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8000亩基地7000余人增收 永顺毛坝乡莓茶念出致富“真经”

来源:红网 作者:孟春绒 姚瑶 余光龙 编辑:张皎 2020-03-19 09:03:0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通讯员 孟春绒 姚瑶 摄影 余光龙 湘西永顺报道

3月17日,湖南省永顺县毛坝乡东山村河坝溪莓茶合作社的基地里,50余名村民活跃其中,除草、施肥、整枝、育苗……忙得“有门有路”。

tupian3.jpg

村民在莓茶基地里除草。

从东山村村部楼出发,沿机耕道爬上凤凰山,层层叠叠的梯田里全是莓茶,场面十分壮观。村民们把修剪下来的枝条成捆堆放在田埂上,远远望去,像一个个“士兵”守望着这片莓茶。

“对面山头上是雨阳合作社今年新开发的基地,路已经拉通了,目前正在栽苗。”毛坝乡党委书记郑岩清介绍,“清明节前都要种下去,六七月份就可以采第一批茶了。”说起莓茶,郑岩清又变成了“田专家”,从种茶到采茶、制茶,他都了如指掌。

在毛坝任职期间,郑岩清见证了莓茶产业的发展壮大。

tupian4.jpg

远眺莓茶基地。

据了解,2014年,毛坝全乡种植莓茶600余亩,其中一半基本上无人管护,处于抛荒状态。今年初,毛坝乡莓茶面积已达8000亩,6年多时间,种植面积翻了十多翻,价格由50元每斤,提升都170元每斤,种茶户由50多户,增长到1600多户。

tupian5.jpg

采莓茶。 资料图

为抓好莓茶产业,助力老百姓增收,毛坝乡打好了一套“组合拳”,成立毛坝乡茶叶协会,培育合作社,通过“发苗木、抓培训、保底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高种茶积极性,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做大做强莓茶产业,推进乡域经济发展。

借助国家农业农村部、济南市历下区对口帮扶之力,深耕细作,规范化生产,着力打造“一乡一品”,莓茶已成为毛坝乡脱贫支柱产业。目前全乡已有千亩园2个、百亩园7个,孵化莓茶公司4家、莓茶专业种植合作社11家,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厂房9处,建成浙江大学产学研基地1处。全乡总产量达150吨,总产值近4500万元。

tupian6.jpg

晒莓茶。 资料图

闯市场,做推广,毛坝莓茶逐渐被外界认知和认可。2017年4月,毛坝莓茶喜获“第三届亚太茗茶”银奖。2019年9月,永顺莓茶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保护范围含毛坝、润雅、万民、万坪、砂坝、石堤等11个乡镇122个村,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

tupian7.jpg

毛坝莓茶获“第三届亚太茗茶”银奖。

莓茶产业发展之快,老百姓口袋有钱进是关键。

毛坝乡毛坝村村民毛秋芳因病腿脚不便,孩子年幼,父母年迈,家里没有经济来源。2015年,扶贫工作队送来莓茶种苗和肥料,帮助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当年夏季毛秋芳家就有了第一笔来自莓茶的收入。毛秋芳家现有莓茶4亩,仅莓茶年收入32000元,顺利通过莓茶产业脱贫。

东山村68岁的全小妹老伴去世多年,3个子女都已成家,常年在外,全小妹靠卖点小菜为生,收入微薄。2015年,全小妹加入河坝溪合作社,流转土地3亩,租金每年300余元,她本人常年在合作社务工,一年收入2万多元,逢年过节,不仅不要子女给钱,还能给孙子们包个红包,全小妹很是开心。

“都是手上功夫,我们一把年纪都做得起。”东山村村民王腊梅已有74岁高龄,每年摘茶她都在,每天能挣90元工钱。

48岁的彭珍菊手脚快,干活利索,合作社给她的工钱按小时计算,每小时达30元。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毛坝乡莓茶产业共带动802户3200余人顺利脱贫,年务工人数达2000余人,发放工资1000多万元。

tupian8.jpg

莓茶枝条吐新芽。

驱车行驶在毛坝乡境内,目所能及的坡坡岭岭都种上了莓茶,站在金刚利的山头,原地旋转360度,1200亩成块连片的莓茶基地尽收眼底,让人不由振奋。俯身细看,枝条上已吐出豆粒大的新牙,这一片片嫩叶子,将为乡亲们换回一张张“红票子”,莓茶已成为毛坝的“脱贫茶”“致富茶”。

来源:红网

作者:孟春绒 姚瑶 余光龙

编辑:张皎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3/19/687382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