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春走基层丨涟源:乡村治理有秘诀,“公益银行”存储美德善行

来源:红网 作者:杨艳 廖鹤松 编辑:黄河 2020-01-24 20:50:42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涟源杨市镇东园村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汇演活动。

2.jpg

东园村公益银行内,孩子们用志愿服务来兑换积分。

红网时刻记者 杨艳 通讯员 廖鹤松 涟源报道

刘金娥参加村里志愿活动,积分卡记5分;肖清江慰问村里贫困户,加10分;李紫涵评为“三好学生”……这是湖南涟源杨市镇东园村《公益积分卡》上记载的内容,作为涟源第一个开设公益银行储存美德善行的山村,越来越多的邻里居民加入到志愿服务中。

“存储”善行美德,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这样的公益银行,在涟源已不止一家。一件件暖人心窝的小事,展示出良好村风村貌。2019年12月,国家农业农村部公布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115个县(市、区)试点单位,湖南6地入选,涟源位列其中。作为涟源治村攻略,“公益银行”正成为一个品牌,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我们村最大的特色就是劲往一处使,互帮互助。”村支部书记梁湘辉是一名“90后”,打他记事起,村民的淳朴和友善便深深影响着他。他回忆,早在2003年便有村里能人集结资金,将2.5公里的村级公路硬化。

如何让模范带动更多的村民做好事,从而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成了梁湘辉思考的问题。

“我们就想,是否能将村民中点点滴滴的好人好事记录下来,作为鼓励并让更多村民参与进来,再象征性地给他们物质奖励,给村民自己建起公益存储库。”梁湘辉说,经过再次商议,“公益银行”这个想法就出来了。

“积极参与村集体活动和建设发展,每参加一次积5分;遇到矛盾依法维权,积5分;关爱空巢老人,上门帮扶积10分;红白喜事不使用一次性塑料用品,积20分。”梁湘辉说,东园村民风很淳朴,想出这种法子管理村子,为的是鼓励大家当好人、做好事,光荣还实惠。

从招募、宣传入手,开始只吸纳了十多名储蓄户,后来发动党员志愿者和优秀居民志愿者一起来管理公益银行,成效显著。这间设在村口祠堂的银行兑换点内,牙膏、洗衣粉、纸巾等生活日用品应有尽有,村民存进去的“本金”是无形的道德举止,获得的“利息”则是各类生活物资。第一批物资由村民梁建国捐赠8000元作为公益基金购买,随着村民的热情高涨,很快物资便兑换完了。后来村民梁正峰、王再大、梁红旗等人纷纷“注资”,让可兑换的生活物资越来越丰富。

除了好人好事,“三好学生”也可加分

11.jpg

活动上,村民们自导自演多个节目,表达对村里志愿服务的赞誉之情。

“村民为大家做了好事或有善行义举行为,可以自荐,但要有证人或者其他村民佐证,其他村民也可以推荐。对有异议的,评定委员会负责答复并再次公示,如果还有村民提出异议,评定委员会再次复核,最终才能将积分正式存入道德积分银行。”村主任梁小玉表示,整个过程都会公开公正,接受监督,年底还要公开隆重表彰优秀者。

1月20日,记者走进东园村,赶上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文艺汇演,只见台上节目纷呈,台下掌声阵阵,而主角是村里的志愿者。汇演活动上,王建华以最高积分获得“最美志愿者”称号,71岁的肖清江荣获两项大奖——乡村好人家和最美乡贤。肖清江不仅赞助10万元举行了村里的篮球比赛,还参加村里的助学和慰问贫困户活动,受到大家好评。

子女的表现和孩子的品行发展也纳入公益银行积分当中。记者看到,家庭子女被评为“三好学生”,考上三本以上大学,被评为单位先进个人的,当月加20分。

微信图片_20200123132325.marked.jpg

寒假一放,村里50名孩子拿着奖状第一时间奔向银行。为了鼓励大家,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加制了奖状,并奖励学习用品。

除了志愿服务,“乡贤”“书香”“家风”多品牌发力

3.jpg

在东园村,家家户户悬挂家风家训牌。

5.marked.jpg

东坪村“走”出了20名博士生,村里打造书香品牌,用以激励青少年好好学习、努力奋斗。

“做了好事加分,违背村规民约扣分,道德积分就像一种无形的力量,鞭策大家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2020年1月13日,茅塘镇石门村公益银行成立,村支书肖忠益说。

茅塘镇石门村位于涟源南部山区。这里,曾经是湘中地区最贫困的一个山村。然而,不甘贫穷的石门村民由闯荡四方提篮小卖起步,在积蓄了一定的资金后,又纷纷返回家乡办厂兴业,创造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

农村工作不仅是招商引资、建厂办企业、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让村风更文明、民风更和谐。为此,村支两委决定打造公益银行。一个星期下来,村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有了大幅度提升,生产生活垃圾都统—堆放在规定的地方,村里的环境也整洁干净了。

如今,除了关心邻居家的产业发展,聚集到村委大院看“公益积分卡”成了村民的习惯。肖忠益准备给每家每户加一个二维码,扫一扫便可以看到积分情况。他说,这样,媒婆上门给人介绍对象,扫一扫便可以知道这家人的底细,一目了然。

“从最初的存美德、取实惠,到如今积小德、成大治,激发了村民积极向上的内生动力,储蓄了乡村治理的崭新动能。” 涟源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玉辉说,除了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治理和发展,涟源很多村庄正在打造“乡贤文化”品牌、“书香文化”品牌,“孝道文化”品牌、“家风文化”品牌,这一系列举措,带来的是村里尊老爱幼、互帮互助、诚实守信的正能量,将为农村高质量发展铺就了一条文明之路。

来源:红网

作者:杨艳 廖鹤松

编辑:黄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1/24/664817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