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3月6日讯(昭山站记者 魏澜曦)越是风疾雨骤,越是考验责任;越是关键时刻,越是见证担当。在湘潭昭山示范区,有一支队伍很特别,有70后80后也有90后,大家团结一致,并肩战“疫”。和那些奋战在最前线的医务人员一样,守护着湘潭这座城,守护着这座城里的人民群众。
昭山示范区集中隔离点的工作人员做些什么?如何做?这3个小故事,揭开隔离点的“神秘面纱”,将昭山力量的温暖传递给您。
是白衣天使 也是孩子
“疫情结束后,希望国家给我派发个男友,哈哈”“疫情过后我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吃顿火锅,最辣的那种。” ——这是来自昭山隔离点90后医务人员刘灿和郭宏梅发出的心声。
这些天,有一段话在网上流传: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两位“90后”听了无数遍,她们感觉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但没有想象的那么悲壮,就是到最需要的地方完成自己擅长的工作罢了。
郭宏梅和刘灿在隔离点送预防中药。
每天为“客人”测量体温、发放预防中药、对人员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在隔离点,两位“90后”女生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却非常需要细心和耐心才能做好。两位年纪不大,责任心却不小。她们时刻牵挂病人,成了名副其实的“管家婆”。隔离点“客人”竖起的大拇指,是对她们工作的最大支持。
作为年轻力量,她们主动放弃了休息时间,尽管疲惫,但她们却从不喊累。一线服务的这段日子还在持续,对刘灿、郭宏梅这样的年轻人来说,这样的一次经历既是责任,也是成长。“我们不是最前线一线医务人员,但是有这样一个机会为大家服务,我们觉得挺好的。”
2020年,第一批90后进入“而立之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曾经被守护的90后,已经成为一支青春力量,在守护着别人的健康和生命。好样的,90后!
是“服务员” 也是“心理疏解员”
“这可能是我从业以来最危险的一次工作,我是党员,这种时候,我肯定要带头上一线。”来自昭山隔离点的医务人员邱风云说,这就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当初学医的时候,就是为了治病救人。而她的搭档,来自市公卫中心的孟慧芝同样不甘示弱“我是有丰富经验的‘老’医务人员了,家里父母、子女也安顿好了,没有后顾之忧,我来很合适!”
“今天有新进人员吗?”“体温正常吗?”每天早上,她俩就已经进入了战时状态。每一例进入隔离点的人,她们都会亲自过问,分析、制定隔离方案。定期检测体温、健康巡访、清洁消毒、三餐饮食等等……这些琐碎的工作构成了她们在隔离点的日常。
邱风云为隔离观察对象送预防中药及宣传资料。
“今天感觉怎么样?有生活上的需要跟我们说。”每天,在为隔离观察对象送餐和测体温的时候,她们都会跟他们聊上几句,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隔离点实行全封闭管理。时间一长,大家难免会焦虑。孟慧芝说,除了观察、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我们还需要充当知心伙伴,不断安抚他们的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防护服很不透气,口罩很闷,为了节约物资,她们穿上防护服就尽量不脱下来。再憋闷也不用手触碰口罩和皮肤,皮肤发痒忍着,雾气挡住眼睛,就到通风的地方吹吹脸。“透气的间隙是我最难熬的时候,想两个孩子、想家人,这次疫情让我更多地学会了珍惜。”邱风云只能与家人手机视频缓解思念。
从互不相识到依依不舍、互相惦念,隔离点的真心陪伴,默默奉献,她们守护着隔离点的“亲人” ,而他们,都在静待战“疫”胜利。
是“志愿者” 也是“贴心保姆”
昭山示范区优化人居环境事务中心工作人员付志升,得知昭山某隔离点人员紧缺的消息时,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能到尽自己一份力,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我觉得就没白来。”
在隔离点服务的时间里,志愿者每天的工作任务都不轻松。一日三次送餐、定时清理垃圾、消毒,还要协助医护人员监测体温和统计数据,进行隔离登记。“总有做不完的事,感觉像是在打仗。”付志升说,每天做得最多的事就是消毒。防护服主要留给医护人员使用,志愿者防护主要靠勤洗手、多消毒。每进一次隔离点就要消毒,出来也必须再消毒,这样来来回回在身前身后全方位反复喷洒,“我从来没有一天下来洗过这么多次手”付志升笑着说道。
志愿者付志升为隔离点送餐并进行卫生清理。
除日常工作外,为了让被隔离者感受到更多关怀,付志升还会经常在送餐时问他们的需求,比如饭菜是否合胃口,还缺哪些生活用品等等,并尽可能地去满足,但也会听到一些抱怨。付志升说“自己作为志愿者,尽可能地让他们感受到住在这里跟在家里一样,虽然隔离了,但是爱没有隔离。”
若有所呼,必有所应!像付志升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有挚爱的父母、妻儿,但为了战“疫”的胜利,他们默默付出、不计回报,用自己的逆行,守护着一方群众的平安与健康。
来源:红网
作者:魏澜曦
编辑:吴思静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