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词”看施政新思路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黄河 2020-01-13 21:02:33
时刻新闻
—分享—

16000多字,100来分钟!1月13日,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式上,简练务实、暖心提气的政府工作报告,赢得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全面小康决胜年、“夜经济”地标、“两山”建设、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湘猪工程、“一件事一次办”……这些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词迅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纸张虽薄,却厚重如山。这些新词的背后是施政新思路、新方向,也是2020年政府工作重点。

01

PART

全面小康决胜年

报告原文:

以“全面小康决胜年”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吹响号角!迎战“全面小康决胜年”

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是近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追梦路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温饱阶段”,即将迎来“全面小康”。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也是脱贫攻坚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4万,年均减贫100万人以上。

2019年,全省瞄准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展开清零行动,成绩显著,全年将有20个贫困县摘帽、718个贫困村出列、63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全部贫困县、贫困村将摘帽出列。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集中兵力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确保现行标准下剩余的1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省长许达哲说。

02

PART

“夜经济”地标

报告原文:

积极培育体验消费、网络消费,打造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和“夜经济”地标。

“夜经济”地标,湖南要如何点亮?

忽如一“夜”春风来,“夜经济”火遍中国大地。

“夜”经济是从当日18时至次日凌晨2时所发生的服务业类经济活动,以购物、餐饮、文化、娱乐为主要形式。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向更多服务消费等一系列转变。“夜文化”的消费体验不断刷新,消费能力也在一步步攀升。可以肯定,随着消费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夜间经济产品创新将迎来活跃期。

2019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一时间,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西安、长沙等地出台的促消费政策中,“夜经济”这一关键词频频出现。

如长沙便出台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在力推“夜购”商圈之时,也对“夜食”街区、“夜游”名片、“夜娱”文化、“夜行”服务以及“夜宿”品质等涉及“夜经济”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了相关部署。

天心区更是在黄兴广场成立夜间经济服务中心,为夜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可以说,繁荣的夜间经济,正逐渐成为支撑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也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深度挖掘消费升级潜力,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夜经济”是一片大有可为也将大有作为的“新蓝海”。

03

PART

“两山”建设

报告原文:

加快岳麓山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两山”建设,推进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和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生物种业、耐盐碱水稻等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

创新引才,“两山”建设大有可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在长沙的一东一西,有两座山,一座是积蓄千年湖湘文化底蕴的岳麓山,一座是孕育电视娱乐湘军的“马栏山”。两座山的海拔不高,却“长出”了一座大科城,诞生了一个“中国V谷”。

建设中的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簇拥了20多所高校院所、57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汇聚了40余名“两院”院士、30余万名在校大学生、10余万名科研人员,是全省当之无愧的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高端人才集聚地。

2019年以来,大科城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实现1258件科研成果转化交易,形成技术合同登记额17.71亿元,完成技术交易额11.95亿元。

就在本月,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每年安排资金5.5亿元,连续支持三年,由大学科技城推进委员会统筹用于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和重大产业建设;对通过国家认定或评估的国家级创新平台,采取“以奖代补”方式给予每个不低于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

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的建设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今天的马栏山,是享誉全国的广电湘军大本营,是网红打卡地,是人才聚集的文创高地,也是我省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重要“试验田”。

2016年10月13日,省委书记杜家毫在省委常委会会议上首次提出打造“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的发展战略。

2017年12月20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正式挂牌。截至2019年11月底,园区新引进企业542家,是全年任务的2.7倍,开园以来累计注册企业713家。

演艺、直播、节会等项目正在马栏山全面开花。央视、湖南卫视、湖南娱乐、湖南公共、阿里巴巴、腾讯微视等知名单位多次“牵手”马栏山,开展电视、网络节目摄影录制。

据了解,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远不止鸭子铺的3平方公里,这个覆盖15.75平方公里的园区还包括已建成的湖南广电2平方公里核心区和月湖、长沙大学一带10平方公里功能区。

04

PART

“四小时航空经济圈”

报告原文:

加快临空临港经济区建设,打造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和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国际航空枢纽。

12月18日凌晨,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T2航站楼内,旅客正等待乘机前往非洲。

“四小时航空经济圈”请叫长沙——天空之城。

湖南,地处内陆,不靠海,不沿边,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架设联通世界的桥梁还要靠蓝天。

2019年4月,湖南提出要着力构建“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更好地促进全省对外开放。这一战略将搭建湖南参与区域与国际合作的主要平台,实现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资源整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

长沙地处华中,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东北亚航路航线的重要节点,打造以长沙为中心的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国内可覆盖除乌鲁木齐以外的所有省会城市,95%以上的地级城市,港澳台地区;国外可覆盖17个国家69个有国际机场的城市,基本覆盖了当今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活力最足的地区。

其中,长沙到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6个国家每天均有直达航班。长沙已经成为中国中部地区通往东南亚国家航线最多、航班密度最大的城市。

在四小时航空经济圈中,长沙还开通了至达卡、马尼拉、胡志明市、曼谷的全货机航线,并取得了进境冰鲜水产品口岸、进境可食用水生动物口岸、药品进口口岸、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等国家级资质。

航空货运硬件的升级,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鲜水果、水产等,不用一天就能到达长沙市民餐桌,满足了长沙市民消费升级的需求,也带动了长沙国际货量井喷式增长。

预计到2021年,长沙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将突破3300万人次,可通航“四小时航空经济圈”160个城市,其中境外城市51个,覆盖我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年出入境客流达到330万人次。

届时,长沙机场将打造成为中部地区通往东南亚、东亚和南亚国家航线最多、密度最高和客流最大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

05

PART

湘猪工程

报告原文:

做好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实施优质湘猪工程,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

“湘猪工程”让起飞的“二师兄”平稳落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也可以说是人类驯化猪、吃猪肉的历史。

生猪产业是湖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作为传统的生猪养殖大省,多年来湖南生猪年出栏量稳定在6000万头左右,排名全国第三。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2019年全国生猪产能下降、价格上涨。2019年11月,省农业农村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优质湘猪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计划通过5年时间,实施优质湘猪提升工程,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规划》提出,到2023年,全省生猪综合产值要达到2000亿元,增加值838亿元。培育3个以上湘猪区域公用品牌、10个知名湘猪企业品牌、30个优质湘猪产品品牌。引进和培育国家级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形成产品辐射全国及东南亚的优质湘猪产业集聚区。

实施龙头培育工程。以市县政府为主导,以市州或产业区域为单位,培育8-10家年产值50亿元、3-5家年产值100亿元的生猪产业集团。引进10家屠宰、冷链、加工产业化龙头骨干企业。加快推进屠宰、冷链物流以及肉品加工园区建设,着力打造长株潭“肉类交易之都”。每年建设6个优质湘猪供应示范基地,省财政对每个基地支持不低于1000万元。

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培育3-5个生猪区域公用品牌。每年选取1个地区特色突出、发展前景较好的品牌重点扶持,每个品牌连续扶持3年。集中打造30个生猪企业品牌,每个市州重点支持建设2-3个主打生猪产品品牌。

《规划》还就建设覆盖全省的现代化冷链物流和冷鲜肉配送体系、推进地方特色猪种产业化开发利用、推行优质湘猪“身份证”制度、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省推进等4个方面的子工程作出了具体安排。

06

PART

一件事一次办

报告原文:

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全覆盖,实现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全程在线、一网通办”。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取号排队、递交材料、审核,不到10分钟,证件顺利办妥;原来半个多月才能办好的事情,现在几天就可搞定……过去的2019年,有没有感觉办事更方便,服务更高效了?

2019年4月,湖南推出“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从企业群众心头的事、身边的事、创业的事、最难的事入手,先后发布两批共200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让企业和群众办事申报材料平均减少60%以上、办理环节平均压缩70%以上、办理时间平均缩短80%以上。

比如:以“我要开便利店”为例,改革前涉及联办事项6项,提交资料31份,经历审批环节约26个(包含现场勘察2次),办理周期累计达20个工作日;改革后,群众只需到一个窗口发起一次申请,联办部门统一现场勘察一次,时间大大缩短。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月3日,全省“一件事一次办”办件量超过2100万件。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办件量较大的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其中不少地方还能全程网上办理,实现“一次都不用跑”。

“有温度的政务服务不仅能让百姓办事舒心顺意,更是一个地方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省政务管理服务局负责人介绍,“一件事一次办”是落实中央要求、立足湖南实践推出的原创性改革,8个月来,收获企业和群众普遍点赞,得到国务院办公厅充分肯定,擦亮了湖南政务服务“金字招牌”。

红网时刻特约作者:观潮的螃蟹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黄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1/13/657315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