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市大和圩乡雅江村综合服务中心,衡阳市人大常委会精准施策换来山村巨变。
操场有了塑胶跑道,校园环境发生了崭新变化。
精准施策,抓产业拔穷根,巩固脱贫成果。
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段志刚(右二)走访贫困户。
红网时刻通讯员 杨源 记者 石珊 衡阳报道
阳光明媚,青山如黛。初冬时节,走进耒阳市大和圩乡雅江村,一些已经脱贫的村民跟记者谈起自己的脱贫经历,他们最大的感受是脱贫路上有“远亲”帮忙。
“这几年,路宽了,钱多了,人也精神了。衡阳市人大常委会的同志在我们村里出了大力,下了苦功!”说起衡阳市人大扶贫工作队,雅江村村民徐桂英言语之间充满了感慨。
2018年5月,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在雅江村开展驻村帮扶。为实现贫困村摘帽,让贫困户脱贫,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一线结对帮扶,深入村组访贫问苦,一户一策制定脱贫方案。通过多方调研,决定大力发展扶贫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如今,雅江村的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精准发力,找穷根挪穷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清零
雅江村曾是省级贫困村,由于山多田少,地势低洼,加上村内人口老龄化、空巢化严重,年轻劳动力基本在外打工,挣了钱的人都在城里落脚,不愿意再回雅江,导致村里农业经济十分脆弱,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差。因此,雅江村在耒阳成了穷乡僻壤的代名词。
面对老龄化严重的边远农村,如何让贫困户脱贫呢?“要从群众的意愿入手,优化帮扶工作‘结对组合’。要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用‘绣花的功夫’制订一户一策,千方百计提高村民收入。”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段志刚对驻村工作队提出的要求。
今年68岁的徐桂英曾是该村的贫困户,属于因残因病致贫。据介绍,徐桂英双眼先天性失明,10岁的孙子也身患甲亢,家中的唯一收入仅是儿子在广州打工挣来的微薄工资。但这对于孙子的治疗费以及日常开销却是杯水车薪。
“徐桂英老人以前借住在她亲戚家,家庭情况十分凄苦。她在广州打工的儿子也是一个月回来一次,带她孙子去老中医家看病治疗。她的儿媳妇就是嫌家里太穷,一无房二无粮,家里还有个双目失明的老娘,无法忍受这种生活,离家出走后杳无音讯。”雅江村新任村总支书记徐望文告诉记者,每当提起这件事,徐奶奶都悲从中来。
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困,市人大常委会的帮扶同志根据徐桂英老人的实际情况,与工作队一起制定了具体帮扶办法,为老人家庭的脱贫之路指明了方向。
养老金、低保、残疾生活补助费……很快,徐桂英老人不仅享受到了这些扶贫优惠政策,还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计划,住进了新房,生活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驻村工作队队长谷安来告诉记者,徐桂英老人还可享受政府易地搬迁后续产业分红。经工作队出面衔接,她儿子在广州从事仓库管理工作。目前,徐桂英老人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9000多元。另外,老人的孙子也享受了每学期500元的教育补贴,并在发布社会扶贫需求后,引来爱心人士捐书捐物。
谈到如今的变化,徐桂英老人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她说:“现在我有房住,有饭吃,收入也有了保障,成了有面子的人。扶贫工作队还经常来看望我,心里暖暖的哩!”2018年底,经过层层核查,徐桂英老人一家已经实现脱贫。
精准把脉,真脱贫脱真贫,基础设施先“脱贫”
“改善基础设施、治理村内环境、培育文明新风,让村子发生变化,就是要出实招。”驻村扶贫工作队多次商议认为,要想让贫困户脱贫,基础设施得先“脱贫”,首要解决的就是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工作队想法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支持。
“之前学校的操场都是黄泥土,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学生课余时间都没法进行户外活动。现在不一样了,操场有了塑胶跑道,校园环境发生了崭新变化。这一切都要感谢衡阳市人大常委会的真心扶贫。”雅江学校校长廖书铨笑着对记者说道。这所偏远的乡村学校占地面积约23000平方米,共609名学生。
11月22日上午,记者在雅江学校看到,学生们正在全新的操场上进行体育活动,他们的欢声笑语在校园上空回荡。而在2018年9月份之前,该校的基础设施还相当落后。衡阳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率市教育等相关部门来该校现场调研后,当即决定拿出60万元资金对该校的操场进行提质改造,还帮助学校添置了多媒体教室,化学、生物实验室和图书室。今年上半年,该领导再次来校回访时,又现场办公为学校美化绿化解决45万元经费。现在的雅江学校校容校貌和教学条件有了根本变化,成为耒阳市边远农村学校的典范。
“今年,我校田径队参加耒阳市运动会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三名。”廖书铨表示,学校基础设施得到提升,校园焕发了新活力,为师生们提供了更便捷、更贴心和更全面的服务,极大增强了广大师生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在基础设施上,驻村工作队拼尽全力争资跑项,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雅江村民的“幸福指数”。据介绍,在各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驻村工作队先后筹齐60万元资金,修建了430多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还争取资金配套建设了篮球场、戏台、健身区、停车场等设施,完成村部周边和村内主干道的绿化、亮化、硬化。针对村里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较多现状,在全乡率先建成村级留守人员关爱中心。如今雅江村部及附属设施便成了周边乡镇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的建设标杆,被耒阳市委组织部树为基层支部五化建设的示范点。
要想富,先修路。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方面争取,一方面把樟雅公路纳入省“十三五”计划,并于2019年全线贯通。另一方面,争取交通部门投入130万完成乡村公路通组入户。如今118户贫困户都实现了通路、通水和通电,全村道路连环,出行十分方便,群众亲切称之为“连心路”“致富路”。
精准施策,抓产业拔穷根,巩固脱贫成果
村里基础条件改善了,如何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巩固脱贫成果呢?在产业扶贫上,驻村扶贫工作队采取变“输血”为“造血”的方式,帮助成立泰源种养殖合作社和群乐小龙虾养殖基地。两个合作社有近400亩的水域面积,抓住“大和草鱼”这个国家地理标志,发展四大家鱼、桂花鱼、小龙虾和甲鱼等水产养殖。后盾单位按照每户3000元标准入股合作社,按20%的利润,分五年付本还息,贫困户能零投入零风险得到5400元收入。
为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该村还将建设“新五丰”模块化环保养猪场。该猪场占地面积6600多平方米,运用机械自动清粪技术,可达到零排污、无气味的绿色环保要求,预计今年年前投产。该项目将采用“村委会+公司”的管理模式,投产后将存栏2500头猪,一年出栏5000头猪。不仅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长期稳定分红,还将解决部分贫困户就业问题。
在工作队的帮扶下,雅江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继建成光伏发电站后,去年建成三通里综合养殖场,今年建成新五丰模块化环保养猪场。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接近10万元,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25万元。该村原有118户贫困户,共460人。自2018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派驻扶贫工作队至今,已帮助贫困户脱贫109户440人。
产业扶贫为雅江村拔掉穷根找到了良方,2018年底雅江村已实现了“村摘帽、户脱贫”的任务。正如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段志刚所言,只有帮助村里把产业发展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脱贫,才能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来源:红网
作者:杨源 石珊
编辑:姜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