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下午,2019中国新媒体大会——“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发展专题研讨”在长沙举行。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晋升作主题演讲。
红网时刻11月29日讯(记者 杨艳 何青 摄影 陈杰)多元赋能、强化参与、优化互动、注重协同,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晋升提出来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思路,在11月29日举行的2019中国新媒体大会分活动之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发展专题研讨”上,他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时代内涵和现实路径》为题作主题演讲,引发与会人员回味与深思。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不仅涉及机构融合、人员整合、媒介融合,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平台重构和功能再造。”张晋升说,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党中央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变革的背景下,通过整合县级媒体资源、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一项重大决策,关系到基层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建设,关系到如何通过传播的手段打破城乡信息不对称的二元化结构,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如何重心下移,推进国家治理向纵深发展。所以,要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概念和内涵有更深入认识。
了解了其时代内涵,便要思索其解决路径。张晋升提出了四点建议。
多元赋能。包括自我赋能,打造网红记者吸引用户、引导舆论、加强内部竞争;自媒体赋能,在新闻客户端为县域有影响力的自媒体提供入口,将其纳入到传播共同体中,吸引用户群;数字用户赋能,除了在公共服务环节为公众提供数字入口外,也可为普通用户提供个人频道选择,主动赋予其传播能力,将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造成当地公众的信息家园。
强化参与。随着自媒体的兴起,我国县域传播结构中的被动性传统受众已经转变为能动性的数字用户,而数字用户的主体性充分表现在公众在各个传播领域的参与行为上。特别是短视频技术引发的日常生活信息生产的勃兴,乡村场景史无前例地涌入到整体的社会传播结构中,持续改变着过往主流媒体、城市场景的垄断状态。县级融媒体建设首先要正视基层参与传播的现实,重视数字用户的参与过程,引导公众合理、有序地参与,助力政策宣传、公共服务和基层治理。
优化互动。随着传受边界消融,互动已经是数字媒体时代传播的基本特征,因此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与公众的互动能力尤为关键。县级融媒体建设切忌将内容生产局限在自产自销或者包产包销上,而是将公众视为数字用户,将其视为互动对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编辑生成技术、内容分发技术、互动分享技术搭建一站式内容建设、分享和互动平台。只有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县级融媒体中心才可能保持高质量的数字用户黏度以确保其功能的有效性。
注重协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政策支持,技术部门的应用平台开发,县级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也需要动员多方面的社会资源参与到这一工作中。
来湖南之前,张晋升刚刚参加了一场挂牌仪式。11月25日,暨南大学首个县级融媒体实践基地落户廉江市,这是学校首次与省内县级融媒体合作,把研究的视角延伸到基层、夯实基层舆论主阵地。他说,如何建设好县级融媒体,不只是摆在政府和媒体人面前的重要课题,高校理应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学术与教育大计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红网
作者:杨艳 何青 陈杰
编辑:胡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