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杨清波(右)与弟弟陈冬华失散30年后终于重聚。图/受访者提供
“我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你们了。”一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杨清波就抱住他们痛哭。
杨清波6岁的时候,疑似在上学路上被人用一包糖果吸引拐走,随后辗转到了福建泉州的一个家庭。
2020年1月12日上午,永州市东安县,他时隔28年后第一次回到了湖南老家。
在养父母家感觉被区别对待,生活上的各种挫折,让杨清波无数次幻想如果是在亲生父母家自己的生活会是怎样。另一方面,永州的陈世付夫妇也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儿子陈小华,夫妇俩的小儿子陈冬华受寻亲节目启发,在寻亲网站宝贝回家上将哥哥的信息进行了登记。
2019年10月份,宝贝回家志愿者告知陈世付夫妇,他们的DNA信息可能与远在福建的杨清波比对成功。
2020年1月12日上午10点,杨清波终于回到了东安县的和平村。
6岁时疑被人用一包糖果拐走
自己有个二哥,名叫陈小华,是在6岁时上学路上被人用一包糖果拐走的。这是永州市东安县芦洪镇和平村村民陈冬华自懂事以来的记忆。
陈冬华说,父母从小就告诉他,他们原本是兄弟三人,二哥陈小华1984年7月19日出生,小名瘦仔。小华大约4岁时家里盖新房,妈妈把他送到外婆家住,外婆外公和舅舅都在家,三间土坯房,小华跟外婆一起睡,舅舅住在右边的房间。
兄弟三人很听话,兄弟之间相差两岁,陈小华和弟弟比较亲密。
1990年3月9日,早上7点钟陈小华吃过早餐,顺路赶到邻村叫上同学一起去学校。当天中午,家人却一直没等到陈小华回家,于是开始四处寻找,和陈小华一起上学的同学终于说出了实情:在去学校的路上,一个男人给了陈小华一包糖果,不但背走陈小华,还一直和背上的陈小华说着什么话。
这个当时仅6岁的孩子只记得这些,再也没有更详细的线索了。后来陈冬华听妈妈说过,哥哥当天穿着海军蓝的上衣、青色松紧开裆裤、黑色猪皮皮鞋、背着书包。因为陈小华上学才二十来天,所以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也不知道爸爸妈妈的名字。
陈冬华称,自从二哥疑似被拐后,父母四处寻找仍一无所获。因经济条件有限,父亲曾一边利用到广东、广西、江西等地打工的机会一边寻找线索,但也一直没有进展。
每到过年时或者父亲生日时,陈冬华回家或者给父亲打电话,父亲总是不忘叮嘱他,“你有机会去找找他”。
看寻亲节目后将信息登记上网
2013年,陈冬华受到寻亲电视节目的启发,在寻亲网站宝贝回家上将哥哥的信息进行了登记,并通过公安机关将父母的血液DNA信息传入全国打拐DNA数据库。
2019年,一名志愿者发现一名福建的“寻家人”杨清波的个人信息与陈小华的相关信息高度相似。
杨清波说,自己在福建省泉州市一个县的农村长大,刚上小学一年级时被拐,但他能提供的信息有限,只记得自己大约1984年出生。后来养父母告诉他,到养父母家的准确时间是1990年。杨清波还记得,小时候妈妈曾告诉自己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要不然会被拐。当初没听妈妈话,结果在上学路上真被人拐了。
在志愿者确定双方相关信息高度吻合后,立即联系了双方重新采血确认。2019年10月22日,宝贝回家网站传来消息,陈冬华的父母陈世付夫妇与杨清波DNA信息比对成功。
2020年1月12日,杨清波从福建出发,与在深圳打工的陈冬华会合后,一起坐上了从深圳回湖南的火车。杨清波说,自己曾经无数次幻想过这样的场景,这一天终于成真。
哥哥看寻亲节目后求助公安机关
杨清波说,这30年以来,自己的生活并不如意。在养父母家中,他有一个哥哥、姐姐,还有一个妹妹。从小他就感觉到,养父母对他好像与对其他姊妹有一些区别。
“我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后也不敢问养父母。”杨清波说,他们对自己比较严格,小时候因为插秧插不好,就用锄头将自己打伤了。初中刚毕业,他当过两年兵,后来退伍后到处打零工为生。
杨清波说,他看电视寻亲栏目时,经常看到流泪。之后他求助过公安机关,并进行了采血,直到后来宝贝回家志愿者联系上他。
1月12日上午10点,杨清波终于回到了东安县的和平村,他被拐时这里还叫对江村。“我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你们了。”一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杨清波抱住他们痛哭。父亲陈世付仔细看着杨清波,头顶上有两个旋,断掌,与两个兄弟相似的眼睛,“这确实是小华啊”。
杨清波说,父母比自己想象的要老了很多,接下来他会在这里过年,开春之后,打算和哥哥、弟弟一起去深圳打工,开始他新的生活。
潇湘晨报记者 曹伟 长沙报道
来源:红网
作者:曹伟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