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作家记录的“方舱医院”火了,这是神奇的中国经验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廖浩宇 2020-03-20 23:05:52
时刻新闻
—分享—

3月18日,湖南作家纪红建的文章《生命之舱》被《人民日报》整版刊发。

“胜利的方舱,武汉加油!中国加油!”随着最后一名痊愈病人走出武昌方舱医院,回身朝送别的医护人员敬礼……3月10日,武汉16家方舱医院患者全部清零、休舱,这个看似普通的日子,被赋予了另一层深意,成为了2020年春天的最美定格。

3月10日15时,最后一名痊愈病人走出武昌方舱医院,并回身朝送别的医护人员回身敬礼。

3月18日,《人民日报》副刊整版刊发一篇题为《生命之舱》的文章,湖南作家纪红建用最朴素、真挚的笔触,将方舱医院从诞生、建设、启动到收治患者的故事娓娓道来,感染了无数读者。

毋庸置疑,除了10天时间书写中国传奇、令世界叹服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外,还有一个奇迹,那就是2天一个的“方舱医院”。

事实上,“方舱医院”的价值和意义一点儿也不亚于“火神山”“雷神山”,这个经验来自于2003年的那场非典,小汤山医院模式在此次打赢武汉疫情保卫战中大放异彩。

正如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所介绍,方舱是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舱”,建设方舱医院是一项非常关键、意义重大的举措。短期内扩充了医疗资源,让四类人员在“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早尽早”的要求下实现“四集中”,避免数量巨大的轻症患者病情恶化,进而实现稳定疫情、稳定人心,无疑是扭转武汉疫情防控的关键之举。

37个日夜,从开建到休舱,这些战“疫”中的“生命之舱”,就像一个微缩的世界,蕴藏着别样的人间烟火,书写了无数个中国奇迹。

生命之舱

疏通救治的“堰塞湖”

3月8日拍摄的武昌方舱医院内景。

2月2日,全国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7万余例,其中三成在武汉。数字背后潜藏着更多危机。定点医院患者爆满,医疗资源极度紧张,大量确诊的轻症患者只能居家隔离……一边是奇缺的床位,一边是大量待收治的患者。两难之下,方舱医院应运而生。

面对刻不容缓的形势,中央指导组果断决定:建设方舱医院。2月3日晚,火速启动首批三家方舱医院的改建工作。

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武汉国际会展中心被快速改造成方舱医院,其他的方舱医院也陆续建成,武汉基本上以每1.5天新建一座方舱医院的速度在推进。2月22日,武汉共有16座方舱医院在运行。在这场生死竞速中,中国展现出了令世界叹服的“向心”速度。

方舱医院投用后,开放床位1.3万多张,累计收治患者1.2万余人,使大量患者在短期内得到收治,实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舱”。

信心之舱

传递春天的希望

3月9日,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给患者测量体温。

“宁可备而不用,坚决不能用而不备”,随着2月5日首家方舱医院开舱,拥有上万张床位的16家方舱医院陆续启用,让“一床难求”的困境得到了有效破解,“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贯彻到了实处,也让武汉市民看到了春天的希望。

病房有了,医生在哪儿?正从大江南北赶来!一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20多支紧急医学救援队向武汉迅速汇集。

在武汉市首个以中医院运转模式来进行临床治疗、管理的方舱医院——江夏方舱医院里,来自天津、江苏、河南、湖南、陕西五省市的209名中医药专家因人而异,为患者们制定了不同的方药,医护人员每天教患者练习太极拳、八段锦。

在东西湖方舱医院里,2月18日下午,一个洪亮的声音从医院里传出,“我们是兄弟姐妹!新冠病毒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我们有信心战胜它们!”东西湖方舱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兼A舱医疗总负责人程青虹说完,舱内爆发热烈的掌声。这是患者们自发组织了一个朗诵比赛,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其中。

……

方舱医院的有效运转,让人看到携手抗疫的力量。从有针对性的治疗,到引导、组织患者参与多样的活动,再到营造良好的医治氛围,来自全国的医护人员化身为了患者的亲切家人,不眠不休,用天使般的温情,帮助大家树立了治愈的信心。

温暖之舱

有泪水 更有欢笑

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灾难,打破了人们原本的生活方式,但病毒的威胁,却没有让人放弃思考和希望。

方舱医院里,有太多令人难忘的瞬间。从最开始病人不敢进,到最后病人不愿出院,这里有泪水,更有欢笑。

翩翩起舞的身影,轻声细语的开导,每个床铺配备20多种生活用品的周到,轻症病人充当志愿者为大家清扫垃圾的主动……秩序在这里重建,生活在这里继续,而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体谅却比以前更多。风浪中心的隔离医院,没有变成一座孤岛,却变成了温暖人心的生命之舱。

3月3日上午,湖北武汉方舱医院年龄最小的患者雯雯出院。9岁的雯雯家人均被感染新冠肺炎,因为病情发展程度不同,她与家人被分散隔离。由于亲人们都不在身边,雯雯只能一人生活在方舱医院。平常医护人员对雯雯格外照顾,经常给她安慰。

雯雯很坚强,从来不哭不闹,在医院积极配合治疗。3月3日这天,得知雯雯要出院的消息后,正在宾馆休息的医疗队员们,纷纷赶到武汉汉阳国博方舱医院的出口等候。雯雯见状留下了激动的眼泪。临走之前,9岁的小女孩和所有的医护人员合了影,并对他们说:“我替武汉谢谢你们!”

而在3月10日下午,武昌方舱医院休舱的当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国家救援队队员台适的防护服被患者写满了祝福和感恩的话语:“湘鄂一家亲”“平安回家”……有一位小患者笑着说,将来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能守护他人健康的医生!

3月10日,在武昌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舱后,医护人员清理方舱内部。

从湖南作家记录的真实故事里,到方舱医院的动人现实中,30多个日夜,留下了无数个平凡却温情的瞬间,无数医护人员在这里奋战,让一个个患者渡过难关。在这里,我们看到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大爱精神,也看到了医学救援史上闪耀着光芒的中国智慧。

平时我们说“开门大吉”,这次却要说“关门大吉”。从开舱到休舱,武汉在康复,中国在康复。正如巴金在《寒夜》里写道:

“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

我们坚信:阴霾终会散去,曙光就在眼前。

所幸,我们有“方舱医院”的中国经验,也有湖南作家纪红建这样深入一线的记录者。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廖浩宇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3/20/687907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