面完成,且种苗存活率达100%。

图3.jpg

邱德信向记者展示他公司研发的艾制品。

被收益“艾特”,村民纷纷入社

事实上,邱德信刚开始号召当地百姓种植艾叶,响应者寥寥。

黄皋村及周边地区并没有种植艾叶的习惯,民间也只有在端午节时把艾叶挂在门口避邪的传统。农业是靠天吃饭的行当,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不强,村民很难下决心去种一种陌生的作物。

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邱德信带领合作社从示范基地、培育典型种植户入手,吸引广大贫困户参与,合作社的艾叶种植面积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扩张。

贫困户张丹蓉在合作社的指导下种植艾叶2.2亩,种苗由合作社免费提供,采收由合作社统一组织,自己花了700元买化肥,零零碎碎投了3天工,卖了3000多元,一季收益获纯利2000多元,全年可收两季,获纯利4000多元;而原来这2.2亩田只种一季谷,收谷不到2000斤,收益也就2000多元,刨除人工成本所剩无几。

此外,在流转效益上,基地荒山土地流转年限35年,被流转土地的农户能获得每亩每年流转费55元的长期稳定收益。一笔一笔的算,一户一户的看,之前对种植艾叶还有疑虑的群众,开始心动了,纷纷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

为了切实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对签约入社的贫困户统一提供优质种苗、统一提供技术指导、统一保底回收价格标准、统一组织集中采收等一系列便民措施,解决了困难群众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的难题,为贫困群众铺上了一条脱贫增收之路。

图4.jpg

邱德信的“扶贫车间”解决了近150名老百姓的长期就业问题。

建“扶贫车间”,让“艾”触网

刚开始,合作社只是种艾叶,吸纳的劳动力有限。2017年的一次扶贫活动让邱德信有了新想法。活动中,邱德信本想把准备好的2000元扶贫款给贫困户,没想到遭对方婉拒。给钱只能解一时之急,贫困户请求他能否帮忙介绍一个工作来彻底改变家庭命运。

扶贫中出现的意外,让邱德信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贫困户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让他思考如何让更多贫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他想再办一个艾叶加工厂,生产艾制品,建一个能容纳更多就业的“扶贫车间”。

于是,他在村里建起了2000平方米的加工厂房,艾条、艾浴包、车枕等50多个艾制品被相继研发出来,涉及中药养生和日用、食用等多个领域,

有了产品,如何卖出去,邱德信决定走了一条非传统的电子商务营销之路。然而,他以前并没有网络运营经验,只得自学网络生意经,经常学习电商运营课件到凌晨2点。

邱德信的努力没白费,在经历2018年电商试运营之后,2019年迎来爆发。“艾辛园”品牌系列艾制品摆上了40多个热门网络平台,带货能力强的网红主播为其作推介,“双11”购物节一天能有20000单出货量。

邱德信由此摸索出了一条工厂化生产、公司化经营、网络化销售的经营路子,解决了近150名老百姓的长期就业问题,其中包括了6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

邱德信表示,在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的指导下,合作社将按照“绿色环保”的理念,不断开拓创新,打造艾叶一体化产业链,推动艾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领困难群众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来源:红网

作者:吴公然 印玉芬

编辑:刘良骏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19/11/13/620049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