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头条丨王振:抗疫一线的纪检“后勤兵”

来源:红网 作者: 伍孝雄 陈黎婷 王义正 编辑:胡冲 2020-03-20 22:43:38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通讯员 伍孝雄 陈黎婷 记者 王义正  祁阳报道

在疫情防控阻击的战场上,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疾控中心全员出动,各司其职,为全县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其中,有这样一位纪检人一直坚守在一线,让疫情防控更有底气。

他就是曾经参加过抗击非典,时隔17年再战“疫”的祁阳县疾控中心纪委书记王振。

疫情防控的“后勤兵”

打疫情防控阻击战,实际上也是打后勤保障战。

1月19日,祁阳县疾控中心召开党委会议,决定由王振担任后勤物资保障组组长。

“物资一定得提前准备,才能保障好全县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参加过抗击非典的王振十分敏锐,他第一时间带领后勤组工作人员对中心应急储备库中的个人防护用品(传染病防护)、现场采样设备、检测试剂、消杀药械和通用保障装备等物资进行摸底,并立即联系医用耗材、防护用品的厂商补充采购应急防控物资。

1月26日,祁阳县疾控中心后勤物资保障组升格为全县疫情防控后勤物资保障组,县委指定王振牵头负责防控物资的采购、质量把关、调拨事务。

尽管疫情发生初期就做了应急物资储备,但是,随着疫情防控态势的进一步发展,医用口罩、防护服、消杀药品等应急物资消耗巨大,后勤保障工作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过年了,很多厂家、公司都已经停工放假了,这个点上采购物资真是太难了……”后勤组的成员一天打了100多个采购电话,却没有一点收获。

“办法总比困难多!”王振没有泄气,一再鼓励大家。

最终,与省内外6家供货企业达成了合作,顺利完成了29批次的防控物资、医用耗材采购,为随后的战“疫”备足了“弹药”。

统筹物资的“突击手”

这场战争,主要战场是抗疫一线,那里耗损的物资复杂而繁多。王振作为管理人员,也作为工作人员,随时排班,在岗待命。

流行病学调查组的专业技术队员去现场调查病例与密切接触者,他随时提供防护装备;病毒标本信息组的实验室检验人员昼夜不停开展病毒核酸检测,他随时提供检验耗材;采购的物资、分配的装备到了,他随时组织人员进行质量把关、登记入库、搬运分发……

为了解决防控物资紧缺的难题,做好应急物资统筹,王振尽最大努力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物资。与此同时,不等不靠,他召集医用耗材供应商和部分职工会商,选派12名精干人员组成4个采购小分队,远赴江西、贵州、浙江、山东、河南开展点穴式采购,既保证了物资质量,又保证了防控物资供应链不断裂。

“他们的背井离乡,换来的是物资保障。”王振说。

在防控物资紧缺时期,采购小分队送回:一次性医用口罩28.9万个,一次性防护口罩57.6万个,防护服1360套,一次性隔离衣1200件,防护眼罩760付,84消毒剂83吨,酒精26.5吨,医用橡胶手套10000副,医用帽子30000个,红外线测温枪400把……他带领的采购小分队2次出击江西,每次是早晨出发,深夜返回,总行程3000多公里,仅医用口罩就购回17.5万个。

不下火线的“老黄牛”

后勤工作看似简单,干起来却一点也不容易。面对疫情,仓库每一个口罩的发放、每一包消杀物品的领取王振都认真细致地审核签字。

他时刻告诫后勤保障组的同事们:公开公平地发放好物资,既是对领导信任的回馈,更是群众的重托,我们决不能出任何纰漏,更不能存任何私心,要在战斗中更加凸显全心全意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坚强意志。

正月初二,王振左眼视力模糊、流泪、烧灼不适、球结膜大量充血,典型的“急性结膜炎”。

“这点小病小痛算不了什么,我是一名纪检干部,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战‘疫’当前,我岂能当‘逃兵’!”王振依然带领4名工作人员从150米以外卸下31吨84和酒精消毒剂运回仓库,忙到中午才匆匆赶往县中医院打针,下午又带领人员为各乡镇进行物资装车,数量又是31吨……

“我是纪检干部,让我上!”王振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正是有诸多像王振这样的纪检人,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坚守阵地,毫不退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的忠诚干净担当,让鲜红的党徽闪耀在疫情防控的阵地上,我们才有了打赢这场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 伍孝雄 陈黎婷 王义正

编辑:胡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3/20/687896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